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2018-07-19刘丹胡蝶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

刘丹 胡蝶

摘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点和意义,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锁定对象、系统培训、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的思路,全面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转型,由“培训”转向“培育”,突出后续的跟踪服务和政策扶持,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显著增强。重点在于培育思路的探索,提出了分层培训、产业链式培训、开放式培训等培训方式方法。在培训对象上,重点锁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市场主体。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9-012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9.030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Methods

LIU Dan1,HU Die2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of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ubei Province,Wuhan 430061,China;2.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the ideas of “locking objects,system training,policy support,and tracking guidance” was proposed in light of the problems of poor pertinence,low enthusiasm,and in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farmers. This will ful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from "training" to "cultivation," highlighting follow-up tracking services and policy support,and making them more targeted,systematic,and effective. The focus is on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ideas,and training methods such as tiered training,industrial chain training,and open training are proposed. In the target of training,the key players in the new market,such as planting and breeding farmers,responsible persons of far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leaders of leading enterprises,family farmers,etc.,are mainly targeted.

Key words: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cultivation; innovation

當前,随着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流出农村的不仅仅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一群体最重要的表现是他们作为农村的优质劳动力,他们的外出会极大地引起农村建设所需人才、人力资源缺乏[1]。产业空、年轻人空、住房空、干部空的“四大皆空”现象[2],使农业现代化成为一句空话。“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问题日益突出,未来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此,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实际,研究探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这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1 当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培训需求情况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4]。“十二五”以来,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湖北省每年培训务农农民18万人以上,全省每年投入农民教育培训经费1亿元以上。据统计,62.10%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愿意参加培训”,33.79%的“比较愿意参加培训”,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均表达了较强烈的培训参与意愿;培训时长上,调查者对培训需求以“短期”为主,62人选择2~3 d,占28.32%;124人选择4~7 d,占56.62%;培训内容上,大部分调查对象希望进行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2.54%、34.21%[5]。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1 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弱,离农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41~60岁的农民所占比重过大,占68.95%;而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主要支撑作用的31~40岁的壮年农民仅占21.92%;承担农业后继者责任的青年农民仅占2.74%,这是湖北省农业劳动力上的薄弱环节。其次,绝大部分农户家里的孩子没有学农或者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农业生产当职业农民。“谁来种地”的问题再次显现出来,农民不再以传统的种养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外出打工和副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这也造成了“农二代”数量的减少。

1.2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致富能力差

从已有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调查对象为初中文化水平,占44.75%,他们认为没有掌握实用科技是自身产业发展受局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希望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

1.3 农民欢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培训

从调查中不难看出,不管自身農业经营是何种模式,几乎所有的农户都表达了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和提高学历的意愿,内容要求主要以专项技术培训为主,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是最受欢迎的培训课程,大多数人欢迎多形式、多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

1.4 农民渴望政府加大组织和投入力度,提供信息服务

农民教育培训属政府行为,离不开各级政府和财政等部门的组织和支持,农民培训要长久地办好,办到位,不仅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实,也需要法律的维护,设立农民教育专项基金,为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很多农民反映因为信息的不畅通,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希望农业部门及时提供市场和技术服务,尤其要求政府提供准确的结构调整信息,使自己生产出市场所需,具备竞争力的农产品,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2 当前农民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湖北省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通过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但从湖北省项目绩效考核来看,基层在项目实施中存在“培训对象不稳定、培训内容不对路、培训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及“凑人数、凑天数、凑钱数”等现象,导致农民的参训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效果不理想。

2.1 培训定位单一

在培训定位上,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作为一项惠农项目,立足于科学种养技术的普及和惠农政策的落实,主要是围绕粮棉油高产创建、农机购置补贴等涉农项目实施开展一事一项的短期技能培训,培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7 d,有的甚至不到1 d,培训内容很单一,基本上是围绕某个农业生产环节开展培训,满足于完成计划的学时和内容,系统性不强。

2.2 培训对象模糊

在培训对象上,阳光工程培训面向所有在家务农的农民,基本上是只要愿意,都可以参加培训,胡子眉毛一把抓,培训重点不突出,重复培训、多头培训等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培训机构为了完成培训任务,采取凑人数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2.3 培训方式落后

在培训方式上,阳光工程培训主要是以老师讲,学员听的方式,灌输式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内容安排散、乱,针对性不强,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

2.4 培训组织分散

在培训组织上,主要由培训机构(包括农广校、合作社、龙头企业、中等职业院校以及部分党校等)在组织培训,有限的农民培训资金被分散到各个培训机构,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农民培训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有力的组织。

3 创新农民培训方式的几点做法

为了着力提升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成效,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效益,按照“锁定对象、系统培训、跟踪指导、政策扶持”的思路,创新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围绕农民教育培训中“培训谁”“培训什么”“谁来培训”“怎么培训”“培训后怎么办”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创新,让真正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得到有价值的培训,让有限的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1 转变培训思路,提升培训的吸引力

首先,在培训定位上,适应新常态下,围绕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一重大课题,将其作为党和政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实施,作为解决农业后继乏人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将其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经营体系的重大举措,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内容设置上,由原来简单的某个生产环节的短期技能培训,转变为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养培育体系,实现培育一个、扶持一个、成就一个。

其次,在培训组织上,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由农业、人社、金融、教育等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做到规划统筹制定,资源统筹整合,工程统筹联动。

再次,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按照产业办班,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重要节点开展培训,邀请产业大户、专家教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为农民授课,让农民获得系统的产业经营知识,全方位提升种养水平。

3.2 锁定重点群体,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当前的留守人员,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技知识,只能从事传统的种养殖业,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比较慢,培训需求不强烈。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对象遴选上,重点锁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重点群体。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水平和生产要求,提出包括知识技能、产业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按照一定的认定程序,对符合标准的农民建立信息档案,统一纳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资源库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与认定制度配套的退出和淘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或不再从事农业的农民,及时淘汰出库。

3.3 创新方法手段,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1)聚焦产业发展。由过去综合办班改成分产业类别办班,由单纯的培训机构办班改为依托产业主管部门办班,使培养、服务与使用融为一体,避免了培训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立足产业、依托产业、服务产业。

2)创新培训模块。针对农民特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体验观摩相结合,互动式、参与式、分段式等教学方式,增强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促进学员的思考和参与,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经验,开展“做中学、学中干”“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式技能培训。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等为依托,分批分期组织学员到各类示范基地、产业园区等参加现场实训,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等系统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农民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塑造,既让农民明白学什么,又让农民明白为什么要学。

3)加强跟踪服务。培训结束后,定期组织培训老师、行业技术专家对培训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员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建立联系手册、QQ群、微信群等方式,为专家和学员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增进学员和培训老师、学员之间的交流,变一次培训为长期跟踪服务。

4)强化政策扶持。一方面,整合农业系统内部的相关项目资金,对培训农户重点扶持;另一方面,鼓励各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扶持引导,实现从“训”到“育”的转变。

3.4 整合多方资源,提高培训的系统性

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产业导向、需求导引”的原则,聚合优势资源,形成以政府领导统筹协调,农业部门重点推进,金融、人社、教育等多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聚合教育培训机构、科研院所、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薛 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25(6):8-13.

[2] 李培林.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J].传承,2012(15):84-85.

[3] 杜 巍.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4] 王 飞,郑顺安.“四化同步”新形势下培育职业农民的四点思考[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76-80.

[5] 易 阳,董 成.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4):3427-3429.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