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北校区皂角幽木虱的鉴定及防治建议
2018-07-19王京王剑峰于丹
王京 王剑峰 于丹
摘要: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是为害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在沈阳大学北校区内的皂荚树上已发现大量的成虫、卵及若虫,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影响了师生的生活。因此,对皂角幽木虱进行形态鉴定,根据其发生规律做好皂角幽木虱的防治工作是提供良好绿化环境的关键。简述了皂角幽木虱的形态、生活史、发生原因、为害症状及程度,并提出防治建议。
关键词: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皂荚树(Gleditsia sinensis Lam.);沈阳大学;鉴定;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9-006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9.015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 of Euphalerus robinae (Shinzi) in North Campu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WANG Jing,WANG Jian-feng,YU Dan,ZHU Hai,XUE Bao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bstract: Euphalerus robinae(Shinzi) is one of the main pest that endanger the Gleditsia sinensis Lam.. At present,a large number of adults,eggs and nymph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G. sinensis Lam. in North Campus of Shenyang University,which have caused different damage to trees and affected the lif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identify the E. robinae (Shinzi),and d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 sinensis Lam. through its occurrence law, is the key to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al greening. In this paper,the morphological,life history,causes,hazards and extent of E. robinae(Shinzi)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Key words: Euphalerus robinae (Shinzi);Gleditsia sinensis Lam.;Shenyang University;identific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高校的綠化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还可以美化校园,同时给师生创造清新、舒适的学习氛围。沈阳大学北校区的校园绿化树木种类比较丰富,据2008年调查统计有85种,大多长势良好[1]。但随着校园人口数目增加致使绿化程度减弱[2];由于种植面积大,且同种树之间间隔过密;人们对于某些树木的为害症状认识不清,缺乏有效防治,导致害虫的数目、种类没有得到控制。目前校园内树木害虫种类从类别上看隶属于2纲7目26科,共43种[3]。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4],为豆科苏木亚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枝,树高可达15~30 m。主要分布在中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且在中国也分布广泛,自中国北部至南部及西南部均有出现,是中国的特有树种之一。皂荚树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植物,不仅是常见的行道树,在医药、化妆品、食品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5],有着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学意义。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Shinzi)]是为害皂荚树的主要害虫,隶属半翅目,木虱科,国内外均有分布。其成虫、若虫刺吸树木的嫩芽嫩茎,导致叶片扭曲变形、逐渐枯黄,为害严重时致使大量树叶早期脱落,树木结果减少,甚至死亡[6]。若虫从肝门排出的白色胶质分泌物,不但引起烟煤病,分泌物过多时洒落地面造成环境污染,还影响人们出行;行人大量吸入出现咳嗽等症状。
近年来,沈阳大学北校区皂角幽木虱为害尤为严重,不仅影响了绿化,也影响了师生生活。因此,对皂角幽木虱的防治是减轻为害的主要途径,研究从皂角幽木虱的形态出发,进行物种鉴定,并探究其发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给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肉眼可见,头部突出,向下伸,头顶黄褐色。中缝褐色,两侧有1对凹陷褐斑。复眼突出呈深红色椭圆形,单眼褐色。触角共10节,呈线状,顶端有2根毛状物。胸宽0.8~0.9 mm,中胸盾片甚大,中胸前盾片有1对褐斑,盾片上有2对,小盾片和后胸上也有褐斑,后盾侧片颜色较浅,随着体色加深褐斑逐渐不明显。前翅半透明,缘脉褐色,翅面及翅脉边缘均有斑纹分布,翅面上散布褐色小点;后翅透明,基脉浅褐色,翅脉不明显。雌虫体长和翅展略大于雄虫;雌虫腹部腹部黑褐色,成纺锤形,末端尖;雄虫腹部钝圆,呈长筒形,交配器翘向背面(图1至图3)。
1.2 卵
长0.28~0.34 mm,宽0.12~0.19 mm,表面光滑,芒果形。有短柄固定在嫩叶上。初产乳白色,一端稍带橘红色,近孵化时紫黑色(图4)。
1.3 若虫
共5龄。初孵若虫体扁,淡黄色,臀板色稍深,复眼浅红色;触角、足、喙端部黑色;无翅芽或翅芽不明显。2龄黄色,复眼红色;翅芽出现;背中线从头至腹部第二节。3龄身体和翅芽显著增大,翅芽明显近似菱形;胸背出现褐色斑点;背中线从头直至腹部第五节;胸背出现褐色斑点。4龄体长椭圆形;翅芽大形,前后翅芽重叠;翅周缘褐色,弧形。5龄黄绿色相杂;复眼红褐色;斑色加深;后翅芽明显裸露在腹部边缘(图5至图9)。
2 为害特点
2.1 发生规律
该虫在校园内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树干皮缝中越冬。越冬成虫第二年初群集在叶片背面、叶背叶脉或嫩芽上栖息取食,刺吸汁液,导致叶片粘连枯黄。成虫两性生殖,交尾产卵后,将卵产在叶柄的沟槽内及叶脉旁最常见,极少产在叶面上,卵成串排列,分布紧密且整齐。孵化成若虫,尾端带一根白色蜡丝[7]。
皂角幽木虱有明显的趋嫩性,若虫初期在叶柄上取食,很少移动,开始活动时爬出叶柄凹槽,往小枝顶端爬行,群居于叶苞内,并在芽苞内取食。皂角叶片展开后,若虫将小枝顶端的嫩叶从主脉处合拢成叶苞。经取食刺吸后叶苞呈淡绿色,导致树体营养缺乏,形成明显的被害状[8]。
此时有些若虫分泌的蜡丝可在体后形成球状,摆动身体才能将其脱落。老龄若虫羽化前常从叶苞中爬出,在枝丫处分泌大量的白色蜡丝覆盖身体,一触动小枝,蜡丝如棉絮纷飞。各龄若虫均分泌蜜蜡,正是这种蜜蜡引发烟煤病,在霉菌的作用下,破坏植物组织,导致提早落叶落果,因此影响严重。
2.2 为害数据统计
沈阳大学北校区共90株皂荚树,连续种植达80余株,其余分散种植。所有皂荚树全部被皂角幽木虱侵染,受害率高達100%。受害程度轻重不同,其中已经死亡的有1株,受害致死率达1.1%。严重受害树木数量为60余株,主要受害部位为茎、果、叶(图10至图12)。表现为大量叶柄下垂,新梢不能良好生长;皂荚退色变黄,不饱满;叶片皱卷、干枯,部分树叶提前凋零。其中一食堂门前20株皂荚树为害尤为严重,大部分幼芽、嫩梢、叶片上均有蜡丝蜡粉分泌物。有风天气,蜡丝随风飘落,散落地面,导致地面黏着,影响人们出行。雨后形成黑色霉污,影响环境美观。此外,20株新种植的皂荚树受害较轻,但也出现叶片不同程度的卷曲退绿现象,部分嫩梢变薄,变形,且有蜡丝分布。校园内树林中与其他树木一起种植的9株,受害程度最弱,偶见叶片枯黄,枝条附着蜡丝蜡粉。
3 发生原因
3.1 气候影响
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影响下的北方变暖幅度加大,给害虫提供了合适的繁殖温度。昆虫群落组成发生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代谢速度加快,有助于害虫的繁殖和越冬,导致第二年虫口基数大,连年繁殖[9]。此外,温室效应加剧,天敌的繁殖也加强,沈阳大学北校区处市中心位置,人员数量多,校区周围绿地面积相对较少,天敌的繁殖速度远不及害虫的繁殖速度,这样的环境对害虫有利。
3.2 种植方式影响
校区内皂荚树多年连种,越冬的昆虫没有彻底消灭,成为第二年的害虫来源。多年的积累,致使皂角幽木虱的数量逐年只增不减。再加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片种植,树间密度大,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致使皂角幽木虱为害愈发严重[10]。
3.3 人为因素影响
沈阳大学北校区处市中心位置,周围一些工厂的有害气体、工业污水、汽车尾气等都会影响校区内绿化环境。在此恶劣环境条件下,植被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逐渐下降,导致害虫数量越来越多。此外,校区内人员密集和活动量大,校园植物绿化系统难免遭到破坏,使校园内生态体系难以平衡,也有助于害虫的生长。
另外,多数人对树木为害状了解不深,误以为飘落的蜡丝蜡粉是树木分泌,没有及时消灭皂角幽木虱,导致虫口数增加,也是虫害大量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未能应对皂角幽木虱采取有效的杀虫剂,不仅没有达到去除病虫害的目的,还可能消灭一定量天敌,使皂角幽木虱的抗药性增强。
4 防治建议
4.1 物理防治措施
皂角幽木虱以成虫过冬,可在冬季进行枝叶修剪,适当剪掉当年生的小枝,减少来年生虫数。早春时期,成虫大量产卵,是防治的最佳时机,及早摘除已受为害的新枝嫩芽,并将周围杂草一同清理。将树梢修剪整齐,有利于喷洒农药。生长季节及时疏除过密枝、徒长枝,保证枝叶间通风性和充足阳光,不仅有利于树木生长,也破坏了幽木虱的居住环境,有效减少了虫害[6]。按时施肥,保证皂荚树有充足营养可供生长,并及时挖除衰弱植株或死株,减少虫源。
4.2 化学防治措施
皂角幽木虱虫体小,移动距离有限,并且冬季气温低,皂角幽木虱活动力弱,在此期间用药可杀灭一定量的越冬成虫,降低虫口基数。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毒杀成虫和若虫,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果初期若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初秋时各种虫态已交错重叠。为害部位也不尽相同,分泌的蜡丝蜡粉较多,霉污病增强,给防治带来困难。这时可以先用碱性洗衣粉(浓度不宜过大)喷洒一遍,然后喷药液。可用敌敌畏1 000倍液、绿维清等进行整体喷施,同时还可以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70%的代森锰锌预防霉污病菌的发生[11]。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300倍液杀卵和初孵若虫。病株挖除前必须喷药1次,防止木虱向外迁移。
4.3 生态防治
以虫治虫可以降低成本,减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皂角幽木虱若虫期捕食性天敌较多,有草岭、瓢虫、寄生蜂等[12]。例如红基盘瓢虫是木虱的主要天敌,捕食木虱数量多,无论是幼虫还是成虫均能捕食木虱若虫,捕食率高达80%以上,并且还可捕食一定量的木虱成虫[13],因此通过天敌捕食皂角幽木虱是很好的选择。
校区内人员流动性大,天敌较少,要注意保护自然界天敌才可进行生态防治。此时注意要避免在天敌繁殖活跃期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但从皂角幽木虱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看,保护和利用天敌并不能代替化学药品及人工防治。天敌数目较少,若天敌数目不足以抑制皂角幽木虱的生长和繁殖,还需要从“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采用物理防治或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苏宝玲,刘 娜,范业展.沈阳大学北校园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2171-12173.
[2] 李 娟,苏宝玲,张 茜,等.沈阳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2):130-134.
[3] 金 昊,刘广纯.沈阳大学北校区主要绿化树种害虫的调查[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56-59.
[4] 李 伟,林富荣,郑勇奇,等.皂荚南方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性[J].植物生态学报,2013,37(1):61-69.
[5] 邵金良,袁 唯.皂荚的功能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48-51.
[6] 杜春花,陆 斌,宁德鲁,等.滇西幽木虱的发生和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6,21(5):62-63.
[7] 孙力华,李燕杰.皂角幽木虱的初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8(2):49-51.
[8] 李艳杰.北陵公园木虱种类、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2002(S1):11,25.
[9] 范青海.温室效应下的农林害虫[J].华东昆虫学报,1999,8(1):99-102.
[10] 王美平,刘建敏,王 曼.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建议——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J].河北林业科技,2011(2):29-33.
[11] QURESHI J A,STANSLY P A. Integrated approaches for managing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Homoptera: Psyllidae) in Florida[J].Proceedings Florida State Horticulture Society,2007,120:110-115.
[12] RWH P,ESCRIBANO A,MICHAUD J P,et al. Potential impact of lady beetles on diaphorina city(Homoptera:Psyllidae)in puerto rico[J].Florida Entomologist,2005,88(2):123-128.
[13] 李 斌,楊茂发.果树木虱的防治研究概述[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