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 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018-07-21张银军

甘肃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文本语言

张银军

【关键词】 文本;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50—01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任务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对于文本的有效使用,文本是教师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在对文本的出入当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凸显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練,以语言为立脚点,最终再回归到语言训练。

一、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 重人文轻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对语文学科特点把握不准,过度关注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出现泛人文化倾向,导致教学过程中轻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泛滥解读。所谓人文性不是“思想教育”,而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养成正确、健康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身上美好的人性。

语文的学习,教师着重要引领学生依托文本、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钻研文本,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训练。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明了作者是如何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的,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 缺少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当下语文课堂上,老师习惯于串讲、细问、面面俱到,教法程式化,一讲到底,占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普遍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轻读、轻背导致缺少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品味作者用语的精妙,多方面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

二、走入文本,提升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落脚点就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即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阅读教学是一种以教引学、以教促学的活动。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老师的细致分析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阅读感悟;那些文字搬家式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于零。阅读课上应好好地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1. 要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文本,积累语言。长期的语文实践证明:言和意是不可分家的。语言积累了、丰富了,文本所承载的思想、情感和人文情怀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诵读是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语文学习中教师要重视诵读,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用眼看,用嘴读,读出感情,读出形象,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2.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代讲,精讲少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着重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因此,语文的学习必须要引领学生,让学生进入文本自主品读,在自主阅读中感悟理解文本内容。学生读得越多,才能理解得越多,实现与文本更深入的对话。如果没有深入的阅读,就不会和文本产生共鸣。

通过学生自主的个性化阅读文本,加深了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有效规避以往传统课堂串讲细问、大讲特讲和用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的现象,关注学生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训练。

三、走出文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来表情达意的。向作者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及时做小练笔活动,使读和写结合起来,走出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拓宽文本的范围,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为学生普及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与文本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勇于表达,从而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教师根据文本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向学生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激烈的探讨交流中提升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协调性,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训练。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文本语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