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2王珍
王珍
摘 要:随着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范围由之前的高中生向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进行倾斜,中等职业院校的部分专业就需要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表进行适当的调整,并做好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融通工作。现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为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的制定时需要突出该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整与改革尤为必要。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
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应用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与产品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但是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优秀人才紧缺,大部分就业者是层次较低的劳动者和新一代的青年农民工。缺乏相关技能与准入资格,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以及修改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做好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
一、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部分专业的衔接存在"脱轨"的不良现象。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实习就业等方面都不完善。例如: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实训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多学校就将实训课程课时进行压缩。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同样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薄弱,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也不扎实。很多需要应用到的数学或物理等课程内容被删减。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中高职专业衔接势在必行,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两个教育层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合理化承接,两者既要有区别,同时也要在专业实训内容与课程等多方面是相互补充,从而突出职业教育产生较高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二、优化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融通与衔接
由于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由于两者的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同,存在着部分的交集与重合,特别是中职阶段需要参加分类招生考试,还要加入学业测试的文化课,这些课程也占据较多的教学学時,从学生长发展远角度考虑,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进行中高职专业课程对接。在高职阶段有些课程设置与中职重复,例如:机械制图、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在中职阶段学习过,所以在学时安排上就要考虑适当的减少。加大专业实践性强等课程的学时。
(一)明确中高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
首先要从制造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分析,从学生的实际就业去向着手,从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及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分析,由于中职生岗位能力的定位就是从事专业能力不高的岗位,技能较为单一。而高职学生则是从事职业能力较高的岗位,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经分析明确中高职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后,在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上进行优化或重构,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中,优化和重构课程体系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中高职的专业都有各自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从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层次差别上进行考虑,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致力于中高职课程内涵建设与应用,并将归纳总结出如下:
1.是强化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以应对升学考试
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应对中职课程体系中的文化素养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引导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既可以规避中高职对机器人专业中的机电课程的重复学习。又为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打好基础,以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采选修课程的形式,选择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
中职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制定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可以适当的将部分高职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中职选修课程,即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可以为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积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岗位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学生应实现学分制和综合评价的形式,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开发模式上,尽量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为了能更好的呈现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需要按照模块化分层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选修课程。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的设置尽量合理并能够对中高职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集中体现。而专业实践课模块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主要是将相关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学生的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达到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选修模块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中高职院校一般可提供的若干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实行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也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4.实践课程的改革突出校企合作优势
现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势在必行,只有学校和企业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培养出岗位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好的学生。所以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应由专业课教师与制造类企业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或实践手册。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又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企业的快速转型发展,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来说具有高素质、高的创新思维等优势。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鼓励政策十分优厚,毕业三年内未就业的可想享受国家的贴息贷款。对于工商登记和各项税费实行减免,公司注册没有资金要求等一系列政策。在大中专学生课程体系中首先融入创业意识教育,要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识。大中专毕业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其次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有利于缓解现阶段社会的就业压力。对大中专院校进行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总结
通过对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重构,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有效的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途径,并对课程体系重构与校企合作做了充分的阐述,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突出了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的特点,促进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中高职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丹,孟广红.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2(2).
[2]刘爱英.中高职衔接主要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3]朱澍清.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J].教育与职业,2015 (2).
[4]谢朝阳.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基于中高职衔接[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