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诗歌教学
2018-07-19李颖娜
李颖娜
摘要: 诗歌是音乐的语言,是凝练的艺术。学习西方诗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传统的英文诗歌教学由于资源和主流思想等限制只能呈现西方优秀诗歌的局部,对引入的部分诗歌也存在误读的现象。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艾伦·金斯伯格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现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极大地弥补了过去高校诗歌教学的不足。文章将以金斯伯格几篇代表作为例来探究新形势下对于高校课堂诗歌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自由诗;诗歌教学
一、高校开展诗歌教学的意义
众所周知,经常接触和欣赏文学作品,尤其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析可以大大地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而提高人文素养是现代高校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在所有的文学经典中,诗歌凭借语言的高度凝练性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文学史上,自民族史诗《贝尔武甫》(Beowulf)直到18 世纪现代小说兴起之前,‘诗几乎是‘文学的代名词。”但由于诗歌不仅是浓缩的语言,更是音乐的语言,一方面吸引着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同时也造成了大众对于诗歌理解上的难度和距离感。在中国高校的英语及相关专业普遍都开设了文学课,更有专门的诗歌欣赏课,这成为英语专业的经典课程和标签。因此,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以往的诗歌教学多集中于以莎士比亚为主的十四行诗等具有音步、押韵的诗歌。对于自由诗分析较少,而实际上自19世纪末兴起的自由诗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
由于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大量的信息和资源涌现,这使得现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工具学科的学生。传统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语言本身,相对来说更机械地做着简单语言搬运的工作。现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则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说,在能够正确将对方语言转换成目标语言的同时,更应该对对方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交流的水平和效果,避免误解。因此,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是诗歌的理解非常有必要。
艾伦·金斯伯格的诗歌作品在西方社会乃至国际社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74年金斯伯格获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并入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院士。此外,他还获得了其他国家级文学奖项,诗歌作品成为美国高校的必选内容。解读他的作品会对了解语言本身和近代美国社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益处。首先,金斯伯格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诗歌独树一帜,产量很大。金斯伯格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及表现力,深入地研究了如何有力地呈现其作品的表现力。可以说,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表演的艺术。
二、高校诗歌课堂教学的现存弊端
目前国内高校课堂的诗歌教学依然停留在表层。首先是受时间所限。鉴赏英文诗歌是一个漫长的思考和品味过程,绝不是传统课堂一个半小时可以完成的。金斯伯格的成名作《嚎叫》(HOWL)由三大部分以及一个《附注》构成,大概3000多字的篇幅,每一个章节都各具特色,其中更渗透着大量的象征和技巧。他著名的祈祷文《卡迪什》(Kaddish)更是达到了7600多字。而传统课堂上,学生仅能读取该诗的几个句子或者段落,无法纵观全貌。
此外,在传统的英文诗歌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传统课堂上,教师选取几个觉得具有代表意义的语句,让学生记忆,直接给出该位诗人的写作特色、主要写作主题等。学生更多的是机械地记忆,无法达到欣赏的效果。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无法使他们对英文诗歌产生兴趣,无法达到提高人文素质这一宗旨。金斯伯格的诗歌很多是在精神亢奋甚至是恍惚的状态下创作的,单独几个句子无法了解《嚎叫》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的力量。美国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坦在著名的《伊甸园之门》一书中评价道:“60年代的大部分历史被证明是一种教训,告诫我们应该避免对文化传统下刻板不变和抱残守缺的定义,虽然当时无人意识到这一点,但金斯伯格所代表的正是不久后大部分美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其诗歌丰富的内涵以及诗歌风格的演变中涉及到复杂的美国历史背景。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诗人只是喜爱,却并不了解其长篇诗歌中的魅力。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还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做主要的诵读者,由于个体的原因,教师是无法准确地再现诗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解读的。比如金斯伯格这位犹太诗人非常注重句子的长度。犹太人在发音的时候气息长于其他人。金斯伯格期望他的每一个句子就是一次气息的长度,他寻找各种办法可以直抒胸臆,一句话就是一次思想的迸发,这样才能体现他所谓的“最好的思绪就是最初的思绪”这一宗旨。为了练习诵读,金斯伯格专门去印度学习吟咏技巧,通过低沉的、长时间的平调朗诵诗歌,期望能够以某种特殊的声音频率使诗歌跳脱出文字的束缚,进入到听者的心里从而产生共鸣。
总之,传统的高校诗歌教学的种种不足无法使学生产生兴趣,更无法对金斯伯格等伟大诗人作品的有深入的理解。
三、利用互联网背景下“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提高高校诗歌教学中的效果
传统教学方式中,课堂授课在着诸多的不足,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通过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弥补这些不足。传统诗歌教学中,教师对于金斯伯格的作品只是几句话带过,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其作品热度不减必然存在重要的原因。现在就这些不足,以诗人几篇代表作为例逐一分析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如何深入学习。
首先,采用“慕课”(MOOC) 这种在线课程可以大大拓宽课堂的容量。教师可以提前将金斯伯格的几篇代表作,比如《嚎叫》《卡迪什》《加州超市》等背景及相关的资料录制完成。一节慕课一个主题,不仅包括诗人本人的创作历程,更可以借助同类课程其他慕课视频多角度地了解和比较相关诗人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原因等。通过视频、音频和其他素材的多角度展示,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金斯伯格及其作品。慕课课程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量条理清晰并力求以最好的效果传递尽量多的信息。此外,慕课课程可以方便学生自主掌握进度,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和领会,其效果要远远强于教师在教室里口述要点信息。比如,金斯伯格的作品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慕课视频中,教师就可以把他的绝大部分诗歌分类比较,同时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在这期间金斯伯格本人及当时的美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进而可以扩展到嬉皮士和雅皮士的出现。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批判性思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英文水平。在慕课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课堂进行实际操练和互动。
其次,针对以往诗歌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收而无过多思考这一问题。另一个依托于互联网的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也成为可能。经过第一阶段的慕课学习中的“信息传递”,继而“吸收内化”。学生通过慕课的学习,在上课之前已经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则可以根据其写作的主题和手法进行讨论。教师则主要帮助学生集中处理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来促进思考,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摹仿创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了解金斯伯格作品中渗透的美国文化及历史。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面有目的地获取相关知识,并与大家进行分享。通过对于金斯伯格诗歌用模糊的热爱到亲自实践,学生才会真正地把诗歌中的美学思想融会贯通,真正掌握和运用,而不是单纯地背诵条条框框、才能提升对于诗歌的喜爱,并启发自身的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教师此时需要增加一个职责,就是互联网学习的监控和检测体系。要注意“教师教学观念要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从教学课堂的控制者转变成课堂教学的监督者和指导者,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监控理论和自主学习策略相关理论。”教师的监督职能在这个层面就更为重要和必要,而且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进行纠正和鼓励,使每一名同学真正地从互联网中高效地获得有效资源,从而使高校诗歌教学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张奇才. 高校英美诗歌课堂教学新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2]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吴广平,廖娟,马娜.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监控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1).
编辑∕林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