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术后应科学服药
2018-07-18黎淑贞
黎淑贞
近年来,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该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已得到极大提高。由于术后症状可以得到迅速改善,因而许多患者都愿意接受该手术。但支架植入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术后依然存在冠状动脉再次出现狭窄的危险。预防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是一项长期工作,患者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善行为等综合预防措施。
支架植入就是在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处植入一个金属支架,支撑起管壁,以便使有病变的冠状动脉节段拓宽畅通,让血液正常流动。在进行支架植入手术后,许多患者的症状得到迅速改善,因而不少患者错误地以为术后可以高枕无忧和万事大吉了,并没有按照医嘱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以至于术后3至6个月再次出现狭窄者不乏其数。对此医学专家解释,有病变的血管好比有淤泥的管道,安装了支架仅仅是疏通了堵塞的管道,患者身体内的大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原有的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害以及其他一些致病因子,都不会因为安装了支架而得到改变。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多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患者来说,支架植入手术只能解决部分斑块脱落造成的局部血管堵塞或血管狭窄问题,并不能全面解除病变造成的威胁。这就是许多患者术后再次出现狭窄、病情复发的原因。
冠心病是一个持续性、进展性的疾病,支架植入手术后,要维持冠状动脉的持续通畅,后续的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从目前临床统计资料来看,患者用药不规律是导致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并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术后第一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特别是阿司匹林,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血栓风险高危的房颤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
患者需要按照醫嘱剂量来服用药物,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还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倘若出现淤斑、黑便或者头晕、疲力等症状,应带上出院总结和所服用的药物资料,尽快去医院心内科就诊。1-3个月后,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在保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规避不良反应。已经有过出血性疾病或高龄患者,对此更需要高度警惕。
此外,术后患者还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血脂的一线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血脂,还具有抗炎、修复内皮及稳定斑块等多方面的疗效。因此,术后患者即使无高脂血症或血脂水平已恢复正常,仍建议尽可能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不过,他汀类药物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及肝脏损伤等不良反应,尽管发生概率较小,但患者仍需密切注意有无肌肉疼痛、发热以及全身乏力等不适,同时要定期检查肌酶及肝、肾功能。
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支架植入手术后,仍需按医嘱服用降压或降糖药物;有心梗症状的患者还需服用β阻断剂,高脂血症患者需积极服用降脂药物。这些药物目前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如果因为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停止服用上述药物时,患者必须咨询心内科医生,根据手术大小及出血风险来决定是否停药,千万不可盲目自行停药。
专家强调,支架植入手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有时甚至能挽救患者生命,但其并没有解决冠心病本身的问题,更没有预防和阻断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功效。因此,患者仍需注意所服药物的管理和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并且注意饮食、运动,定期至心内科门诊随访,以防发生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