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打造,百磨成题
——原创团队在线教研感悟

2018-07-20内蒙古薛井杰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细目微调审题

内蒙古 薛井杰

笔者有幸参与了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原创研发项目,并承担命题工作。本次原创研发项目以一套原创试卷为载体,主要尝试团队合作和在线教研等新型的教研模式。通过此次活动,笔者总结出打造一套完整成型的原创试卷需经历以下十个环节。

第1环节:命制和打磨试题细目表

命制细目表的依据是《考试大纲》,近3~5年的全国理综卷Ⅱ生物试题的结构、模式,以及高频考点,同时还需要兼顾试卷的适用阶段。成型的细目表要具备表头(明确用途)、具体内容(包括题号、知识点分布、赋分、小题数目及填空数要求、难度预设、图表、实验及能力考查要求等)、其他要求等。若命题由团队分工完成,则由一人原创命制细目表,经由命题组商讨对细目表的具体要求及出题点的建议,统一意见后共同修改细目表至定稿。最终细目表初表打磨成型见表1:

表1 教学考试原创团队全国卷Ⅱ生物原创试卷细目表(初表)

第2环节:根据细目表命制试题

命题小组成员明确具体命题要求:1.使用时间是一轮复习完,二轮复习初期使用;2.在知识交汇处命题,既体现考查基础又体现考查能力;3.依据2018年《考试大纲》及近几年的高考题命制,结构、题型、题量、难易度、区分度仿全国卷Ⅱ,切忌超纲;4.试题要完全原创或深度改编,命制严谨,图文清晰;5.选择题要围绕一个中心,选项结构和长度大体一致,有干扰项;非选择题围绕题干具体情境展开,体现考查学生生物学科能力;6.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具有合理的评分标准和梯度。

本次命题小组由两人组成,严格根据细目表和具体命题要求进行分工命制试题,每人6道题,命题时间大约在15~20天左右,根据试题量的多少适当增减时间。命制完成的初稿保证试题结构完整,图形清晰,基本保证没有明显的文字错误、标点错误、答案错误,以及语句不通,题目设置不合理等情况。

第3环节:命题小组成员互审试题,适当微调试题

命题小组成员明确互审内容及做法:1.审查出现的文字错误、标点错误、答案错误,以及语句不通、选项结构长短是否适宜、题目设置是否合理等问题,指出错误,同时给出修改建议;2.审查出现的科学性错误,指出错误原因同时给出修改建议;3.不作换考知识点及换考试题的审查,不作整卷全局的审视、审查。

经互审后,试题质量得到改善及提高。若不做微调,必须给出充分的理由,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4环节:审题小组审题,提交审题报告

审题者明确具体职责:1.对试题整卷做出综合评价,例如整卷字数,答案字数,空数,分值分配,知识点分布,难度系数,区分度几方面对试题做全面估测和定位,并给出整卷优化方案;2.从全卷角度给出换题、换考知识点的建议(审题人一般不能提出换题、换考知识点的建议,除非试题整体情况出现了偏差。即审题人只有审题权利,不能越权);3.细审每一道试题,分别从科学性,逻辑性,适宜性,准确性等方面对试题的知识、文字等方面指出错误,给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4.及时填写审题报告并上传。

第5环节:命题小组成员根据审题报告适当微调试题

命题小组成员基于创作意图不变的前提条件,用《考试大纲》及近几年高考题做标准反复衡量审题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及优化方案等,经反复权衡后在坚持细目表的命题要求下对所命试题进行微调。命题小组成员根据审题报告对原创试题做出微调,不微调试题须做出说明,这样才能保证试题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例如试卷初稿的第6题,A.大雁排成整齐人字形或一字形迁徙,是一种集群本能行为表现,根据批注、互审反馈、审题报告微调后的第6题:A.大雁排成整齐“人”或“一”字形迁徙的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微调后题干及选项语句更加通顺,A项考点变成了学生熟悉的进化知识点,避免了超纲现象,试题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第6环节:原创团队全员在线磨题初定稿

在线磨题规则:1.命题小组、审题小组、解析人员三方必须全员参与,保证交流畅通;2.在线所磨试题的标准是根据互审反馈和审题报告两次微调后的试题,未经两次微调的试题未达到优化标准,不予磨题;3.逐题在线审核语言文字准确性,语句通顺性、简洁性,专业术语使用规范性,知识的科学性,考查深度、广度的适宜性,难度,区分度的标准性等,指出问题,说明理由,给出优化方案;4.命题小组成员尽量坚持己见,不微调试题需要给出充分的依据,并说明考查意图,审题者也要尽量坚持己见,给出问题的修改依据,经反复研讨最后得出集体的智慧结晶;5.解析者也参与在线磨题,可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了解命题人员的创作意图和审题人员的修改意图,以备充分了解各个试题的情况,为解析试题打下基础。

原创团队成员必须参与在线磨题定稿环节。所磨试题是经命题小组至少微调两三次的试题。磨题后命题小组对试题再微调形成初定稿。

在线教研过程中,第32题最后一问考查生态学原理的知识,因为该知识是必修3第99页课后资料“科学·技术·社会”的阅读内容,所以引起争议。一位审题老师认为在必修试题中应避考选修的内容,而命题小组成员认为这是考查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并且所有学生都应形成生态观念,所以坚持不修改此题,同时这一观点又得到了另一位审题老师的“必修明确的是生态学原理,选修是生态工程原理”的支持,最后此题得以维持原来的面貌。

本套试卷中第4题、第6题、第31题等,几乎每一道题都经过反复斟酌,在线教研时间累计8个多小时,千锤百炼,才打造成初定稿。

第7环节:初定稿试题发送至原创团队讨论组由三方共同再审

这一步骤的设置主要是确保试题的修改意图与在线教研讨论结果一致,例如通过对第29题的共审再次确定本题维持了第一阶段在线打磨后的面貌。

第8环节:初定稿试题由解析人员负责解析

解析规则:1.解析由答案、解题思路和名师点睛三部分组成;2.答案由参考答案和分值分配两部分组成;3.解题思路从考查意图,知识储备两个角度进行解析;4.考查意图不仅涵盖考查知识点,还应该包括由考查知识点引出的出题者的命题意图;5.知识储备应是就考查知识点能很好地解答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联的知识;6.名师点睛应从《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或学科素养入手,着重于科学的解题捷径,规范精准的专业语言,易错点、重点突破点、知识关联点、区分点等进行画龙点睛;7.整卷解析尽量体现一种整局观念或相关的生物学观念。

解析要求:1.解析精准到位;2.解析语言专业、科学、简洁无误;3.按时完成解析。

如对第30题的解析进行了如下打磨:

1.第30题的解析结构比较完整,从试题难易度看分值梯度也很合理。

2.考查意图只给出了考查知识点,缺乏由考查知识点带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第30题有两个亮点:一是考查稳态中动物激素调节,却能关联考查到植物激素;二是第30题最后一问不仅考查学生对必修3第20页图2-5的熟悉程度(尤其是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功能),且此题答案是2017年诺贝尔奖中出现的名词——生物节律,兼顾考查了生物学热点。由于考查意图中没有引出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使本来有两个亮点的第30题显得黯淡无光。

3.解题思路没有体现知识储备的系统性特点,仅是割裂的就每一个考点给出答案而已。“首先通过观察图形,明确答题主线——激素调节,然后根据具体问题准确书写答案”,其中的“观察图形”改用专业术语“识图”更为合理,其中的“激素调节”改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使解析落到知识网的主干及具体考点上;再就“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这个作用轴结合图形中出现的其他结构进行解析;接下来就甲状腺考查了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意义,答出反馈调节的意义是难点,需要从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两个角度答题,无论从哪个角度答题,都依据稳态的原则,即从分子水平作答应该是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从个体水平作答应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再次就胰岛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最后,根据下丘脑所具功能区跳出图形,用文字表述联系到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变化从而考查到生物节律这个与2017年诺贝尔奖有关的名词。

4.名师点睛中仅提到了物理模型(图片)和关注重大科研事件,若再从学科素养及能力、 易错点、难点、关联点进行解析效果会更好。如改为“绘制的图片属于物理模型,课本中甲状腺激素调节模型是本题考查的基础,考生在复习时除掌握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原理外,还要联想到本模型相关联知识的应用,如肾小管、集合管等。本题第四问提醒考生注意当年本学科的重大科研事件,在学习时应给予适当关注。从整体看本题考查课本的原话和课本图形,提醒考生在一轮复习时注重课本的复习,注重基础。从考查反馈调节的意义看,提醒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提高具有应用基础知识组织语言精准答题的能力,还要培养考生具有生命稳态价值观,即人体、生态乃至社会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学生成长后有责任维持个体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解析经由以上打磨过程后,更加完善,真正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第9环节:试做

试题及解析暂定稿后,编辑另外请专业教师进行试做,保证试题的科学性和质量。此环节由责任编辑组织,原则与初审原则相同。暂定稿试题几乎没有太大的疏漏,所以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试题的质量和科学性而为之。

表2是命题小组成员根据最初制定的细目表、命题要求及过程、根据审题规则及过程最终完善的细目表终表。

第10环节:命题小组成员完善细目表

表2 教学考试原创团队全国卷Ⅱ生物原创细目表(终表)

续表

至此,在责编的辛苦组织下,经过命题小组成员的原创和反复微调、审题者严谨的审查、解析者尽职尽责的精心解析等环环相扣十环节,一套模拟高考全国卷Ⅱ的原创生物试题终于被彻底打造成型。

猜你喜欢

细目微调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双向细目表在财会理论复习中的运用
双向细目表统领高三地理复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编制初中数学总复习双向细目表
“三招”学会审题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转载细目
一种新型微调挤塑模具的设计及应用
灵活易用,结合自动和手动微调达到好效果 StormAudio ISP 3D.16 ELITE/PA 16 ELITE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