APP下载

防毒面具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的粘接分析

2018-07-23王得印李小银皇甫喜乐戎德功

橡胶工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胶粘剂镜片原子

王得印,李小银,皇甫喜乐,戎德功,王 钢

(1.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2.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8)

防毒面具可保护佩戴人员呼吸道、头部和面部皮肤、眼部免受化学毒剂(CWAs)及工业有毒化学品(TICs)的侵害[1-2],通常由橡胶罩体及安装在罩体上的镜片、滤毒罐、通话器等部件组成[3-6]。橡胶罩体与镜片的连接十分重要,必须实现良好密封,避免CWAs或TICs通过连接部位进入橡胶罩体内。目前,国内通常采用沟槽管件连接或卡箍固定橡胶罩体与镜片,这种方式适用于橡胶罩体与传统硬质镜片材料(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等)连接,优点是容易拆卸与更换,缺点是沟槽管件或卡箍的使用增大了面具质量,降低了面具与其他光学观瞄器材的匹配性。

粘接式柔性镜片防毒面具的研发始于美国军用XM30型防毒面具研究计划,该计划因粘接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而被迫停止。随后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粘接技术难题获得突破,XM30型防毒面具成为美国空军和海军的标准防毒面具。由于先进粘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面具与观瞄器材的匹配性[6],同时显著减小了面具质量,方便了面具折叠储存和携行,2007年美国开发出更先进的M50型防毒面具,自此粘接式柔性镜片防毒面具正式成为美国海、陆、空多兵种使用的主流防毒面具。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追踪阶段。

天然橡胶(NR)是防毒面具罩体常用的胶种之一,在受力情况下易发生应变诱导结晶(SIC)而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7-12],同时其分子内摩擦较小而具有良好的弹性。此外,NR的玻璃化温度较低(-55 ℃),使其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良好的橡胶态响应。浇注型聚氨酯(CPU)是聚氨酯(PU)的主流品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与传统硬质镜片材料相比具有质量小和抗刮擦、抗冲击、耐挠屈等特点[13-14]。本研究选用适合的胶粘剂对NR罩体材料与柔性CPU镜片材料进行粘接,并对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接头的粘合状态进行考察。

1 实验

1.1 原材料

NR罩体材料(邵尔A型硬度为48度),自制;CPU镜片材料(透光率为92%,雾度为2.7%,邵尔A型硬度为94度,非黄变),自制;FH-101-I型PU胶粘剂,市售品;三氯乙氰尿酸(TCI)和乙酸乙酯(EAC),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1.2 试样制备

NR罩体材料/CPU镜片材料单搭接头[如图1(a)所示]制样步骤如下。(1)表面处理:NR罩体材料经表面打磨、除屑处理后裁样(试样宽度为25 mm),试样经TCI/EAC溶液处理后干燥,CPU镜片材料经表面打磨、除屑处理后裁样(试样宽度为25 mm)。(2)涂覆胶粘剂:分别在经处理的NR罩体材料试样和CPU柔性镜片材料试样表面涂覆PU胶粘剂。(3)粘接与固化:将涂覆胶粘剂的试样叠合、压平,自然放置48 h以上完成固化。

NR罩体材料/CPU镜片材料嵌槽接头[如图1(b)所示]制样方式与单搭接头制样方式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对NR罩体材料的硫化模具进行了喷砂处理,使制得的NR罩体材料凹槽表面为粗糙面,因而不再对NR罩体材料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嵌槽接头试样嵌槽深度为6 mm,宽度为25 mm。

图1 单搭接头和嵌槽接头试样

1.3 测试分析

(1)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采用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EscaLab250型XPS仪测试,AlKα单色源。

(2)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采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的VERTEK 70V型红外分析仪测试,波数范围为600~4 000 cm-1。

(3)扫描电镜(SEM)分析: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的Hitachi S4700型SEM观察试样表面(喷金处理)形貌。

(4)扫描电镜能谱(EDS):采用美国EDAX公司的TEAMTM型EDS仪测试,加速电压为20 kV。

(5)粘合性能:粘合拉伸试验采用深圳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的CMT4104型电子拉力机进行,拉伸速率为100 mm·min-1;粘合剥离试验按照GB/T 2791—1995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胶粘剂选择

胶粘剂在NR罩体/CPU柔性镜片接头中的功能是连接、定位和弹性密封。由于防毒面具使用时接头部位常常受到弯曲和拉伸等外力作用,要求其胶粘剂必须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形变位移性能,即该接头密封必须为弹性密封。虽然防毒面具接头部位传递的结构载荷并不大,但其必须具有较大的粘合强度以抵御外力破坏。然而,实现NR罩体/CPU镜片的良好粘接却较为困难,主要原因一是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极性差异显著,这是由于CPU分子主链上因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而具有较强的极性,NR由于表面能低而呈非极性;二是NR罩体材料配方复杂,其中配合剂如硫化剂、促进剂、增塑剂、防老剂等可能迁移至橡胶表面形成潜在的弱界面层,使粘合界面内聚强度降低,导致粘合部位易出现应力破坏;三是NR罩体材料/CPU镜片材料的粘接在广义上属于橡胶/橡胶后硫化粘合,即粘接前两种材料内部已形成交联结构,其粘接难以通过界面扩散而形成良好结合。

橡胶/橡胶后硫化粘合通常采用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的PU、氯丁橡胶或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丁橡胶接枝共聚物、丁腈橡胶等弹性体型胶粘剂。理论上,PU胶粘剂比较适合作为NR罩体材料/CPU镜片材料的胶粘剂,这是因为PU胶粘剂与CPU均为强极性材料,且分子结构类似,PU胶粘剂与CPU镜片材料的粘合效果好(CPU镜片材料需打磨、除去脱模剂等,裸露出新鲜高能界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NR罩体材料与PU胶粘剂之间的粘合性能。

2.2 NR罩体材料的表面处理及分析

提高NR罩体材料表面极性,使之与PU胶粘剂极性相匹配,是提高NR罩体材料与PU胶粘剂粘合性能的关键。化学处理(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等)是提高橡胶表面极性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采用有机氯给予体/有机溶剂体系(如TCI/EAC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是提高非饱和橡胶表面极性的常用手段[15]。采用质量分数为0.02的TCI/EAC溶液对NR罩体材料进行表面处理(20 min),并对处理前后的罩体材料表面进行XPS谱、EDS谱、ATR-FTIR谱和SEM分析。

2.2.1 XPS谱分析

对处理前后的NR罩体材料表面进行XPS宽扫描,截取C,O,Cl和N原子对应的峰位谱线(如图2所示),并采用半定量的相对灵敏度因子法(RSF)推算出这些原子的相对含量(如表1所示)。

图2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对比

从图2可以看出,未经处理的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线上仅存在Cls峰(284.8 eV)和O1s峰(531.9 eV),处理后的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线上出现明显的Cl2p峰(199.9 eV)和Cls峰(284.8 eV)以及较微弱的N1s峰(400.4 eV),同时O1s峰(532.1 eV)强度明显提高。上述结果也可以从表1得到佐证,即处理后的NR罩体材料表面Cl/C原子摩尔比从0增加到0.1,O/C原子摩尔比从0.06增加到0.18,N/C原子摩尔比从0增加到0.05,说明对NR罩体材料进行处理后表面摄入了O,Cl和N原子,尤其是摄入了较多的O和Cl原子。

表1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原子的相对摩尔分数

通过对XPS宽扫描出现的原子进行高分辨扫描(窄扫描),可以确定这些原子的化学态信息,结果如图3—6所示(图中蓝色和红色线分别为实测线和拟合线)。

从图3—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图3 TCI/EAC溶液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Cl2 p分峰拟合结果

图4 TCI/EAC溶液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N1 s分峰拟合结果

图5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O1 s分峰拟合结果

图6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XPS谱C1 s分峰拟合结果

(1)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Cl2p峰,该峰归属于C—Cl结构,其拟合的两个中心峰(200.3和198.7 eV)分别是光电子从L壳层2p轨道发射时因自旋-轨道耦合分裂而产生的Cl2p3/2和Cl2p1/2峰[16],Cl2p3/2和Cl2p1/2峰强度比为1.9∶1(接近于理论值2∶1);400.4 eV处较弱的N1s峰可归属于C—N结构。

(2)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O1s峰面积比为1∶3.5,这说明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O原子含量显著上升;O1s峰由532.6 eV的C—O/C=O/O=C—O结构峰与531.8 eV的O—H结构峰叠加,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这两个峰强度比分别为0.45∶1和1∶2.3,也说明经过处理后罩体材料表面的O原子含量明显上升。

(3)处理前NR罩体材料表面C1s峰仅可拟合为284.8 eV的C—C/C—H结构峰和286.1 eV的C—O结构峰,这两个峰面积比为1∶0.08;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O1s峰可拟合为284.8 eV的C—C/C—H结构峰、286.3 eV的C—O/C—Cl结构峰和288.7 eV的C=O结构峰,这3个峰面积比为1∶0.46∶0.07。上述结果说明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摄入较多的Cl和O原子。

2.2.2 EDS谱分析

对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进行EDS谱(如图7所示)分析如下。

图7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EDS谱

(1)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均出现C原子峰(0.277 keV)、N原子峰(0.392 keV)、O原子峰(0.525 keV)、Zn原 子峰(1.01/8.64/9.57 keV)、S原 子峰(2.31/2.47 keV)和Ca原子峰(3.69/4.01 keV)。

(2)处理后的NR罩体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Cl原子峰(2.62/2.82 keV),同时O原子峰也明显增强。

(3)计算得出,处理前后Cl/C原子摩尔比从0显著增至2.5,O/C原子摩尔比从0.15显著增至0.35,N/C原子摩尔比从0.14增至0.16。

上述结果佐证了经过处理后NR罩体材料确实摄入了较多的Cl和O原子。

2.2.3 ATR-FTIR分析

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区和指纹区ATR-FTIR谱分别如图8和9所示。

图8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ATR-FTIR谱(官能团区)

图9 TCI/EAC溶液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的ATR-FTIR谱(指纹区)

从图8可以看出:对于处理前NR罩体材料,在3 375 cm-1处出现N—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60 cm-1处出现—CH3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18和2 849 cm-1处分别出现—CH2—非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652和1 537 cm-1处分别出现仲酰胺基团中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C—N—H变形振动吸收峰(酰胺Ⅰ和Ⅱ谱带),这是NR中蛋白质结构的特征峰;在1 444 和1 373 cm-1处分别出现—CH2—和CH3—变形振动吸收峰;在1 263 cm-1处出现—CH2—面外摇摆振动吸收峰;在871和836 cm-1处分别出现3,4-加成和1,4-加成C=C—H结构中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在744和721 cm-1处均出现—CH2—面内摇摆振动吸收峰。对于处理后NR罩体材料,在3 410 cm-1处出现宽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 957,2 918和2 849 cm-1处的—CH3和—CH2—振动吸收峰相对减弱;酰胺Ⅰ和Ⅱ谱带消失;在1 730和1 622 cm-1处分别出现C=O和—COO—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240和823 cm-1处分别出现环氧丙烷结构C—O—C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043 cm-1处出现C—OH伸缩振动吸收峰;在971和921 cm-1处分别出现=CH—和=CH2面外摇摆振动吸收峰;在840 cm-1处出现的—CH=CH—结构中C—H吸收峰显著减弱;在783和678 cm-1处均出现C—Cl伸缩振动吸收峰;在636 cm-1处出现C—OH结构中C—O—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

通过谱线对比,可推测出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C=C键发生氯化、氧化反应,形成C—Cl、=CH2、=CH、环氧基团、C—OH、C=O和—COO—等结构。通常情况下,氯化反应以取代氯化为主[式(1)—(2)][17],形成C—Cl、=CH2和=CH结构;氧化反应主要以环氧化及次生反应(开环和氧化)[式(3)—(5)]为主,形成环氧基团、C—OH、C=O和—COOH结构。

2.2.4 SEM分析

对NR罩体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处理不仅会使表面组成变化,还对表面形貌产生较大影响。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形貌的SEM照片如图10所示。

图10 处理前后NR罩体材料表面形貌的SEM照片

从图10可以看出,处理前NR罩体材料表面存在微小裂纹,处理后NR罩体材料表面没有出现微裂纹增多的现象,而是形成很多瘤状凸起,这些瘤状凸起增大了表面的粗糙度和物理接触面积,对粘合有利。另外,对NR罩体材料的处理时间不宜过长。试验中发现过长的处理时间容易造成罩体表面变硬、发脆,这可能源于如式(6)的交联反应。

2.3 接头粘合性能

NR罩体/CPU镜片接头采用CPU镜片嵌入NR罩体凹槽的嵌槽接头形式,嵌槽接头可以看作由双搭接头和对接接头组成。嵌槽接头中,双搭接头的承载力大于对接接头(对接接头承载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嵌槽接头受拉伸载荷时,其胶层主要受剪切作用,同时接头粘合面积大,受力良好,外表美观。嵌槽接头受轴向拉伸作用时的拉力-位移曲线如图11所示(NR罩体材料经TCI/EAC溶液处理,硫化模具经喷砂处理)。

图11 嵌槽接头拉力-位移曲线

从图11可以看出,嵌槽接头的拉力-位移状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接头弹性变形阶段:NR罩体材料的弹性模量约为CPU镜片材料弹性模量的1/20,在微小轴向载荷作用下弹性模量较低的NR罩体材料率先发生弹性(虎克弹性)变形。第2阶段为接头颈缩阶段:随轴向载荷的增大,NR罩体材料在不大的应力下发生高弹形变,并表现出明显的颈缩,随后CPU镜片材料也发生颈缩,但其颈缩远不如NR罩体材料明显。第3阶段为接头剪切变形阶段:轴向载荷继续增大,NR罩体材料所受剪切力急剧上升,接头发生明显的剪切变形,NR罩体材料/胶粘剂之间的界面层逐渐裸露出来,直到CPU镜片材料从NR罩体材料凹槽中拔出,导致接头失效(560 N)。实际上,从受力开始到颈缩阶段,嵌槽接头拉力-位移状态是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两种弹性体的拉力-位移状态叠加。

不同处理方式的嵌槽接头拔出力为:NR罩体材料未经TCI/EAC溶液处理/硫化模具未经喷砂处理 75 N,NR罩体材料未经TCI/EAC溶液处理/硫化模具经喷砂处理 120 N,NR罩体材料经TCI/EAC溶液处理/硫化模具未经喷砂处理 380 N,NR罩体材料经TCI/EAC溶液处理/硫化模具经喷砂处理 560 N。可以看出:当NR罩体材料未经TCI/EAC溶液处理时,其硫化模具不经喷砂处理,硫化的NR罩体材料表面光滑,接头拔出力较小;NR罩体材料硫化具模即使经喷砂处理,NR罩体材料凹槽内表面粗糙,其对提高接头粘合强度提高效果并不明显。当NR罩体材料经TCI/EAC溶液处理后,接头拔出力显著提高。这表明TCI/EAC溶液对NR罩体材料进行处理是提高接头粘合性能的有效手段。

CPU镜片材料从NR罩体材料凹槽中拔出的破坏除拉伸破坏外,还可能发生剥离破坏,可以以单搭接头形式进行粘合剥离试验。与嵌槽接头受轴向拉伸载荷时发生剪切断裂不同,单搭接头受剥离作用时发生劈裂断裂。CPU镜片材料/NR罩体材料单搭接头的剥离力-剥离长度曲线如图12所示(NR罩体材料经打磨处理/经TCI/EAC溶液处理)。从图12可以得出,单搭接头的剥离强度为3.7 kN·m-1。

图12 单搭接头的剥离力-剥离长度曲线

不同处理方式的单搭接头剥离强度为:NR罩体材料未经打磨处理/未经TCI/EAC溶液处理1.3 kN·m-1,NR罩体材料经打磨处理/未经TCI/EAC溶液处理 1.6 kN·m-1,NR罩体材料未经打磨处理/经TCI/EAC溶液处理 3.5 kN·m-1,NR罩体材料经打磨处理/经TCI/EAC溶液处理 3.7 kN·m-1。可以看出,TCI/EAC溶液对NR罩体材料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接头的粘合性能。

单搭接头剥离后粘合界面的EDS谱如图13所示。从图13可以看出,NR罩体材料和CPU镜片材料粘合界面的EDS谱中均存在Ca,S,Zn和Cl原子特征峰。其中,Ca,S和Zn原子分别对应NR罩体材料中的碳酸钙、硫黄和氧化锌,Cl原子由TCI/EAC溶液处理时引入。这说明单搭接头破坏类型不可能仅是界面破坏或胶粘剂内聚破坏,而可能是NR罩体材料破坏或混合破坏。

图13 单搭接头剥离后粘合界面的EDS谱

单搭接头剥离后粘合界面的SEM照片如图14所示。从图14可以看出,剥离后NR罩体材料的粘合界面和CPU镜片材料的粘合界面存在斑驳的胶膜[18],推测接头破坏类型更倾向于NR罩体材料破坏。

图14 单搭接头剥离后粘合界面SEM照片

3 结论

(1)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间显著的极性差异是其接头难以良好粘合的主要原因。在NR罩体材料/CPU柔性镜片材料接头中胶粘剂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定位和弹性密封,适宜采用弹性体型PU胶粘剂。

(2)采用TCI/EAC溶液对NR罩体材料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氯化反应和环氧化反应使NR罩体材料表面附集大量Cl和O原子,同时形貌显著变化。

(3)采用PU胶粘剂对NR罩体材料与CPU镜片材料进行粘接,单搭接头剥离强度达到3.7 kN·m-1,嵌槽接头拔出力为560 N。对NR罩体材料进行表面化学处理是提高接头粘合性能的有效手段。

(4)防毒面具NR罩体与CPU镜片粘接适合采用嵌槽接头。

猜你喜欢

胶粘剂镜片原子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电缆用胶粘剂力学性能研究
浅谈胶粘剂在车辆修理中的使用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陶氏推出快速固化的有机硅胶粘剂
360°环焦镜片浅析
防蓝光镜片那些事……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聚乙烯醇胶粘剂在育秧纸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