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农村自然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8-07-21曾炜东
曾炜东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班化;分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06—01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幼儿跟随父母到城市生活,导致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少,有很多班级都进入了自然小班化的教学模式,这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而且与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基于此,文章对分层教学在农村自然小班化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充分了解幼儿,科学合理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并对幼儿的年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个人特征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充分掌握,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之后,要按照幼儿的学习水平将幼儿进行分层,分别为Ⅰ层、Ⅱ层、Ⅲ层,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通过分层幼儿能够准确找准自己的位置,制订学习目标,更加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某农村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就将班级里的幼儿分成了三个层次,对这三个层次的幼儿教师都格外关注,在教学时也比较注重幼儿的情绪变化,一段时间过后,幼儿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針对幼儿差异,分层展开教学
针对幼儿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这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教学原则。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应该引导其进行自学,而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应该注重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某幼儿园开展《大小排序》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不注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准备3个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幼儿进行排序,“小朋友们,谁能将这3个物品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出来?”优等生可能很快就会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出,并对教室中的其他玩具按照大小排序,而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排序,这样对幼儿的共同发展非常不利。为了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该名教师为优等生准备了5个以上的物品进行排序,而给能力稍差的幼儿准备了3个,每个层次的幼儿都得到了针对性的锻炼。通过这种差异教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幼儿体验到了一定的成就感,有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三、根据幼儿差异,分层组织练习
每名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要想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充分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完成《小手比一比》课程的讲解之后,给幼儿布置了如下练习:同学们两两一组,一个人用手比,一个人说出数字,或者是一个人说出数字,另一个人用手比,此外还要看实物用手指比数字。教师在分组时,是按照幼儿的差异来进行的,能够充分满足每层幼儿的学习需求,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通过该种形式的教学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能力,还能给幼儿带来相应的挑战,鼓励幼儿更加努力学习。
四、 按照分层情况,展开分层评价
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其评价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还能切实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其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首先,以鼓励为主。对于课后的作业也要采取分层评价模式,只要幼儿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比如,某幼儿园教师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在学习完《比较多少》的课程之后,给幼儿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对于作业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教师会奖励一朵小红花,对于稍差的幼儿教师会奖励一个笑脸,再写上几句评语,如“作业有进步哦,继续努力,要是再认真点就更好了。”千万不要忽略这一小朵小红花、一个笑脸,甚至是一两句评语,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互动式评价。在以往的幼儿评价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实施单向的评价策略。在展开分层评价之后,可以改变这一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幼儿互评、小组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模式,让幼儿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更加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