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职业规划解决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2018-07-22王倩桃

青年时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队伍建设民办高校

王倩桃

摘 要: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辅导员相比公办院校辅导员年龄普遍偏低,流动性强,专业化建设较难开展。且从当前形势来看,民办高校辅导员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前进目标。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学生管理、学生德育方面树立积极的形象,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对民办高校辅导员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适合于开展辅导员职业规划的策略,以促进这项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规划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航、日常管理和贴心服务的职能。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往往年纪较轻,当年龄相仿的辅导员陪伴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时,发挥出的朋辈指导作用远比年龄差距大的师长更深厚。然而,由于民办高校缺乏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对自身前景模糊,看不到一个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导致辅导员的流动非常大。民办高校要稳定辅导员队伍,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辅导员的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进步。这也是推动辅导员整体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

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专业化不强、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而且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也而临着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履需得以解决。

问题一:独立学院的学生辅导员学历多数是木科,由于专业和学历的限制,他们并没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等方而的学习经验和经历。民办高校习惯从自己学校中发展优秀的毕业生留校担任辅导员,当一个刚刚走进社会的年轻辅导员在不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时,会怀疑自身的工作选择是否正确。而民办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薪资待遇也远不及公办院校,因此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问题二:民办高校的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但学生的思想格外活跃。而民办高校的日常事务繁多,辅导员不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承担纪律检查、宿舍卫生检查、综合测评后的奖惩实施、就业指导或大量行政事务,使得辅导员容易忽视学生活跃的思想活动,对工作职责认知产生偏差,管理手段也局限于通过开会、下发通知、谈心以及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的形式进行,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问题三:民办高校不重视辅导员岗前和在岗的教育培训工作,部分刚加入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没有接受岗前培训就进入工作,不清楚辅导员工作流程和职责,导致辅导员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被动接受,处理学生问题不专业,在学生中间长期难以树立威信。

二、开展职业规划对于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作用

1.加强辅导员职业规划,能缓解职业倦怠,促进辅导员提高工作能力。高校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找准自身目标与重心,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加强。辅导员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与重视,会为实现职业规划目标,自觉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并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感受工作的成就,工作中的困惑和迷茫随之消除,工作效率提高了,辅导员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辅导员职业规划和实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当辅导员明确自身的规划目标时,同时也是在间接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引导。大学生从辅导员的言行之中,感受到对自我规划管理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条理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就业或是创业活动。

3.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职业规划,不仅有利于为辅导员自身发展,也是在提高学校整体团队的素质。学校根据辅导员的自身情况,结合其所处环境,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发展目标,设计相应的执行计划。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不是辅导员个体,而是民办高校和辅导员双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把辅导员的个人利益和高校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民办高校在帮助辅导员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同时,也提高了团队整体能力,实现了高校自身不断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辅导员在实践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三、民办高校对辅导员做出职业规划的策略

辅导员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生目标,决定了不是所有的辅导员都愿意一辈子从事辅导员工作,因此找准职业定位,增强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做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这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辅导员的科学合理流动意义重大。

1、民办高校要明确辅导员职能,奠定职业规划基础

明确高校辅导员职能是辅导员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从实践工作上来看,民办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职能多元化。辅导员既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学业与生活的管理者,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能呈现多元化特点。明确辅导员职能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具指向性。

2、辅导员客观地认识自我,明确自身职业定位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辅导员应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以明确自身职业定位。首先,重新认识自我、综合分析自己,理清自身发展思路。其次,分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个人实际发展情况,也要与院校的发展方向相一致。最后,确定专业化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走上双向发展道路,即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不仅要把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深入研究、实践,更要争取成为研究领域专家,通过重新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目标,付诸行动,有助于促进辅导员自身规划的职业生涯发展。

3、高校加強辅导员培训,提供职业发展条件

在辅导员制定了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后,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针对不同目标的辅导员,提供不同的培训,使辅导员更加坚定职业发展方向。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个人工作能力有着密切联系,民办高校应当给予各类教育培训,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辅导员岗位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而一名优秀的民办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能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助力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更能健全和稳定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乃蓉. 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研究[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2] 李娜.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

[3] 何天雄.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6).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队伍建设民办高校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