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

2018-07-19徐东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徐东林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7例。参照组采用小骨孔开颅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术后NI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d的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天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微创穿刺和小骨孔开颅治疗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但微创穿刺术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微创穿刺;小骨孔开颅;高血压;脑出血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增长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而改变,导致我国的高血压患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本研究将我院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比分析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头颅CT、脑脊液检查,采用数字排序的方式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7例。参照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52~78岁,平均(63.45±5.62)岁。试验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50~80岁,平均(63.12±8.32)岁。已让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意图,并且征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进行小骨孔开颅术。患者需要通过CT定位后选择血肿中心体表投影,做切口(6~8 cm),然后将患者的皮肤撑开,使颅骨暴露出来,进行颅骨钻孔,利用咬骨钳将患者的骨窗扩大,其范围控制在3 cm×3 cm左右,将硬膜切开,选择正确的血肿位置,随后进行脑穿针穿刺,需要将皮层开窗控制在2cm×2cm,将脑穿针穿入血肿腔内,利用吸引器将血肿清除干净,并注意采用止血棉或者明胶海绵及时止血,并将引流管留置其中,并另外做皮肤下口将其引出。最后进行硬脑膜缝合,逐层缝合切口。在手术后48h便将引流管拔除。②试验组: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术。严格按照患者的头颅CT扫描结果确认患者的血肿位置、血肿层面、血肿与皮层间的最近距离,找到不危及血管以及功能区的最佳穿刺点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的YL-1穿刺针,注意控制穿刺深度。在局麻联合静脉麻醉下,将患者的头颅呈中平卧位,将穿刺针安装在电钻上,然后选择与血肿位置呈900进行穿刺,将颅骨穿透后,把针芯拔出后置入引流管,并用注射器抽吸50%~70%左右的血肿量,之后将血肿碎吸针插入在内,采用生理盐水完成冲洗,并进行引流直至引流液变清亮,随后将枕芯拔除,安置引流袋。手术结束后每次将尿激酶(20000功溶于2~5mL生理盐水中经引流,管注入血肿区,闭管2~4 h松开引流,1~2次/d,引流管可保留2~8d,可根据引流液色泽、液量及复查CT所见来决定拔管时间,最后进行穿刺口清洗和缝合。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NISS评分、血肿量变化、住院天数。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0)表示,使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NISS评分对比:通过治疗后,两组的NIS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试验组的术后NI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血肿量变化和住院天数对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试验组在术后ld的血肿量明显少于参照组,并且其住院天数明显比参照组少,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试验组的血肿量与参照组的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科中较为多见的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尤其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MIR、头颅CT、神经内镜、神经导航显微镜以及立体定向等先进的医疗技术逐渐投入到临床治疗中,提升了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水平,逐渐完善了治疗方案[1]。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晚期的突出表现,其一般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排便吃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脑水肿加重、呼吸障碍、血压升高、脉搏减慢、中枢陛衰弱等,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故手术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2]。

目前,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CT准确定位下采用小骨孔开颅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工作通道,其入颅时间比较短、治疗效果明显,但是患者的恢复速度较慢。而微创穿刺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在局麻隋况下,找到正确的血肿位置进行穿刺操作,其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安全性更高。在手术过程中,可通过与尿激酶联合使用,有助于血肿清除,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血肿清除效果,被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接受[3]。本研究说明小骨孔开颅术和微创穿刺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是由于微创穿刺术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为患者节约了一定医疗费用,对治疗高血压脑血肿更具临床應用价值。

综上所述,微创穿刺和小骨孔开颅治疗均可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但微创穿刺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有利于血肿清除,患者康复快,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树方,张黎,何晓云,等.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894-6897.

[2]石怀智,李骥腾,何继军.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7):18-18.

[3]叶华卫,宋或,江先福,等.微创穿刺辅助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突发脑疝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95-96.

猜你喜欢

脑出血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老年人摔倒 警惕迟发性脑出血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