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支持性对策研究
2018-07-22唐雨雪
唐雨雪
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由于我国文化、政策、教育等原因,校外租房带来的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教育部三次发布有关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强调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同时,各大高校也出台有关校外住宿的相关规定。然而,大学生校外租房依然是各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探究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支持性对策,对管理与保障校外租房学生的生活也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支持性对策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原因
关于大学生租房原因的调查和分析的文献数量很多,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大学生租房原因大致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即学习需要、追求生活品质、恋爱同居、兼职需要、与舍友关系不融洽。
(一)学习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英才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得不为自己的就业提前做准备,参加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而为了专心复习,许多大学生通过租房来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学习空间。周璐的一项关于在外租房大学生的调查数据结果中显示,29.6%的学生表示准备考研、公务员,租房以做好备考准备。
(二)追求生活品质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而由于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高校住房还没来得及改善,新老校区宿舍基础设施相差较大,难以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要。周国安在《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中表示,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同学,通常被家长同意或默许在校外租房。这类情况往往以大学一、二年级为主。
(三)恋爱同居
根据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进行的《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相对来说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33.6%的男生和19.3%的女生表示,只要将来结婚就可有婚前性行为;26.7%的男生和12.7%的女生认为性行为是生理需要,不可避免。
(四)兼职需要
根据邓俊涛等人的研究,部分学生因勤工助学、校外兼职打工等,需要早出晚归,但这一方面违反了高校的管理规定和作息制度,另一方面也干扰了舍友的正常生活,容易引发冲突和矛盾。因此,校外租房成为他们的选择。
(五)与舍友关系不融洽
高校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不同城市,一个宿舍的学生可能拥有不同的生活与作息习惯。在蔡翔的一项研究中,由于生理、心理、个人习惯不同等原因,导致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和,不适应宿舍而不得已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占到17%。
二、大学生校外租房影响
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影响,研究者大部分都是负面评价,而极少有研究者涉及对校外租房的正面影响的分析。從少数文献中,可以发现校外租房的积极作用集中在三个方面:减轻高校扩招带来的住房压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多数研究者抨击的焦点集中于学生安全保障、学习成效、思想道德品质三个方面,还有其他的诸如使学生失去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变差、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
(一)正面影响
1.减轻扩招带来的住房压力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由1998年的340.9万人扩找到2308.5万人,增加了1967.6万人。李娜指出,在校生人数的迅速增加直接导致了资源的严重短缺,学生学习和生活所须配套的硬件设施,其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期望。曹凤才等的研究也肯定了大学生校外租房对减轻高校扩招而带来的住房压力的积极意义。
2.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从邹玮玮的研究中,可以发现38.3%的学生是在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个时间段作息的,其中校外住宿学生要占到84.9%。
3.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住宿可提高学生的生活独立性和自律性等,主要在于学生如何去把握。周佳娴在她的研究中肯定了校外租房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积极意义。
(二)负面影响
1.学生安全保障
在余开业的一项研究中,调查的校外住宿大学生中接近3/4的学生对所租房屋周边的治安环境感到担忧。在他进行调查的“校外所租房屋安全防范措施情况”中,有71.8%的学生回答其所租住房屋没有安全防范措施。
2.学生学习成效
从周璐研究中,可以发现校外住宿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为15.2%,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占1.6%;校外住宿学生中70.8%的学生有挂科现象。周国安的研究也显示,在对期末或者毕业累计补考达到三门科目以上的同学的统计中,校外租房的占到75%;因学习成绩不合格,无法取得学位证或毕业证,不能正常毕业或就业的学生中,校外租房者平均占67%。
3.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曹凤才等认为,在校外住宿的情况下,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增大、自由支配对的时间变长,对大学生监控盲区和监控机制的缺失情况也更容易出现,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缺乏监督。而且,大学生的容易受外界引诱,难以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
三、对大学生校外租房影响的思考
关于校外租房的影响,现有研究几乎都是集中在负面,但这些负面影响与校外租房本身是否具有联系还需更加严谨的论证。有些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某些负面影响其实与租房本身并没有密切联系,而是与学生自身有关。
实际上,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其住宿地并没有直接联系。不管是住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住在学校里面的学生就学习成绩不一定好,住在校外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就差。这其中有很多具体和主观的因素在着干扰学生的学习情况。邹玮玮指出,通过对某大学在校住宿学生与校外住宿学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没有明显受到住宿地的影响。
四、支持性对策
从法律层面来看,大学生享有人身自由权,有权利自行决定住在哪里,在合法范围内不必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因此,对校外租房一味采取消极遏制的态度显得似乎并不是那么合适。然而支持校外住宿,针对租房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对策研究却十分少,总结现有文献的研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条:借鉴国内外经验来进行校外租房管理、化“堵”为“疏”、加强与周边街道(社区)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监管。
(一)借鉴国内外经验
国内外有许多处理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在澳大利亚,大部分高校学生均为校外租住的学生,而澳大利亚的高校每天有固定的校车来往于周边租住较密集的社区接送这些校外租房的学生,同时学校还提供专门的安全指导信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国内,南京艺术学院有将近1800人在校外租房,南艺通过实行租房公证解决了法律上的程序,再与派出所联系与合作,由派出所专门出动部分警力来管理辖区内租房的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校外租房难治的困境。
(二)化“堵”为“疏”
一味的“堵”非但不能使学生遵从,反而容易激发其逆反情绪,只会适得其反。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学校对学生外出租房的设限,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不可“一棒子打死”,也不可没有下限。对于确实有特殊需要的高年级学生,可以有条件地给予许可,允许其在校外租房。我们应为学生提供适度、宽松的政策,以疏导的方式分析利弊、耐心规劝,让学生自主决定与负责。
(三)加强与周边街道(社区)的联系与沟通
各大高校應与学校附近的街道(社区)进行沟通与合作,形成信息交流制度,让街道(社区)把掌握的学生租房信息及表现等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对租房学生及时了解等。另外,周边街道(社区)也可配合高校对租住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管理,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璐. 民办高校学生校外住宿现状调查与对策[D]. 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周国安.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95-97.
[3]邓俊涛,刘彬. 大学生校外租房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 2007(32): 184-185.
[4]蔡翔.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成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1(01): 62-63.
[5]李娜. 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6]曹凤才,田维飞. 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调查及管理对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622-625.
[7]邹玮玮. 校内住宿与校外住宿对大学生自律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0.
[8]周佳娴.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研究[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2): 28-34.
[9]余开业. 校外住宿对大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蔡朋杞,邹盛瑜.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7(06): 91-92.
[11]胡昌林. 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浅析[J]. 艺海. 2009(04): 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