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

2018-07-22张白云

青年时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张白云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要多主体思考、多方面联动、多举措齐下,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智慧,先有作为,然后无为而治,实现“有为是为了无为,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满意的同时,自身也收获职业事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有为;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实际上不仅仅是道家的主张,也是儒家的倡导。老子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孔子也曾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由此均可见一斑。在现代管理学而言,“无为而治”管理行为的“最小—最大”原则,就是怎样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去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在小学的班级管理或德育工作中,如何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智慧呢?

一、有为而治

(一)让教师自身有所作为

小学生在心灵身体均为稚嫩的时期,是一群带着淳朴真善美之心的孩子,刚开始都是一尘不染的。在社会化过程中,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父母的影响。二是老师的影响。其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心理学上,作为小学生“重要他人”,是与父母几乎同具影响力的角色,甚至有些时候还超越父母。因此,班主任应带着虔诚心态和善心去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能力,发挥最佳形象,给孩子们最美好的影响和最积极的教育。要树立大德育观,抛弃只见分数这种见物不见人的狭窄偏见做法,要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按照“让生命幸福成长 做最美好的自己”为教育理念,不打压,多鼓励,不强迫,多引导,不责备,多欣赏,不包办,多支持,给学生最大耐心,最宽心理环境,却又能讲原则、讲纪律,仁中有严,严中有爱去开展工作。业余时间,要不断扩展教育心理阅读,积极感悟教育心得,用心体会和珍惜生活美好,提高个人情趣与精神境界,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学生关心热爱的敬业精神,通过人处事的人格风貌,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获得家长认可,得到家长支持。

(二)让家长教育有所所为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联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目前,探索家校共育,还存在很大技术空间、理念空间、实践空间。作为班主任小角色,大作为我们也许无能为力,但在现行体制机制下,我们依然可以探索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做法。

1.互信共识。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热情、耐心、敬业形象,给家长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尝试召开新学期首次家长见面会。在会上,班主任向家长做一个良好的自我介绍,并介绍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畅谈班级管理和教育理念、计划,阐明需要家长支持配合的工作要点。把设想和家长们剖心置腹作沟通,争取得到家长完全信任,并至少使家长达成以下共识:①没有笨孩子,只有认真与否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是最棒的。②家长和学生一样,都要严格遵守法规、校规、班规,为孩子树立榜样。③一般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支持班主任工作,如有疑问和不满,一定私下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④我们的家长是全校最棒的,我们的老师也是最棒的。

2.互联共通。班主任与家长第一时间要通过微信、微信群、电话等互存联系方式。平时要勤于和家长沟通汇报。保持良好、友好、亲和的关系基础,有利于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与和谐解决。

3.互助共撑。班主任对学生的各种要求,要尽量做到合情合理,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也有所要求,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互助。千万不能偏离学生的实际,甚至不顾道德良心,不顾法律校规提出一些有悖师德的无理要求,譬如为了顾及班级面子进行的摊派收款、硬性捐款等等,不能只是为了红旗班、文明班的所谓的集体荣誉就给学生和家长施加不合理的压力。虽然我们都期待家长无条件的支持我们,但是前提我们的做法必须是正确而合理合法合情。只有这样,家长和教师才能相互支持,相互支撑,共同把小孩教育好。如果我们要求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坏话”,首先我们教师就应该做好。只有教师做好了,家长全力支持了,学生的教育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让班级管理有所作为

1.紧跟时代要求,明确管理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小学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这就是小学班主任教师心中应有的育人大方向。尽管平时工作比较琐碎,但我们也要时刻抬头看看国家的大政方针,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何把国家的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和目标,落细、落小、落实,这是新时代我们作为小学班主任正要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

2.弘扬传统文化,落实价值导向。班级管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其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孝、礼、仁、智、信、义、忠”价值理念与时代特色相结合,落实到班级教育和管理中,是我根据多年经验的总结。一是“百善孝为先,无孝不成人”。几乎所有低年级学生由于年幼和阅历,还不懂得感恩父母,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对这阶段的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呵护。这就导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当然。为此,我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孝”的教育。通过召开“妈妈关心我的那一刻”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诵读“香九龄,能温席,孝于 亲,所当执”等三字经,播放感动中国——山西8岁女孩孟佩杰照顾瘫痪养母的故事等等,让学生明白“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基本美德,要成就自己,必须要“孝”对父母。而“孝”对父母的最好表现,就是做一个适当能为父母分担小家务,并让父母省心的,在家里在学校都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好学生。二是做人要讲礼,处事礼先行。在我的班级中,曾有些学生娇生惯养,蛮横无理,有些学生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规范的文明行为习惯比较差。譬如,刚开始时,有学生不会和老师打招呼,有的学生课堂上捣乱,有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迟到教室都不会打报告,有的没有问过同学,私自翻阅别人的日记等等。总之,尊师之礼、同学之礼是非常欠缺的。于是我组织了系列“做人要懂礼,礼貌赢尊重”的主题教育。譬如,通过收集和使用文明用语,开展文明之星评比等,班风就逐渐变好了。加上前期的“孝”的教育,学生也意识到要尊重老师,于是班级呈现了“人人孝敬父母,个个尊师重教,礼让和谐,其乐融融”的好局面。三是以仁对己,以仁对人。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互助之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到班级人际的温馨真挚的感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用爱去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譬如,我把标语“今天我爱父母了吗?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了吗?今天我做了维护班级声誉事情了吗”贴在墙上,经常提醒大家思考这些问题。这种强调互助和关心集体的意识,能迅速凝聚班级力量,让集体变得更加强大。总之,通过“孝”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要求,通过“礼”让学生懂得尊师之道、同学之道,通过“仁”让学生感受爱与集体的力量,班风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起来了。受篇幅所限,其他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此不多累赘。

3.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一是班干轮流坐庄机制。按照“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原则,采取“因事设岗、因岗置人、一个班委、两套人马、合作竞争、轮流坐庄”的做法,尽可能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有事管、有事做,在培养责任感中成就了班级管理强大内驱力。 (2)形成小组竞赛机制。全班45人,分为5个小组,围绕班级管理的具体目标,让小组团队进行比学赶超,在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中成就班级管理强大内驱力。(3)建立个人激励机制。每个同学都发有“积分存折”,对表现好的给学生适当给与积分卡进行奖励记账,对违纪的学生适当没收“心愿存折”不予加分贴纸的惩罚,促进个体层面的上进。总之,要建立“班委管理-小组竞争-个人争分”的班级管理内部驱动机制。

二、无为而治

通过前期的与家长的紧密合作,通过对班级开展德育目标管理、传统文化浸润、内部驱动机制建设等等这些积极的作为,为后期的无为而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刻,班主任要做的“有为”就是渐渐摆脱繁琐之事,实现更高境界的“无为”。

(一)以德治班,进一步以身作则,做一名象征性的管理者,实现无为而治

只要搞好个人道德修养和对学生的道德转化,就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德治班,要用自己的优良品质、高尚人格、良好形象影响学生,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2]。

(二)学会授权,进一步分级管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实现无为而治

要知人善用,对班干高度信任、鼓勵放手,人尽其才,靠学生自为无为无不为,靠学生自治无治无不治,集众人之长,免众人之劳。如果班级后期管理还要事必躬亲,则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则不利。

(三)尊重规律,进一步因势利导,实行“不管之管”的方式,实现无为而治

学生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一样的矛盾,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班主任有时候要严格引导,有时候也要“难得糊涂”抓大放小。“春到阶前草自绿”。放手让孩子去试、去探索、去发现,必要时让他们在在错误、失败中成长。而此刻,只要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平台、必要的条件和相应的辅助工作即可。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0.

[2]许华.无为而治班级管理的探索与尝试[J].现代企业文化,2008(6).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