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
2018-07-20张利兵刘霖姜安丽
张利兵,刘霖,姜安丽
(海军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已20多年,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67所院校具有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与较早开展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2]。课程设置作为护理教育的核心,对护理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3]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因此本研究考察了16所国外院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期望能够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按地域分布选取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英国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共四个发达国家,分别参考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News&World Report)、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大学排名》(Maclean’s University Rankings)、英国《完全大学指南》(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和澳大利亚《大学评论》(University Reviews)所公布的最新护理学专业大学排行榜,选取排名靠前的16所大学,分别为美国杜克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和匹兹堡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皇后大学、韦仕敦大学和达尔豪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和约克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南澳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登录各院校的官方网站获得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同时委托在国外相关院校学习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帮助收集资料,并通过文献回顾补充相应内容。由于国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没有“学术学位”的明确指向,而我国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学术型护理人才,因此本文的考察对象选择了与我国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相同的美国和加拿大护理学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Nursing,MSN)项目、英国护理学研究型硕士(Master of Research in Nursing or Master of Science by Research in Nursing)项目和护理哲学硕士教育(Master of Philosophy in Nursing)项目,以及澳大利亚护理研究型硕士教育(Master of Nursing by Research)项目。分析课程设置特点,包括课程门数和学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践要求、课程实施。
2 课程设置特点分析结果
2.1 课程门数和学分 美国全日制MSN项目通常为1.5~2年[4],非全日制年限一般是全日制的两倍。项目重视学生的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4所院校平均18门课程,最多22门,最少12门。各校学分要求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专业方向学分要求亦有所不同。总体而言,临床专业方向学分高于非临床专业方向,前者平均48学分,后者平均37学分[5-8]。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国研究生教育项目较为相似,全日制学制分别为1~2年、1.5~2年和2年,多数院校支持非全日制学习,学习年限为全日制的两倍[9-11]。与美国相比,三国课程学习比重相对较少,课题研究时间比重较多,因而课程门数较少。三国12所院校平均7门课程,最多15门,最少4门;平均学分16学分。
2.2 课程体系结构 四国均采用模块化课程结构。美国课程体系结构为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12]。核心课程是所有学生均须修习的课程;高级实践核心课程为临床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课程;专科课程是各专业方向学生需学习的课程。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选择跨学科课程,如管理学课程、经济学课程等。各模块课程门数不等:核心课程3~5门,高级实践核心课程3~4门,专科课程6~13门。
其他三国的教育项目由课程学习和论文两个阶段组成,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要求方可进入论文阶段。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课程均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论文三大模块组成。核心课程为研究方法学和统计学,有2~5门课程;选修课程多为护理专业课程,一般要求学习1~3门[11,13-18]。加拿大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论文。必修课程为护理理论、研究方法学和统计学,有4~7门课程;选修课程不仅有护理专业课程,学生亦可在全校课程中选择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课程,一般选择1~3门[10,19-21]。见表1。
表1 国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2.3 课程内容设计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各校的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四国均按照各国的硕士核心能力和社会健康需求的动态变化组织课程,课程内容反映现代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贯穿科研能力的培养。概括而言,四国课程内容体现了五个重视:
2.3.1 重视打牢理论基础 各国课程设置均注重护理核心概念及护理理念。课程内容包括护理学科知识和理论发展、护理哲学观、护理实践理念史等;美国临床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还包括高级病理生理学、高级药理学、高级健康评估等。
2.3.2 重视科研能力训练 科研能力是硕士生核心能力要素之一。因此,各国均设置了研究方法学课程,同时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课程内容包括护理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护理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等;英国的研究方法类课程除了上述研究方法外,还包括混合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等,并提供特定研究领域的方法学课程,如运动与康复研究方法[9,15]。另外,澳大利亚的课程还包括论文准备(Thesis Preparation),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完成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介绍、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实施计划等[13]。
2.3.3 重视专科实践能力培养 美国为各专业方向均匹配了相应的专科课程。课程强调护理与社会的联系、护理对象的多元性及多学科合作。课程内容范围宽广,包括公共卫生政策、卫生系统管理、疾病预防、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基于团队的临床决策、健康信息技术等。另外,课程内容还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循证护理实践、卫生经济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等。与美国相比,其他三国的专业课程数量较少,通常为一门课程,如加拿大研究方向为“边缘化人群和卫生公平”对应的课程是边缘化人群:理论见解和应用[19]。
2.3.4 重视开阔全球视野 国外重视国际化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包括全球社会的人口健康、全球化背景下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文化多样性人群的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等[7-8]。
2.3.5 重视伦理规范 国外强调开展科学研究要符合相应的伦理与法律规定,在课程内容中也有所体现,如高级护理伦理等。
2.4 课程实践要求 美国不仅规定了临床专业方向学生的临床实践学时,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人/老年急救护理项目要求至少706 h的临床实践[5]。同时,非临床专业方向学生亦需完成一定量的实践学时,如杜克大学的护理教育专业需完成至少168 h的教学实践,健康信息学专业的实践量至少为224 h,护理和卫生保健领导专业的实践量至少为224 h[8]。其他三国虽未明确规定学生的实践学时,但学生均需要加入到研究团队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撰写相应论文,该阶段约占项目总时间的三分之二。
2.5 课程实施
2.5.1 课程进程设计 美国的课程学习时间约占项目总时间的三分之二,通常每学期有3~6门课程。从纵向看,各模块课程渐次展开,比重按照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的顺序逐步增加。同一模块课程有序开展,如杜克大学的高级生理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基础和高级药理学三门课程依次分布在第一学年的三个学期[8],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横向看,各门课程在内容上互相关联,有机衔接。与美国相比,其他三国的课程学习时间相对较少,约占项目总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第一学期需完成约3门核心(必修)课程,第二学期学习余下核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随后开展课题研究并按要求完成论文。其中,英国约克大学还开设了持续三个学期的护理学术论文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能力[14]。
2.5.2 教学方法 国外注重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常一门课程综合运用2~5种教学方法,如匹兹堡大学的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汇报等[7]。在所有教学方法中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和讲授法应用最为广泛。另外,读书指导法、PBL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应用也较多。国外还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需提前在课程大纲中查看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如阅读指定材料、查询资料等[7,14-1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会强调阅读材料中的一些重点,但不会全部讲解,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已完成的阅读材料而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需完成课前阅读,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2.5.3 评价方式 国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情况,通常一门课程有3~6种评价项目。除了班级考勤、阶段性测试、课堂参与等方式外,论文写作、家庭作业、讨论参与(在线讨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如小组汇报、小组作业等)也常作为评价形式[10,17]。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外,也重视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等[7]。
2.5.4 教材使用 国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材资源较为丰富,政府主管部门不指定教材,各校课程负责人自主选用教材。如美国院校一般每门课程除基本教材外,教师还会为学生推荐1~2本参考书,并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链接、期刊文献、临床实践指南等[7-8]。
3 启示
3.1 规范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 综上所述,国外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都十分重视学生的课程学习,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美国还为各专业方向匹配了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群,而这些恰恰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薄弱之处。目前,我国护理学一级学科下尚未设置二级学科,各院校按照一定的申报程序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培养方向[1]。因此,为保证护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议参照护理学专业学位教育提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的方式,学位委员会制定符合护理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理论基础和共性的能力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核心课程设置,使各院校在确定研究生课程体系时有章可循。
3.2 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 当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公共课程多,专业课程少,各个研究方向的课程更少,且存在与临床医学专业共用课程的现象,护理专业特色不足[22-24],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对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25]。因此,可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强化以下核心课程群建设。(1)基础理论课程群。该课程群包括护理理论/哲学、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2)方法学课程群。如护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等,并注重研究方法的应用。(3)专业方向课程群。结合所设置的专业方向设立相应课程群,同时规定各专业方向的最低实践学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方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4)前沿课程群。适当添加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的介绍以及跨学科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5)科研素养课程群。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需要重视学生科研素养的发展。因此,应开设科研素养与学术道德、人际沟通理论等课程,以提升其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水平。
3.3 优化课程实施过程 加强研究生课程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建议改变目前国内护理学研究生课程多集中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的设计,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依据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课程开设顺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院校与临床或科研部门共同培养的方式,合理规划课程进度,将一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下移和后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程学习时间。
另外,目前国内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评价方式虽有过程评价,但评价形式较单一;且教材资源相对不足,每门课程多只使用一本教科书。应依据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减少教师讲授的比例,加强自学、推荐阅读、小组学习、在线学习、跨学科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更多地采用档案袋等综合评价方式。此外,除基本教材外,应鼓励学生阅读学科专著、优质文献等。同时还应加强学习资源库建设,鼓励有优质教学资源的院校建立课程共享体系[26],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更多缺乏优质课程资源的学校和学生获益,以提高护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