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转型之路

2018-07-21朱广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摘 要: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包括对图像的识别、艺术表现力、审美意趣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美术教育改革,找到恰当科学的教育方法。本文将基于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现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手段促使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成功转型。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 教学转型

近几年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教育界广为推崇,核心素养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谈吐举止、知识能力等方面,不同的学科都是自己的核心素养能力范畴,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强調立体化改观,将之视为一种可以后天培养的核心文化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领域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美术作为一种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以教育育人的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范畴

自从我国开展美术学科教育至今,小学美术教育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果,美术教育也经历了一次次改革,在教学方法和路径探索上都有了长足进展。当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前进,这也成为今后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核心素养的概念在2014年提出,概念提出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师应当主动学习核心素养的概念范畴,并对之进行深入理解。总体来看,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一个人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技能以及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应当具有社会适应性。以往的教育我们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以及个性上的优势,核心素养强调更加“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社会的价值。核心素养也注重对人才“软实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人文情怀、审美意趣、创新思维等等,提出教师应当发挥出榜样力量,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提高。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系统化的过程,既需要方法论的指导,也需要在实践中多总结,这样才能真正深化推进核心素养在学生的身心教育中生根发芽。

二、“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发展进程

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赖理论,也需要由广度到深度进行深耕研究。我国教育发展进程中,“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大重要转折点,教育方向的改变意味着教育思路的更新,由最开始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变为立体发展目标的确定,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定,都反映出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高效率要求

著名教育教夸美纽斯曾经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肯定了教育的价值,虽然具有一定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是还是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应当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学校和教师是不能把人类发展至今积累的所有文明成果都教给学生的,在仅有的教学时间中,有的教师仍然无法令人满意地完成教学内容。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编排和设置都不够规范,所以在1952年,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双基”的概念,确定了小学教育的目标,将小学教育设定为个体学习的基础阶段。随着“双基”概念的提出,我国很多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不再随意,而是根据标准的教学结构开展。最为典型的方法就是回顾、预习、讲课、难点学习、回顾练习、作业总结。教师通过这五个环节的设置,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过于重视效率,导致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少生机,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厌倦这种教学模式,最为主要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人格。

(二)“三维目标”带来的教育改革

在全球化进程推进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多个维度,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只具备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基础知识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在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之后,“三维目标”的概念应运而生。教育改革的推进,将原来教育界看重的“效率教学”转变为“效能培养”,教师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触发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效能培养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医院,尊重学生的课题差异性,运用鼓励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和周围环境的融合,通过教学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总体来看,“三维目标”教学采用的探究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的大改革,它将教师们的目标转移到了学生个体身上,开始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核心素养”对教育目标的细化

在教育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在“双基”“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核心素养”的目标,作为一种进步性的研究,“核心素养”具有根本性的优势,因为它注重的是对个体的独立性和人格培养,能够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核心素养是最为先进的理论,它仍然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三维目标”为教育工作者们确定了教学开展的目标,“核心素养”则更像是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准则一样,在对各个年龄段和学科教学方法的要求上,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一种探索,核心素养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重塑了学生的学习道路和方向,同时在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实现个人品格的完善,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核心素养可以确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目标。

结语

我国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方法上深耕探索,在曲折的前进过程中,收获了具备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核心素养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中,既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同时也能让学生提高技能、具备艺术审美的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核心素养教育能够在课堂中落地。

参考文献

[1]王彪.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双基”教育转型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6(36):79-79.

[2]陈蕾.教学新方法,核心素养渐养成——基于核心素养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教学[J].学子:理论版,2017(17):81-81.

[3]赵素萍.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建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11):37-40.

作者简介:朱广军(1979.05-),男,汉族,江苏泰州市,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