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2012—2016年SCI收录论文统计分析
2018-07-19邢小瑾
邢小瑾
科技论文是医疗机构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也是评价其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反映一个单位的科研影响力及学术水平[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国信息科技研究所(ISI)自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权威学术评价工具,其《期刊引证报告》(JCR)提供的期刊影响因子(IF)等指标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2]。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2016年SCI收录论文的统计,现从论文的数量、期刊分布、影响因子、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认识评价医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中信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科技部直属的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自1987年起从事中国科技统计与分析等相关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状况和趋势[3]。其发布的SCI收录论文源自于隶属汤森路透集团公司的The Web of Science网络版(以下简称SCIE)。本文资料来源于SCIE收录以浙大一院作为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出版时间为2012—2016年的论文,论文类型限定为Article、Review,期刊影响因子来源为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数据采用Office软件进行筛选、统计与分析,分析方法为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论文数量产出与增长趋势
自2012 —2016年以来,共发表SCI论文2 322篇,年均464篇。SCI论文数量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在2015年达到高峰,在2016年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在年均值以上。并且在中信所公布的全国医疗机构发文量的排名中,始终居前列(图1)。
图1 2012—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CI论文发表情况
2.2 影响因子分布
影响因子(IF)长久以来被学术界视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水平参考指标[4]。将影响因子(IF)分为(0,1)、(1,3)、(3,5) 、(5,10) 、10以上五个区,对2012—2016年发表的SCI论文在不同IF分区内进行统计(表1)。2012—2016年五年间,发表在5≤IF<10的期刊上的论文呈逐年增长趋势,IF≥10的论文基本保持在年均4篇以上。说明医院在追求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愈发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各年度平均IF随论文的数量增长而有所波动,基本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在2014年有所回落,之后呈上升趋势。
表1 2012—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论文影响因子分区情况
2.3 期刊分析
5年间发表的2 322篇SCI论文共分布于732种国内外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发表论文数3.17篇。载文量为1~5篇的期刊有665种,载文量为1 073篇,占总数的46.21%;载文量为6~10篇的期刊有37种,载文量为266篇,占总数的11.46%;载文量为11~20篇的期刊有15种,载文量为213篇,占总数的9.17%;载文量大于20篇的期刊有15种,载文量为770篇,占总数的33.16%。
统计五年间的论文,IF>10分的论文为21篇,共发表于17种期刊上。其中发表在《N Engl J Med》(2012年IF=51.658)、《Nature》(2013年IF=42.351)、《Lancet》(2012年IF=39.06)均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在这些高水平期刊中,发表在《J Hepatol》的论文篇数最多,为5篇,占比23.81%。见表2。
表2 2012—2016年SCIE收录浙大一院论文IF>10的期刊
2.4 学科分布排名
根据第一作者所属科室进行分类汇总,对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进行学科统计分析。从发表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SCI论文主要集中在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普通外科学,分别占总发文量的16.49%和13.52%。 排行前十的学科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9.73%,见图2。
图2 2012—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SCI论文排行前十的学科
2.5 卓越论文
所谓“卓越论文”是指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则高于均线的论文称为卓越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自2009 年起中信所第一次公布了利用这一指标进行的统计结果,当时称为“表现不俗论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5]。
据中信所公布的历年论文统计结果报告显示,2012—2016年间卓越论文共计829篇,5年间卓越论文数量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2年的65篇增长至2016年的209篇,其中在2013年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130.77%,自2014年开始,卓越论文数量均保持在200篇以上。见图3。
图3 2012—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卓越论文篇数
3 讨论
科研工作的高效开展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科研能力则是医院核心价值、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虽然SCI论文的发表情况能否反映一个单位的科研实力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是国内暂时没有比SCI更具国际影响力及关注度的文献检索工具,其收录的期刊基本能够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反映一个机构的科研能力[6]。自2012—2016年起,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从2013年医院修订奖励政策后,每年均保持4篇以上高分论文的产出。上述成果的取得是医院重视科研、加大科研投入的结果,当然与科研人员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分析原因如下:①积极的政策导向激励高水平论文的产出。2013年以后,医院出台并加大了科研奖励政策,配合医院的职称评审体系、绩效考核等指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强调了科研成果的产出,激励科研人员在高水平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②科研项目为高水平论文的产出提供了基础。医院鼓励各科室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并对课题提供了配套支持。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卫计委、浙江省等重大科研课题,这些项目为高质量科技论文的产出提供了有利条件。③学科和基地建设促进了论文的产出。医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感染病诊治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等。通过对学科和实验室基地建设,增强了医院整体科研能力,优势学科和良好的科研氛围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发展。④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如浙大一院与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拔各学科优秀人才定期轮换赴斯坦福进修学习。在人才引进方面,如引进长江特聘教授,其作为通讯作者以浙大一院为第一单位的论文发表在《Nat Rev Can》上,影响因子高达35.00。
虽然近几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SCI论文在论文质量和数量上均有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参考建议如下:①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从发表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来看,以两大重点学科传染病学科和普通外科学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全院SCI论文总数的30%以上,但排名第三的学科与第二名学科仍有较大差距。医院须制定相应的学科发展规划,强化重点学科、实验基地和团队建设,以保障优势学科持续更好地发展,与此同时,依托重点学科,协调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扶持薄弱学科,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发展规划的特色学科体系[7]。支持并鼓励学科带头人围绕某一特定的研究方向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建设科研团队,并加强科室之间、医院与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带动医院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8]。②论文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提高。从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构成比来看,低分论文占比较大。虽然5≤IF<10的论文在逐年增加、0≤IF<1的论文逐年减少,但分布在1≤IF<3仍据主导地位。如在2015年,发表在1≤IF<3的期刊论文为369篇,占当年发文量的64.4%。另外从中信所发布的SCI收录论文数量及医疗机构排名情况分析,医院近5年均在全国前十以内,处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论文总数及卓越论文数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应完善奖励政策,适当降低低分论文的奖励比例,鼓励支持高分论文的发表,促进发表论文质量的结构调整。对于医院优势学科,应持续加强质量导向。对于其他学科,应加大对应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发表论文。③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根据中信所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的统计,国际合著的论文发表数量一直占我国论文总量的20%以上,而近年来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占我国论文总量的14%~18%之间,5年间以浙大一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国际合著SCI论文占我院发文总数的12.10%,尚低于全国平均值[9]。说明医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医院应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高质量论文的产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医院与各类国际知名科研组织机构、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通过国际交流拉近了科技人员和国际学术发展前沿的距离,也为发表高质量论文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