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2018-07-21郑泽超
郑泽超
在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对于学生计算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在我的实际数学教学中,通过孩子们的学习数学时的计算练习反馈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很多小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计算能力较差,出错率较高,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计算目标。在小学阶段,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对学生计算能力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计算运算能力的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与见解。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深切的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增长,计算难度、计算目标的提升,在日常练习和检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运算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是马虎大意,不够认真。主要表现在运算中过程中将符号、数字书写错误,计算结果不检查、不验算。二是学习不能始终如一,边学边玩,把学习不当回事。主要表现为运算中不够注意,造成思维停顿,特别是在四则运算过程中,容易造成运算错误。三是思考问题缺乏全面性,缺乏思考的宽度和广度。主要表现在对于一些能够简便运算的联系,不主动思考,仍然直接计算,出错较多。四是具有懒惰思想,不肯动手动脑。主要表现在对于计算法则和定律不记忆,不归纳;对于口算练习不强化训练,运算结果不复查等。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的运算练习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对运算能力的影响。
上述学生的不良习惯,看似微小,不足重视,实际在学生运算过程中,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正是制约学生运算准确度、速度的“拦路虎”,造成学生运算错误,下面我就列举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在日常运算中造成的问题:
1.不重视学习,一知半解,造成概念不清出错。如1600÷500=3……1,正是由于学生学习中没有能够熟练掌握商不变性质,不去仔细运算,按经验应该是余1,造成错误。
2.疏于记忆、理解不清出错。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基本的运算都围绕着四则运算展开,不同的数的运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要正确记忆。如:96÷3.2=3,正是没有熟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区别。
3.审题不清、马虎大意造成错误。例如在做填空题是,42+76( )42+67,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率的“强刺激”,掩盖了76和67不同的“弱刺激”,也是马虎大意造成的。
4.思考简单,想法不深入。如:直接口算3.25+5.98+6.75出错较多,但是如何应用运算定律,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
以上在运算中出现的问题,仅仅是学习习惯对运算能力影响的一部分。所以说,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三、提高运算能力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除了教师在教学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效率以外,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验算的好习惯。
数学学习既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严谨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对答案或急于求证得数。特别是在运算中,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好习惯,一看就是要看清运算符号、数字,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三算就是计算时做到专心计算,规范书写,步骤完善,既使是草稿也要做到整洁、认真,不能敷衍了事。四查就是对于运算结果要做到仔细验算,减少由于马虎大意造成的错误。
2.让学生体验到计算的重要性,养成严谨计算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培养学生对待知识严谨的态度,不能让他们觉得运算定律掌握 “差不多就行了”,要能够熟练应用,特别是四则运算在整数、小数、分数中不同的运算方法、特点、区别,学会类比推理,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书写的条理性和正确率。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是很严谨的,不能随意改变运算符号和计算结果,如一个公司的会计在进行收支账目的计算时,误把10000元写成了1000元,虽然只少写了一个0,却给本人和公司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在心理上重视计算。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并主动让学生监督老师,纠正老师的不良习惯。
3.养成积极口算、心算的好习惯。
当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对,更重要的要提高计算的速度,才能计算技能在生活中的价值,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心算、口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心算能力,不能过多的依赖笔算。在口算中,学生不仅对掌握的运算定律做到熟练应用,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快速、简单、准确的口算能力,对于学生后面学习复杂的运算,提高运算的速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有关圆的面积、周长等运算中,如果掌握好圆周率与常用数字的口算结果,对于运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没有能够掌握的,还要从列竖式运算开始,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也降低了运算的效率。让口算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善于口算,喜欢口算。加强口算技巧,把口算与简算,笔算紧密结合,让口算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用工具。
4.养成勤记动手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一些数学定律、概念需要熟记。例如:常用的四则运算定律,各种运算的方法。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内容,而且到了中学也要用到。如果小学阶段对这些知识不认真记,学的不扎实、不灵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运算。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加以训练,该会背的一定要会背,不能轻易放过。力争做到人人过关,让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反复运用这些知识,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会听会记的好习惯。对于需要书写、归纳的,要及时归纳,把计算的基础知识做好梳理,为熟练、准确的运算奠定基础。
5.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除了基础训练外,一些计算方法、规律非常相近,比如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小数的简便运算和整数的简便运算;小数有余数的除法和整数有余数的除法等。在具体的计算中,不仅要仔细,还要深入思考。特别是在四则计算中,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计算时深入思考,仔细分析题中计算符号、数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简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算计算的依据。 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合理、灵活地运用,从中启发学生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计算能力的掌握,在新课标中贯穿小学三个学段。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的还是贵在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运算习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碰到“拦路虎”是,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排难,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只要师生持之以恒,在计算方面多下功夫。学生的计算能力会逐步提高,计算错误会不断减少。计算一定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