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分析

2018-07-19宋明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螺旋CT原发性肝癌

宋明海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均采用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比较诊断效果。结果:能谱CT诊断5例假阳性,螺旋CT诊断8例假阳性,MRI诊断10例假阳性(P>0.05);能谱CT诊断准确率为76.67%,MRI为70.0%,螺旋CT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准确率优于螺旋CT。

关键词螺旋CT;能谱CT;MRI;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为此,充分明确肝癌形态学表现,且于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对后续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1]。临床目前诊断肝脏病变的方法较多,如B超检查、螺旋CT扫描、MRI扫描、CT能谱成像等,不同诊断方法应用后所表现出的诊断效果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2]。因此,本次选本院接收的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8~70岁,平均(58.6±2.4)岁。入选的60例患者均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

方法:①螺旋CT扫描:扫描仪器选取GE16层螺旋CT机,在检查之前需告知患者禁食6h,医务人员对患者做CT平扫(或是增强扫描)。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先对患者做常规CT平扫,之后经外周静脉注入70 mL碘对比剂碘海醇f滴速3 mL/s),用30 mL生理盐水冲管后做CT增强扫描(动脉期20~25s;延迟期180s;门脉期65~70s),重点扫描膈顶到髂前上棘。结束扫描后选GEADW 4.2工作站处理数据,查看病变数量、部位、边缘、形态及密度。②能谱CT扫描:扫描仪器选取宝石能谱CT扫描仪,将扫描模式划分3期做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前告知患者禁食6h,选单源瞬时(0.5ms)kVp(140kVp、80kVp)技术,设置毫安增强扫描期间选高压注射器来注射对比剂。告知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做好常规准备后在手背皮下注射80~100mL碘对比剂,结束后再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后行CT增强扫描(动脉期20~25s;门脉期65~70s;延迟期180s),重点扫描膈顶到髂前上棘。结束后选GEADW 4.2工作站分析数据,查看患者病变数量、部位、边缘、形态及密度。③MRI扫描:扫描仪器选GE SignaEXCITEl.5T高场强扫描仪,在扫描之前需禁食6h,告知患者均匀呼吸。扫描期间取仰卧体位,头部先进,用多通道表秒相控拉阵线圈,重点定位点在剑突下,扫描部位从位膈顶到髂前上棘。通过外周静脉注入0.2 mL/kg喷酸葡胺(速度2.5mUs),做3期扫描获取动脉期(20~25s)、门脉期(65~70s)、延迟期(180s)图像,MRI扫描数据通过工作站统计处理,同时查看其具体病变数量、部位、边缘、密度、形态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0)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分析60例患者的病理学确诊情况: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37例确诊肝细胞癌,6例确诊胆管细胞癌,5例确诊混合型癌;6例血管瘤,l例肝腺瘤,l例肝局灶性增生,3例肝脓肿,3例肝单发转移瘤。

对比3种扫描方法的肝占位病变检出率:60例肝脏病变患者,行3种扫描方法检查后,能谱CT诊断5例假阳性,螺旋CT诊断8例假阳性,MRI诊断10例假阳性;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对比3种扫描方法诊断准确率: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中,能谱CT诊断准确率76.67%(46/60);MRI诊断准确率70.O%(42/60);螺旋CT诊断准确率51.67%(31/60);3种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临床对肝癌患者展开专业诊断时,主要选CT扫描进行诊断,且多层螺旋CT扫描的扫描速度非常快,可做动态扫描,同时定性、定位患者的病灶,也可准确检测患者病灶附近血供特征。肝脏供血重点源自门静脉,而个别源于肝动脉供血。有研究指出,肝细胞癌大都源自肝动脉血供,对此,CT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动脉期表现强化,但扫描门脉期时的强度会呈下降趋势[3]。在医疗技术水平飞速提升的大环境下,MRI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灵敏度、临床确诊率也渐渐提升。此次研究结果发现,MRI诊断

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较为常见,临床进行准确的诊断、区分对后期治疗、预后非常重要。能谱CT成像技术和普通CT扫描技术相比,可获得不同的混合能量图像,经单X线管快速切换技术可使其在80~140keV间瞬间转换。而能量图像可较好地消除伪影,容积效应致使小病灶出现遗漏,最终获得准确、清晰的图像[5]。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较好地区分肝细胞癌、肝内肿块型胆管的细胞癌,而对一些典型且复杂的肝癌,临床难以准确诊断。

本研究发现,6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检查后,能谱CT诊断5例假阳性,螺旋CT8例假阳性,MRI10例假阳性(P>0.05);能谱CT诊断准确率76.67%,MRI为70.O%,螺旋CT为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阐述,临床选能谱CT、MRI、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且能谱CT、MRI诊断的准确率比螺旋CT扫描更高。

参考文献

[1]濮珏彪,王学锋,彭奕冰,等.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4,11(3):270-273.

[2]李辉,张务伟.原发性肝癌螺旋CT诊断对临床早期干预治疗的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6(22):36-37.

[3]刘伯儒.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50-351.

[4]李永琴.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原发性肝癌(HCC)诊断中的应用價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4,25(9):1134-1136.

[5]官云,尤书萍,李维鸿,等.螺旋CT对肝脏炎性假瘤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7):1135-1138.

猜你喜欢

螺旋CT原发性肝癌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