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横断面研究

2018-07-20徐兢鸿益明辉杨薇王颖航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痛风性关节炎相关因素

徐兢鸿 益明辉 杨薇 王颖航

【摘 要】目的:探索痛风性关节炎体质要素和特征,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风湿科门诊确诊的6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其中医体质的总体分布规律,并对年龄、性别、饮食及合并疾病等部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男64例,女3例,平均年龄(40.90±13.01)岁。中医体质湿热质占33%,痰湿质占27%,阳虚质占15%,气虚质占7%,平和质占6%。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0岁左右。痛风性关节炎易合并代谢性疾病。中医体质与痛风性关节炎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人群。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体质;相关因素;横断面调查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stitution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gouty arthritis,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C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Methods: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67 cases of gouty arthritis diagnosed in the Rheumatism Department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 elements was discussed a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ge,sex,diet and diseases were made.Results:There were 64 males and 3 females of all the patients,with an average age of(40.90±13.01)years.Among them,33% had dampness-heat constitution,27% had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15% had Yang-deficiency constitution,7% had qi-deficiency constitution,and 6% had neutral constitution.Conclusion:Gouty join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common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with an average age of about 40 years.Gouty arthritis is easy to merge with metabolic diseases.The TCM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gouty arthritis.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ose with dampness-heat,phlegm-dampness and yang-deficiency constitutions are more likely suffer gouty arthritis.

【Keywords】 gouty arthritis;TCM constitution;related factors;a cross-sectional study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导致的一种急性关节炎,又称代谢性关节炎,与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1]。

痛风发病的生化基础是尿酸水平升高。研究表明,约5%~19%的HUA会发展为痛风[2]。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1948年首次报道仅2例,1958年以前仅报道20例[3],而2013年我国痛风患病率男性约为0.83%~1.98%,女性约为0.07%~0.72%,较以前明显上升[4]。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为高发人群,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抗炎止痛和降低血尿酸或促进血尿酸排泄为主,但药物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中医药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面具有个体化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起到指导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风湿科就诊的符合调查标准的门诊痛风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

1.2 診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

1.2.2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5],将体质分为湿热质、血瘀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特禀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9个类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 > 18岁。

1.4 排除标准 ①病情危重的患者:继发性HUA,如肿瘤与白血病围化疗期,肝硬化以及药物影响(如长期服用利尿剂、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比嗪酰胺、普洛萘尔、小剂量阿司匹林、抗结核药),肾功能不全等。②患者不配合,或不能配合研究者完成中医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资料的完整采集。

2 方 法

2.1 研究方法

2.1.1 制作调查表 以李娜等[6]主编的《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调查》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为依据,综合需要了解的一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订统一的《痛风性关节炎证候及体质横断面研究调查表》。

2.1.2 病例采集 所有入选病例均明确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且相关资料完整,并完成《痛风性关节炎证候及体质横断面研究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理化检查等项目。最后根据中医症状、体征和舌脉象,参照相关标准做出中医证候的诊断和体质判定,包括痛风虚实辨证和脏腑虚证的诊断。

2.1.3 培训调查者 调查员由风湿病科中医硕士接受培训后担当,并进行预调查以保证调查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仔细询问相关问题,认真填写并核实调查表,确认后签字交回。

2.1.4 问卷调查 有医学常识者经讲解后自行填写调查表,无医学常识及无能力填写者由调查员询问填写。为了使调查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调查者给患者以诱导而得出不真实的结果,做好患者的工作,对于理解有难度的选项,调查者应给予相应的解释。

2.1.5 中医体质判断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课题相关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及有关实验室指标输入数据库系统,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显示结果。

3 结 果

3.1 痛风性关节炎人群一般资料

3.1.1 性别、年龄分布 67例患者中,男63例,女4例;年龄20~76岁,平均(40.90±13.01)岁。

3.1.2 合并疾病 67例患者中,有明确代谢疾病史者28例(41.79%),合并1种代谢性疾病者15例(22.39%),合并2种代谢性疾病者11例(16.42%),合并3种代谢性疾病者2例(2.98%)。具体合并疾病情况见表1。

3.1.3 饮食习惯 55例日常摄盐较多(每天摄盐超过6 g),54例吃高热量食品(油炸类、碳酸类、奶油类等)。

3.1.4 作息情况 经常熬夜者47例(70.15%),另20例不经常熬夜。平均睡眠时间为6.1 h。

3.1.5 体质量指数(BMI指数) 正常者8例(11.94%),偏胖者17例(25.37%),肥胖者33例(49.25%),重度肥胖者9例(13.43%)。

3.1.6 吸烟与饮酒 吸烟者30例(44.78%),饮酒者47例(70.15%)。

3.2 痛风性关节炎总人群的中医体质相关分析 将67例调查问卷根据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按照公式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计算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为了便于统计偏颇体质按其相应体质计算)。具体情况见表2。

4 讨 论

4.1 痛风性关节炎一般资料探讨

4.1.1 性别与年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痛风患者占总人数的94%,女性患者占6%,男女比例约为16∶1;4例女性患者中,有3例绝经。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符合痛风的发病规律。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抑制尿酸生成有关;而雄激素的水平正好相反;另外可能与男性喜欢饮酒等饮食习惯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年龄(40.90±13.01)岁,患病年龄高峰是41~50岁。这与国内研究结果相比,年龄略小。朱婉华[7]通过对江苏省8家医院44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资料整理发现,平均年龄(48.30±10.67)岁。这可能与收集病例数量相关,也提示痛风性关节炎的年轻化趋势。

4.1.2 合并疾病 调查结果显示,41.79%的痛风患者合并1种或几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高脂血症23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痛风发作的生化基础是HUA。李宏超等[8]认为,升高的尿酸水平可导致血脂的升高。蒋升等[9]的研究结果提示,HUA患者易合并血糖异常升高。所以本调查结果符合文献中HUA与代谢综合征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的结论。

4.1.3 生活习惯 通过对67例患者调查研究发现,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习惯食用含嘌呤丰富的肉类、鱼类等;而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物食用较少,摄盐、食肉较多,更重要的是有70%患者饮酒。随着酒精的代谢,人体内的血尿酸水平会逐渐升高。绝大多数患者不运动或运动量相对较少,很多患者晚睡及熬夜。王广祥[10]认为,合理饮食、饮水及运动等对痛风及HUA的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4.2 痛风性关节炎与中医体质分析 本次调查中,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和阳虚质多见,分别占32%、22%和15%。这3种体质明显高于其他3种,故可认为湿热质、痰湿质和阳虚质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多發体质。陈淑娇等[11]调查264例HUA患者的中医体质,前3位偏颇体质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和气虚质,与本研究结果大体相似。说明痰湿质和湿热质是HUA的易感体质。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阳虚质也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易感体质。

4.2.1 痰湿质 痰湿质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以重浊黏腻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痰湿体质常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痰多,易于困倦,身重不爽,易患高血脂症、HUA、肥胖等基础代谢性疾病。若素体脾虚,或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嗜酒、过饱、易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湿体质的人嗜食肥甘厚腻,嗜酒等饮食特点均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诱因。患者久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聚湿成痰、酿食成痰,痰湿之邪重浊黏腻,难于剔除,阻滞于血脉经络之中,不通则痛,发为痛风。

4.2.2 湿热质 湿热质是在痰湿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痰湿内蕴,郁而化热;或热邪外袭肌表,发为湿热。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平素饮食不节,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日久易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聚湿成痰,日久不化,酿湿生热,化为湿热。湿热蕴结,久而久之,形成湿热体质。湿热生成,煎熬津液,炼液成石,吸附于脚趾,引发痛风。现代很多医家都对其研究颇多。李晓晨等[12]认为,痛风患者是由于过食肥甘而致湿热内生,湿热之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王倩等[13]认为,痛风自身血分有热,脏腑蕴毒,后天过食膏粱厚味,致湿热内蕴;加之外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以致经脉不通而发病。

4.2.3 阳虚质 痛风性关节炎的阳虚体质一般指的是脾肾阳虚体质。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在肾阳的温煦下,炼精化气,为五脏六腑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的运化与输布无不依赖于脾的运化。如果肾阳亏虚,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在体内不能及时运化与输布,致痰饮内生,久而不去,闭阻气机。魏文著等[14]认为,肾主水,司二便,在肾阳的气化下,膀胱将代谢后的浊液化而为尿。若肾虚气化无力,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尿酸等湿浊不能排出体外,即发为HUA。尿酸作为一种湿浊之邪,内停脏腑、营血脉络即为HUA,停滞于筋肉关节则成为痹之伏邪,并由此产生痛风。

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论述,《灵枢·本藏》曰:“五藏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忧;调以养肝理气,小泻平补……五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上述条文认为,应以五脏功能的不同处以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即补泻的选择还应以五脏的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颇等情况来选定。所以说,疾病的治疗依据体质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依体质用药,依体质变化施治,是中医专家的共识[15]。痛风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密切相关,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在临床过程会遇到许多没有明显诱发因素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所以不仅要考虑体质对痛风的影响,还要在临床中重视患者的体质特点。体质决定疾病的治疗,中医论治重在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其中因人制宜即是对于不同体质的患者给予不同治法[16]。《内经》中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病要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在临床中发现痛风性关节炎年轻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多,甚至还有12岁的儿童。所以本研究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把痛风性关节炎与中医体质结合起来,以期在今后的临床中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早期干预。根据患者体质特点,指导其饮食、运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其气机通畅、气血调和、关节通利、筋骨强。相信通过探究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指导患者通过调整作息时间、饮食结构来改变体质类型,从而对治愈痛风、预防复发都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5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410-413.

[2] BROOK RD,YALAVARTHI S,MYLES JD,et al.Determinants of 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out[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1,13(3):178-188.

[3] 赵同德,张强,杨甜甜,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17,32(1):109-110,113.

[4] 李丹,张剑勇.痛风现代流行病学及降尿酸药物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73-76.

[5]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6] 李娜,谢雁鸣,王永炎.高尿酸血癥中医证候要素调查问卷的研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46-47,116.

[7] 朱婉华.痛风(浊瘀痹)诊疗与康复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0-49.

[8] 李宏超,伍沪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代谢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2):797-799.

[9] 蒋升,李素华.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前期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0-21.

[10] 王广祥.谈痛风的饮食、饮水和运动治疗[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2-23.

[11] 陈淑娇,李灿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与肥胖关系比较研究[C]//第十次全国中医体质学术年会.2012:222-228.

[12] 李晓晨,高明利.清痹止痛散治疗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25-126.

[13] 王倩,程桂英.“清热定痛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44(12):40-41.

[14] 魏文著,刘绍良,洪潇挺,等.从阳虚致痹论治痛风[J].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5,7(9):8-9.

[15] 黄满玉,郭艳幸,高书图,等.《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72-75.

[16] 胡笑珍,喻建平,胡林飞,等.从体质防治痹病探微[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4):41-43..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痛风性关节炎相关因素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