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与主动的切换和统一
2018-07-21杨燕
扎实的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成绩的有力保障。其中,统一性的考试作为阶段性检验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必要手段,着实不可或缺。按照惯例,每次考试后,学校都要组织学年组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意在引发教师站在现有共性和个性成绩的基点上,审视自我教学过程中占有的优势和尚存的不足。同时将工作走向定位为(一)优势,就要回头看,挖掘做法,以供借鉴;(二)劣势,就要找准原因,集思广益,想出办法。从而梳理、调整下阶段工作目标和策略,为提高教学成绩服务。接下来,我所要还原的教学管理现场就是一次毕业班的质量分析会议。
一、现场再现
毕业班第一次区模拟考试刚刚结束,各学科教师对自身任教学科成绩进行了系统统计,并按照学校要求,分别从所任教班级学情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存在问题的原因、下步工作措施等几方面撰写了质量分析。会上,教师逐一发言。轮到一位资深化学教师发言时,也许是由于本次成绩太不理想,老师怨言满腹,如数家珍的将学生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和特例学生厌学的情况,有理有据地一一摆开,最终表示自己虽身为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经验丰富,但也无计可施。面对老师摆到桌面上的无奈、困惑和消极的工作交待,在尴尬的气氛中,杨主任并没有直面他的问题,而是逐一听完所有教师的汇报,尝试着采取了迂回引导和他人激励的办法。全组教师汇报后,杨主任拿起事先复印好,并已经悉心过目,圈圈点点的各位老师的质量分析,做了简略的总结后,打破以往分析的流程,她针对各位老师的分析和下步措施提出了若干个追问。比如:针对数学老师提到要分层次教学,追问道:分层教学是个好想法,但在你的课堂上和作业布置上,乃至于个别辅导上,具体打算如何落实?针对语文教师所谈到的多运用技巧,开展作文指导的想法,追问道:你想分几个步骤、几个主题、分别用时多少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写作训练频率如何安排,大小作文训练打算怎样具体布置等等。各学科教师在杨主任有准备、有针对的突如其来的追问下,紧张起来,也开始了似乎有些被动的思考和对话式的作答。不难看出,由于很多老师在制定改进措施时,没有细致考量,根本没有想好具体操作的方式、方法,回答不尽人意。但是,也有几位教师对自己的策略制定能够娓娓道来,心中有数,言之有物,思考缜密,落实有方。这次各学科几个主问题的追问,成为了传统质量分析会的破冰之旅,原有的以教师汇报和领导指导为主基调的分析氛围,一下子变得活泛起来。在杨主任的追问下,经历了一番小小的波动,老师们开始了具体明了的阐述,同行间对一次考试深浅不一的答复,让原有很多浮在云朵上的措施,逐渐落向了地面。期间,她再三强调:我们的探讨要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可能今天你觉得我的问题有些为难你,但这是为了让你的工作在明天不在为难。在适时引导和真诚的感召下,各学科教师逐渐转变了认识,不在认为领导是为难他们,由被动思考走向主动畅谈。热烈的研讨氛围中,她针对那位化学老师的困惑,引出了一个问题:这次考试,化学学科无论从高分段还是平均分都不理想,那么我们给他出出主意,凭借大家对学生的了解,该从何抓起为好呢?在老师们投入的讨论中,一位英语老师直言不讳的谈到:我觉得,你应该抓住批改这一关,多编辑小卷,先把基础知识进行像我们处理單词一样的地毯式排查,你看,我们最近逐一的过关《考试说明》,很多学生都进步了。英语老师的话音刚落,很多老师就此问题都发表了意见。其实,“批改”一直是这位化学老师的软肋,他总是重讲轻批,总是觉得自己经验丰富,能讲明白,说重要点,学生不会,不是他的责任。平日里,领导的检查、督促也没能使他彻底转变这个思想,才导致在各科都占领学生阵地的形式下,学生忽视化学,整体成绩下滑。同行们真诚的建议和坦诚的现身说法,让化学老师从刚刚的消极情绪中渐渐平静了下来,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开始理性的主动思索起来。就此,质量分析会真的有了分析的味道,真的有了观点的碰撞、智慧的共享。至此,化学老师的难题也开始了“自主”的融化。
二、自我反思
作为教学管理者,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还是对一些常规工作中思想认识上的不统一。其实,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激烈的各种比对,我们非常理解一线教师的为难情绪,甚至是职业倦怠。因此,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具备正确的育人思想和高远的教育追求,更要发挥自身践行的旗帜作用。要倾力营造教师成长的和谐环境,真心服务师生,关注师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每天都要与教师近距离相处,听课、议课、常规检查等等工作,我们都要不停的与教师、甚至学生、家长接触,所以更要胸怀坦荡,善待、包容。就像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让答不上问题的学生体面的坐下一样,我们也要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让老师在遇到困惑的时候,体面的坐下,主动的反思。其实,教学管理者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与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为平等的参与者,我们就要比谁都真诚,真诚得让老师看到,这就是学术研究,不是行政界定,这样做,就是解决问题,不是兴师问罪。作为一次会议的组织者、指导者,我们更多的是要发挥引领教师主动思考、引发教师深入琢磨的作用,形成民主的言论氛围,而不是领导至上的异化集中。当然,这期间,不但要提前做好充分的了解、调查和准备,还要有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同时,对于一些老师存在的思想误区,我们要善于发挥同行间的激励和影响作用,带头营造大家敢说真话,愿意说真话,能听得进真话的研究氛围,实现老师在提高教学成绩的过程中,以小问题为牵动,由被动切换到主动,由被动统一到主动,最大化挖掘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潜质,使得我们的工作落到一个“实”字上。
以上问题很小,场景很普通,然而却在思想深处转变了一种管理的思路,那就是如何从关注教师的心灵需求出发,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为之。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现场中,提炼值得还原的角度,在每个角度里,反思找到通向科学管理的捷径。
作者简介:杨燕(1975.11-),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本科,研究方向:中学高级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