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彭汉钦的“人文情怀”
2018-07-23郭峰
郭 峰
一、关注 “小”的写实雕塑艺术
在中国,写实艺术体系一直占据着无可争辩的地位,也在中国造型艺术学习的必经之路上,更是美术教育体系的敲门砖。雕塑专业学习的过程都是以接受写实技术的完整训练为主,并由此来获得与之紧密相连的艺术理念。写实技术会让艺术家获得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让自己在艺术追求的体系中越来越显得游刃有余,在不断地艺术实践中,这种感觉对象的方式逐渐锁定在技术层面可以呈现的部分,而忽视了更为丰富的无法用艺术技法去表现的作品的深刻内涵,看起来是我们选择了“写实艺术”,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写实”过程训练了我们。
写实艺术在很大程度是源于写实艺术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源于对对象描绘的直观化传播需求。随着时空的更迭变化,艺术追求视觉的真实性与写实艺术已经不再被看成现实的再现。
彭汉钦2007年开始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对他的作品的认识及熟悉来源于“小”字,“小”雕塑在他的创作中时常出现,正如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所做的一个题为“小眼看世界”的展览中所呈现的作品那样,一件件小体量的雕塑作品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雕塑家基本功之扎实,更体现出艺术家所关心与创作的主题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故事情节。
在他的一系列的作品中,“小”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尺度上的小,让人物看起来变得琢磨不定,使我们有了好似“格列佛游记”中闯入“小人国”的惊奇。因为“小”,所以观者不得不用目光一寸一寸仔细地端详那些心无旁骛的人物形象,如:蜷曲而睡的男子,站在某个边缘犹豫不决的雨衣客,在吧凳上无聊的呵欠女孩等。而这种凝视,因为尺度的差异,强化了观众某种类似“上帝”的视线:高高在上地观看着这些“小人”的一举一动,而他们却毫不知觉。雕塑尺度的“小”因为其特殊性预设了观看者的心理,使得作品无形中呈现了某种无能为力的生存境遇。
同样是“小”,但在彭汉钦的作品中,有着诸多的不同。在早期的作品中,有着人物强烈的市井味,随意的摆放,使作品具有更多“人文情怀”色彩。在他的“一米”雕塑作品系列中,人物场景变得更单纯,姿态情绪的选择也倾向于日常化,作品被“挂在”墙上,“悬置”的展示方式,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不确定。《重复性劳动》则是一个特例,在一个如同广阔舞台一样的现场,一个“小”的工人躬身在一推土中挖掘探寻着什么...沙盘一样的环境,不确定的行为,让这件作品充满了神秘感。这些“小人”再也不是在某个预设搭建的环境中的演员,“他们”直接来到我们面前,与我们面对面地对视。
而这些“小”雕塑作品的作者正是用他特有的娴熟艺术手法,一种精确的一气呵成,在如此小的尺度上挥洒自如,着实令人赞叹。恰如其分的夸张使作品内显得极富有人情味,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人情味”,不由自主地把作品引向了既有的审美习俗中。艺术手法的高超,无意中让“小”蜕变成为展示某种绝活的难度,可能更为丰富地加深了艺术家对于雕塑创作的意义解读。
二、关注雕塑艺术中的“人文情怀”
汉钦为什么选择写实雕塑?对于一个像汉钦一样从美院艺术教育体系里走出来的艺术家来说,这好像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
我认为汉钦的写实雕塑创作既是在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又是在深入与拓展这种雕塑语言的新的表现方式,自然而然的,就像我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样一个现实一样——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彭汉钦的写实雕塑作品所呈现的人性化的表达方法,恰好给了我们一个认真探讨这种可能性的有价值的范本。
彭汉钦谈到:“我有时隐约感到,在现实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另一层现实,不可言喻,说不清也道不明,在做这些小东西的时候,当我用泥一点一点去接近并触摸他的时候,却又感到他不可及。”他的这一感受,其实是写实面临的一个话题:依靠对现实的表象和碎片的描摹,能否呈现某种表象之下的心理的现实。象征的表现方法一直是写实主义的传统,从过去宗教人物对神圣的象征,到人体对欲望的象征,到今天对无意义的象征,这种锁定现实的方法一直没有改变。今天的现实变得更加复杂,也很难遵循以一种语言或方式来认识表达和解释世界。依我看来,仔细审视自己的艺术系统,超越技术的习惯,寻找立足于现实的表述方式,这是写实必须面对的处境和重新出发的起点。
彭汉钦 《踏歌行》玻璃钢着色170x35x50cm 30x30x20cm 2017
乍一看,彭汉钦作品很有叙事性,他似乎在绘制一个场景、在讲一个故事。实际从他的作品内涵中我观察到的是他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场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当正准备进入更深层次地去读他的雕塑作品时,才发现他的作品是叙事性的,是有生活细节和故事情节的。汉钦的作品很容易把观赏者置于他那美妙的作品内涵之中,越注重作品的细节就越会感到故事的趣味,正因为他的写实雕塑作品通过写实艺术手法的连接来诠释象征意味,以近乎象征化的艺术手法,把作品中的质朴悄然带进了真实存在的社会中。
三、雕塑艺术家创作的坚守
汉钦对于自己所热爱的雕塑艺术总是用心去揣摩、去尝试,不论是雕塑内容的表现形式、还是雕塑的主题内容选择,他都是十分严谨的,多年来的创作素材、创作心得源源不断地融入到了他的写实雕塑创作中去。他着力于以写实的手法刻画细节,并刻画得那么的生活化和充满戏剧性。但艺术家的用意并非以此通往生活表象,其有意缩小尺度的造型手段更是出乎观者的意外,从而引起不同于日常印象的视觉反应,让人在观赏中突然感到了异样与陌生。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求艺术家应为他的作品去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把优秀的创作素材,自身的情怀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彭汉钦就是这样的雕塑家,他的雕塑工作室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一楼,在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更是在工作室坚持创作的艺术家。
我们真诚的希望彭汉钦本着雕塑艺术家的创作使命,不忘初心,用自己的人文情怀去塑造出更多更好的雕塑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