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驱动下《机械原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及应用
2018-07-20解芳
解芳
摘要: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的合理性对后续持续改进至关重要,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将《机械原理》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制订了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了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间的矩阵关系,进而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制订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此外,应用该策略对任教班级《机械原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拟改进的措施。实践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反应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而且可为后续课程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Abstrac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of course objectives achievement is fundamental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By specializing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supported by the course "mechanical principle", reasonable course objectives were worked out, and the matrix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course objective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designed,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of course objectives achievement was obtained. Additionally, the evaluation strategy was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urse objectives achievement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in teaching clas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measures to be improved are pointed ou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trategy can not only reflect the degree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ut als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ubsequent courses.
关键词: 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graduation requirements;course objectives;degree of achievement;evalu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93-03
0 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抓手的基本理念[1-2],是我国工程师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3-4]。
课程体系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重要的一级指标点之一,是支撑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构分析与设计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如何依据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制定课程目标并实施,以及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合理评价至关重要,其是后续持续改进的先决条件[5]。
1 课程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制度化的具体要求,是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6]。
基于产出导向理念,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经过高校、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多次反复论证,对我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实行了反向设计,确定了《机械原理》课程主要支撑机制专业毕业要求中的1、2、4三个一级指标点里的1-3、2-3、4-1三个二级指标点,具体支撑情况及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由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制订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非针对某一课程,因此叙述较为宽泛,为了更好地使课程服务于毕业要求,根據课程特点将所需要支撑的毕业要求具体化,从而确立了《机械原理》课程目标1、2、3,分别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1-3、2-3、4-1,如表1所示。这样实现了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有效衔接,使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顺利转换成对相应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使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晰,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达成度评价方法的制定。
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使每一教学单元都能支撑一定的课程目标,从而确保所有的课程目标都有相应的教学单元支撑,进而实现对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根据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机械原理》课程3学分,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3 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机械原理》课程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系数α1、α2、α3分别为0.2,0.2、0.6,如表3所示。为了便于达成度计算、分析及评价,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均为百分制。
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1)、作业(2)、课堂表现三项成绩,每项成绩在平时成绩中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6、0.2、0.2。其中作业(1)主要考核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包括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设计、轮系传动比计算等内容;作业(2)主要考核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包括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等内容;课堂表现主要考核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结合教学进度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课堂提问考核為主。
实验成绩为四次实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范成原理、机械系统的动平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的平均成绩,主要考核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
期末考试成绩包含两部分:期末考试(1)成绩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1的试题得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常用基本机构的基本概念、原理、特性的掌握程度及对常用基本机构的设计能力,考试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改错题、设计计算题等;期末考试(2)成绩为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2的试题得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结构、特性及运动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能力,考试题型为作图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等。表3中目标分值即为各考核环节的满分分值。
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式(1)、(2)所示。分别将各课程分目标对应的考核环节汇总,并根据式(1)、(2),且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系数,可以分别获得课程分目标1、2、3的达成度D1、D2、D3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DZ的计算公式,如表4所示。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5 应用分析
应用上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对我校15级机制1班的《机械原理》课程目标进行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2、3达成度分别为0.75、0.65、0.84,课程总目标达成度为0.74,评价值均大于等于预期目标值0.65,故评价结果为达成。然而,通过比较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数据,可以看出,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值最低,勉强合格,究其原因,学生在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中对应课程目标2的题目得分相对较低,表明学生对平面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弱,后续通过加强案例讲解、课后习题集中辅导答疑等途径加强学生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6 结论
通过将《机械原理》课程支撑的机制专业毕业要求具体化,制订合理的课程目标,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间的矩阵关系,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及考核环节,制订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该策略不仅可以反应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而且可为后续课程的持续改进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韩雁,冯兴杰,梁志星.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0(04):77-83,119.
[2]刘宝,李贞刚,阮伯兴.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76(04):157-160.
[3]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55(06):157-161.
[4]杨若凡,何倩.美国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5,264(08):87-91,106.
[5]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5,548(Z3):33-35.
[6]韩和鸣.课程目标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