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导赤散联合三氧橄榄油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2018-07-19郭艳辉王洪声郭荣辉

现代医院 2018年6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橄榄油口腔溃疡

郭艳辉 王洪声 郭荣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双下肢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以及溃疡等为主。少数患者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及心肌炎等,个别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死亡。近10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频繁暴发,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公共健康。广东省地处中国最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使得手足口病更易流行传播,自2010 年以来,广东省的手足口病的发病人数居于全国首位,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1]。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至今尚无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常用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虽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本研究采用中药加味导赤散内服结合三氧橄榄油外用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与应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 年1 月—2017 年9 月收治90 例手足口患儿,所有患儿经临床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手足口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24 例,年龄1~5 岁,病程(28.2±8.5)h;观察组中男18 例,女27 例,年龄10个月~4.5岁,病程(26.0±8.0)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临床诊断病例 :①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②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①Cox A16、EV71或其他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②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 A16、EV71或其他肠道病毒;③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 A16、EV71或其他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1.3 临床分类

① 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② 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障碍等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痉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以下临床表现之一为危重型病例:频繁抽搐、昏迷、脑拖;呼吸困难、紫组、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1.4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临床分类为普通病例者;自愿参加试验的患者。

1.5 排除标准

合并肺、心、脑并发症如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肌炎、血糖升高(空腹全血血糖6.7 mmol /L以上) 、白细胞10 × 109/L 以上及其他如癫痫等疾病,病程48 h以上,患有G6PD缺乏症,已知或可能对试验药物及其组分过敏,不能口服中药制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

1.6 方法

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10 mg/(kg·d),分4 次口服,连服5~7天;观察组给予中药加味导赤散口服,方剂组成:连翘 6 g,淡竹叶6 g,生地黄6 g, 桔梗6 g,大青叶6 g,金银花6 g,甘草3 g,川木通2 g,石膏15 g,栀子3 g,用300 mL水煎至90 mL,早中晚各服30 mL。疗程5天;同时外用三氧橄榄油(我院自制),涂于口腔溃疡及皮疹部位,每天3次,早中晚各1次。疗程为5天。

1.7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 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渗液; 好转: 体温下降37.5 ℃以下,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可见少许疱疹存在;无效: 体温没有明显改变,疱疹较前略有减少。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每天检查记录两组患儿体温、口腔溃疡愈合、皮疹消退的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总热程,口腔溃疡的好转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的疗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组别总热程/d口腔溃疡愈合时间/d皮疹消退时间/d总病程/d对照组4.6±1.43.8±0.64.3±1.56.8±1.1观察组 3.3±1.21) 2.1±0.41)2.4±0.81)5.1±0.81)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n=45,%)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 A) 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 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见[2]。冀天娇等[3]对广东省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在广东省2009年主要以CV-A16流行为主,在2013—2015年以非EV-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也制约了药物的使用。

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传统中医中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因是感受手足口病时邪,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肺属卫外合皮毛,主宣降,邪初犯肺卫,肺气失宣,正阳被遏,故见发热。本病多发于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气通心,湿气通脾,且手少阴心经通于舌,止于手部。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部,通于口,邪毒内侵,累及心脾,湿热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故见口舌生疮,手足疱疹,心经热盛,扰乱心神。针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应把握“清热、解毒、除湿”的原则[4-6]。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导赤散对于治疗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陈艳洋等[7]应用导赤银翘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30例,治愈17例,有效12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治疗,30例患者10例治愈,16例有效。导赤散方出自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黄、木通、竹叶、生甘草组成。本研究在传统导赤散方的基础上加连翘、桔梗、大青叶、金银花、栀子、石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其中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木通入心经,清心火,利水通淋,生地清心热而凉血滋阴,与生地相用,利水而不伤阴;栀子、竹叶清心除烦,引热下行;石膏能清阳明气分之热,且能止渴除烦,与竹叶合用,共起清热生津之功效渴;桔梗宣肺止咳,且有利咽之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共起到清热解毒,清心泻脾,解毒利湿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应用加味导赤散能够明显地降低小儿总热程,减少总病程,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率。

本研究在口服加味导赤散的同时,对于口腔溃疡及皮疹外涂三氧橄榄油。医用三氧是纯三氧和纯氧气的的混合气体。医用三氧疗法在国外应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在国内尚属新的治疗方法。三氧能够提高红细胞的代谢,增加组织局部供养氧,进而增加组织氧饱和度,促进组织修复。患儿口腔溃疡虽不是大病,但患儿口腔破溃,溃疡面疼痛明显,进而患儿拒食,哭闹不止,容易出现精神差,四肢无力,呕吐等,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带来极大心理负担。因此,加强患儿口腔粘膜溃疡的治疗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如喉风散等,药味苦患儿合作差,容易导致药物使用中断。三氧橄榄油是一种天然的制备物,由希腊进口橄榄油经德国赫尔曼臭氧发生器以30 μg/min的三氧浓度进行灌注60 mL橄榄油,灌注时间为60 min, 最终三氧的浓度为50 μg/mL。其成份为三氧化不饱和酸脂 ,活性成份为三氧化物及过氧化物。三氧橄榄油喷在口腔溃疡患处形成一种保护膜,隔离食物对创面的直接刺激减轻疼痛,且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杀灭细菌、真菌、免疫诱导、促进肉芽颗粒形成作用[8]。三氧橄榄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溃疡、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9-10]。丁青等[11]的研究表明,应用三氧橄榄油治疗难治性湿疹,患儿恢复快,无副作用。应用三氧橄榄油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溃疡及皮疹,其喷洒在溃疡表面无色无味,分布均匀,安全无毒副作用,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应用三氧橄榄油外用能够明显减少手足口病小儿口腔溃疡及皮疹的愈合时间,疗效显著。

总之,本研究应用加味导赤散口服联合三氧橄榄油外用治疗手足口病,有利于患儿退热,促进口腔溃疡及皮疹的愈合,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治疗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治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橄榄油口腔溃疡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优质橄榄油如何购买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特级初榨橄榄油巧鉴别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色列:修订涉及橄榄油的强制性标准SI191
浅谈肠道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