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研究

2018-07-21陈小燕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缺失原因高校辅导员

陈小燕

摘要:高校的辅导员其身份具有多重的性质,主要就表现在它既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也就导致了高校辅导员教师的身份体现的并不充分。要想在高校辅导员身份专业化以及职业化的发展背景下,体现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就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解决。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彰显出辅导员应有的教师身份,从而平衡教师身份与管理身份两者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缺失原因;实现措施

观察我国制定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其职责经过相当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以往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增加了管理与服务的职责。第二,就是身份由之前的“政工干部”变化成“既是教师又是政工干部”。众所周知的是,在某些方面上来说,辅导员被学生称之为老师,是符合情理的,因为辅导员是通过自身的工作与服务来影响学生的,但是从专业层面上来说,教师特指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课堂上的讲课人员,而辅导员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所以将其称之为老师,难免有点牵强。高校制度是需要不断的进行革新的,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彰显也是需要提上议程,因此,本文的写作意图就是阐述出辅导员教师身份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彰显不充分的原因

(一)职责与身份设定过于混乱

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彰显不充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其职责身份的设定过于混乱。要充分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党和政府、学校、学生、社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了解,党和政府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其希望辅导员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学校角度看来,辅导员更多承担的是一种“办事员”“事物工作者”的角色,学校里面的事物方方面面都需要辅导员进行协调处理,甚至在一些基层单位中,党政、人事等工作也需要辅导员的参与。至于学生和社会层面来讲,其都希望辅导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引作用,只要学生出现相应的问题,那么社会就会立马联系到辅导员身上,以至于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被严重的打击。通过上文的描述,可以很明显发现,辅导承担的任务非常的繁多,以至于其无法很好的履行其教师的身份。

(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应有教学平台

现如今的高校管理制度,对于辅导员的牵制是非常大的,辅导员所需进行的事务性工作非常之多,相关学校部门也并没有希望辅导员参与“事务性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因此也就没有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制度,从而这就使得辅导员无法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是具有两重身份的,这两重身份分别指的是教学者以及科研者,而且这两者的实现都需要相应的平台作为支撑。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辅导员参与科研立项的工作时,其道路是无比畅通的,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授课内容以及相应的授课时间和场所,辅导其教师的身份也就很难得到相应的实现。

二、高校辅导员彰显教师身份的有效措施

高校制定并执行一系列运作机制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所以要彰显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就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实现,如此才可能真正有效的平衡辅导员多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一)建立相应的服务部门,减轻辅导员的压力

可以明确的了解到,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之所以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彰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自身的工作压力太大,任务繁多所造成的,如果建立相应服务部门来分摊辅导员的一部分日常工作,这对于其专注于教学事业,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所以说给辅导员减负是实现辅导员教师身份的前提,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建立相应的“学生事务大厅”来实现,“学生事务大厅”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学校的一切服务组织(比如学工部、校办、就业工作处、校团委等)全部聚集到一起,方便学生咨询办理相关的事宜,学生在事务大厅之中可以直接有效的咨询到相应的办事流程,这也就从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辅导员,同时也方便了学生。另外,建立“学生事务大厅”的这项工作,对于提升服务质量也是大有益处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联系工具,将相应的内容及时的传送给学生,这样辅导员的上传下达的工作量也就被相应的减轻了,辅导员也就有了较为宽松的时间去专注自身的教学研究工作,这样一来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二)强化班级班会的相关建设,将工作的系統和规范性提升

辅导员一般的工作阵地都是集中于班会和年级会之中的,在这其中,要想实现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就需要不断的推进班会以及年级会的有关建设,因为在班会和年级会中,辅导员是可以进行主动作为的。建立相应的班会课堂,可以这样来进行相关建设,充分的依据每个阶段的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然后对班会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方法来进行相应的信息资源传递,这样也就达到了服务、教育、管理的相关目的。以大学生的入学会议来进行相应的举例,比如说在大学的第一年,在第一学期进行相应的入学导航,第二学期进行相应的生涯规划。通过班会的课堂文化建设,把散乱的教学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转变相应的教育传递方式,辅导员的工作性以及系统规范性也就被相应的提高了,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相应的得到了增强,可以见得,班会年级会的有关建设也是可以彰显出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的。

(三)开辟相应的学工队伍教学阵地,推行素质学分制的建立

从本质的内容上来讲,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如果辅导员直接参加到相应的专业教学领域,就会有一定的舍本逐末之嫌,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时,怎样才能使得高校辅导员既有自己的教学阵地,又能够与自身的本质工作相连,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只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进行相应的专业区别与衔接,就可以较好的对这个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比如说建立相应的素质学分制,开展适应的素质拓展课程。学生的素质学分制是辅导员进行相应的评判的评分标准,素质拓展课程是帮助辅导员进行授课的教案工具,这两者手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素质,既达到了对学生的教学目的,又在一定过程上,紧密的与本质工作相联系,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充分的展现出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

关于素质学分的内容,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不光是要修满相应的专业学分,还应当修满相应的素质学分,只有专业和须知学分都修满后,才能顺利毕业。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素质学分能够完善人才培养的方案,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同时还可以彰显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可以说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的巨大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相关描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之所以得不到较为明显的体现,其发生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自身工作压力大、职责定位混乱所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只要始终秉承着科学的管理理念,相信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得到平衡的彰显。

参考文献:

[1]王显芳,蒋雪莲,窦雅珺.试论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1):151-155.

[2]朱默.高校突发事件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时代教育,2016(23):143.

[3]宋发亿,袁文竹.实现高校辅导员教师身份的思考与实践[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02):61-63.

(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缺失原因高校辅导员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责任感教育的策略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浅析历史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兴趣缺失原因及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