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炎武家世新考

2018-07-18马一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顾氏生子

马一平

(昆山市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江苏 昆山 215300)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卓越的思想家和学问家,清代以来研究他的著述汗牛充栋,但有关其家世的资料却比较单薄且有谬误。笔者根据《顾氏谱系考》、多部清代和民国江南顾氏家谱、明清《昆山县志》、清《淞南志》和有关墓志、传记等文献资料,对顾炎武家族世系和人员生平进行新的考证。以迁千墩始祖顾鑑为第一世,侧重于炎武本支直系,旁系从略。①笔者曾撰《顾氏世系初考》,刊于《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会内通讯》2000年10月第8辑,考述了昆山千墩顾氏一世祖顾庆至第十九世顾炯诗的世系资料(其中顾炎武为第十六世);又撰《从江南顾氏宗谱考亭林远祖世系》,刊于昆山市顾炎武研究会《顾炎武研究》2017年3月第23辑,对顾庆以前的十八世顾氏祖先(自顾野王始)情况进行了考述。

亭林先生曾辑编《顾氏谱系考》,认为其家族本出吴郡,五代之际徙于滁,宋南渡时有讳“庆”者,自滁徙海门县姚刘沙(后属崇明县),为本支一世祖。[1]顾庆,字文仲,行四十九秀,南宋人,配陈氏,生四子。其次子顾福山,字伯善,行万六,南宋人,由姚刘沙迁居昆山县东北隅新安乡二十四保(明弘治十年[1497]后属太仓州六都)花蒲村(今属太仓市浮桥镇牌楼街道),为迁昆山始祖。福山九世孙顾鑑,明中叶人,嘉靖三年(1524)率家迁居昆山县 川乡千墩镇,为迁千墩始祖。

第一世

顾鑑(见图1),字仲明,号默庵。明中叶人,生于景泰元年九月十二日(1450年10月17日),卒于嘉靖九年八月二十五日(1530年9月16日)。父珩,字德润,号耕云。鑑为次子。少而克家,事双亲至孝,待兄弟友爱,还每年资助贫困者。喜阅经史,为人正直,体恤贫穷,歉收之年例免佃农一半田租,又谢绝官府发放的灾粮,以让与贫民。曾建祠堂以祀祖先,立义塾以诲乡里子弟,设粥摊以济饥民。嘉靖三年率家从太仓州六都花蒲迁居昆山县千墩镇。购范仲淹裔孙范氏旧宅以居,又购范氏田数顷,范氏留存低洼田百亩,田赋不支,鑑乃毅然共同负担范氏田赋。后因子顾济官职,封徵士郎、刑科给事中。年八十一岁卒,葬尚书浦东八保号区空字圩(今千灯镇境内),南京太常寺少卿同邑方鹏撰墓志铭。为炎武五世祖。配王氏,生于景泰四年十月十三日(1453年11月13日),卒于嘉靖十一年九月十九日(1532年10月17日)。夙禀贞懿,孝奉公婆,敬顺亲族,相夫教子,以得八秩高寿,封孺人。生子一,济;女一,嫁王栋。[2]93-95

第二世

顾济(见图2),字舟卿,号思轩,又号少山(一作少峰[3])。鑑子。明中叶人,生于成化十八年(1482),卒于嘉靖四年(1525)[4]127-129。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刑科给事中。临朝敢于直言,后乞养归[5]。因次子章志官职,赠中宪大夫、江西饶州府知府。先于父母卒,年仅四十四岁,祔葬父茔,光禄寺寺丞同邑陆鳌撰墓志[6]816。为炎武高祖。配陆氏,封孺人,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1566年4月5日)又封太恭人,高寿至八十三岁①《淞南志》作八十二岁,此据方鹏《封刑科给事中顾公合葬墓志铭》记载。。生子二,枞(太学生)、章志;女一,嫁县庠生沈绍庆。[4]127-129

图2 顾济像

第三世

顾章志,原名乐[2]93-95,字子行,又字行之,号观海。济次子。明中叶人,生于嘉靖二年四月十一日(1523年4月26日),卒于万历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586年9月25日)。少孤,三岁丧父,母陆氏辛勤哺育,艰苦万状。稍长依兄枞读书,克自砥砺,又负笈山中,坚苦无与。十九岁成为太仓州学生员。二十四岁中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成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司副、司正、刑部湖广司郎中、江西饶州府知府、湖广按察司副使、广西按察司副使、贵州布政司参政、贵州按察司按察使、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南京光禄寺卿、应天府尹、南京兵部右侍郎(嘉议大夫)。履职之所,均清正廉洁,颇有政绩。天性淳厚,忠信至孝,砺德砥行。以少年历经磨难故,平生自奉甚俭,然而周济亲友宗族无微不至。其姑母、舅舅年老家贫,均迎接至家,养老送终营葬。后疾病发作卒于南京兵部任上,年六十四岁。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586年1月4日)明神宗赠都察院右都御使,赐葬昆山县六保五图尚书浦西鸣字圩(今千灯镇南端蒋泾西南原千灯中学内),礼部尚书嘉定徐学谟撰墓志铭。为炎武曾祖。元配王氏,处士王世英次女,生于嘉靖三年六月十三日(1524年7月13日),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初四日(1556年6月3日)卒于京师官邸,年仅三十三岁,贤孝睦亲,累赠淑人。十八岁嫁章志,生子六,唯绍芳长成,余均幼殇[7]。继配孙氏,生年未详,卒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累封淑人,生次子绍芾、三子绍芬;女一,嫁归起霁。[8]

第四世

图3 顾绍芳像

顾绍芳(见图3),字实甫,号学海,又号宝庵。章志长子。明中、末叶人,生于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1547年1月18日),卒于万历二十一年①周可真《顾炎武年谱》第4页作绍芳卒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误。系未见王锡爵《宫赞学海顾君墓志铭》和冯梦祯《快雪堂日记》之故。二月二十二日(1593年3月24日)②王锡爵:《宫赞学海顾君墓志铭》,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8册“五十四世至六十八世墓志铭”,民国稿本,编年不详,第139—143页。。九岁丧母(王氏),父携之官舍一起生活。弱冠补庠生。万历四年(1576)中举人,次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七年(1579)九月授翰林院检讨。万历九年(1581)经请病假同意后,家居三年。万历十二年(1584)复以原官起用,参与修纂《大明会典》。万历十四年(1586)八月父卒,回乡丁忧。万历十六年(1588)前后在昆山县城马鞍山南柴巷建筑新宅,园亭竹树,风景秀佳,内有遗清堂、背山楼等建筑。万历十七年四月初六日(1589年5月19日),其同榜进士好友嘉兴冯梦祯曾至其新居做客。同年服阕返京,晋经筵日讲官,又升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很受大学士太仓王锡爵器重。万历十九年(1591)请假归乡。不二年竟以疾卒于家,年仅四十七岁(其出生23天即过农历新年,以是为二岁)。明神宗特命守臣致祭,赠左春坊左庶子。当年十月二十九日祔葬父赐茔,王锡爵撰墓志铭。绍芳孝友廉介,虽然清贫,独好行义,曾设立义学以教族人,甚至借贷而应戚党急需,故卒之日,私囊如洗,几无以为殓。平生善诗,工于五律,朱彝尊称其风格近孟襄阳。又精弈棋。著有《宝庵文集》二十卷、《宝庵诗集》二十卷(今存《宝庵集》二十四卷)。[6]820-821为炎武本生祖。元配周氏(绍芳伯母周氏侄女),太仓双凤处士周 女,生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545年9月18日),二十岁嫁绍芳,万历元年八月二十二日(1573年9月17日)死于难产,年仅二十九岁,端慧明淑,勤俭持家,赠孺人,生子二,长子同德,一子夭亡;女一。[9]继配陆氏,封孺人,生子一,同应;女二。

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又号梦庵。章志次子。明中、末叶人,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二月。邑庠生,遵例入国子监。苦志力学不怠,然数试未举。五十岁屏弃科举,悉心研究朝章国典、地形、兵法、盐铁、户口等经世之学,尤注重心节义行。工诗,所作歌行古体得李白遗意,而奇奥秀拔绝类李贺。又善书法,遒劲入褚遂良、虞世南堂奥,大书画家董其昌盛赞之,曾说:“见德甫笔墨,令人怀退舍之想。”[6]835有《梦庵集》《庭闻纪述》行世。卒年七十九岁,祔葬父赐茔穆位。[6]835为炎武嗣祖(原大叔祖)。元配周氏(为伯母侄女),早卒;继配李氏,生年未详,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一月;妾二,一为黄氏,生年未详,卒于清顺治三年(1646)五月。生子一,同吉(李氏出),早卒。抚侄同应次子绛(后改名炎武)为嗣孙,精心教诲。[10]3-5

顾绍芬,字昌甫,号敏庵。章志三子。明中、末叶人,约生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卒于崇祯十年(1637)。幼游邑庠,洁身自爱,不染时习。研究典籍学问之余暇,特别留心钻研岐黄术,以治病济人为己任。平素热心公益事,次兄绍芾曾捐资修葺千墩延福寺塔,绍芬不甘落后,决心造桥便民。临殁,还嘱两子在千墩浦上筑桥。次年桥成,遂取名“证愿”①《淞南志》及道光、光绪昆新县志的《桥梁志》中均称“证愿桥为顾绍芬万历中建”,然而该桥建桥碑记和道光、光绪县志的《人物志•顾兰服传》均作“证愿桥为顾兰服秉承其父遗志于崇祯十年捐千金而建成”,今采建桥碑记、康熙县志《桥梁志》和道光、光绪县志《人物志》之记载。。卒葬吴县凤凰山。为炎武小叔祖。配叶氏,生子二,叶墅、兰服。[6]839

第五世

顾同德,字伯念,号存拙。绍芳长子。明末人。少即成邑庠生。为人坦直和易,笃于孝友。以父官,当得荫,让与弟同应。堂弟同吉病殁无子,产颇饶,当以同德子为后,辞谢勿立,让弟同应次子炎武嗣其后。晚年超然物外,自号无念居士。举乡饮宾。为炎武堂伯(本生伯)。配周氏,生子三,缉,苏州府廪生;维,邑庠生;绲,业儒。②《存拙公传》,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4册,民国稿本,编年不详,第74—75页。

顾同应(见图4),字仲从,号宾瑶。绍芳次子。明末人,生于万历十二年[11],卒于天启六年(1626)。十岁丧父。然颖敏好学,文才出众,交多时望,萃三吴俊彦,结遗清堂文社,享誉东南,其诗文盛传天下。少即为府学廪生,但屡困乡试(七试不举),万历四十三年(1615)、四十六年两中副榜,后以父官恩荫入国子监。其丰神淡荡,为人天性仁厚,幼孤让产,为宗党所称。与人交重然诺,敦行谊。性豁达,家虽贫,犹重义轻财好施予。惜英年早逝,仅四十三岁③《淞南志》作“四十二岁”,误。此据《快雪堂日记》记载和对其生卒年推算及(道光)《昆新两县志》、(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所载。。墓在县西绰墩光逊圩(今巴城镇正仪街道境内)。著有《遗清堂文集》《秋啸诗草》《药房诗草》等。湖广学政同学友王志坚为之作传。④见《康熙昆山县志稿》(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记载。另有陈济生:《宾瑶公传》,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4册,民国稿本,编年不详,第75—76页。为炎武本生父。元配何氏,生年不详,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三月,性严肃,少言语,独喜读书,颇忱经史;妾黄氏。生子五,缃、绛(改名炎武,出嗣堂叔①有学者说炎武过嗣给堂伯父同吉,误。《淞南志•顾同应传》和《顾氏重汇宗谱•宾瑶公传》中均有“次子绛(改名炎武)出嗣叔同吉”的记载,同吉比同应小一岁。同吉)、纾、缵、绳,除纾为黄氏生外②钱邦彦《校补顾亭林先生年谱》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条作“同母弟纾生”;周可真《顾炎武年谱》第13页作生炎武后“何氏又生三子一女”,均误。此据朱用纯《处士顾纾墓志铭》。,余均为何氏生;女四。

图4 顾同应像

顾同吉,字仲逢。绍芾子。明末人,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十八岁未婚而病亡。为炎武嗣父(原堂叔)。聘妻王氏,辽东行太仆寺少卿邑人王宇孙女、太学生王述之女。生于万历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1586年8月10日),殉国于明弘光元年(即清顺治二年)七月三十日(1645年9月19日)。未婚守节,侍奉公婆,抚亡夫堂兄同应次子绛(明亡后改名炎武)为嗣子,爱如己出,悉心教导。曾断指疗姑,崇祯九年(1636)朝廷建坊旌表贞孝。弘光元年(1645)七月十四日闻清军攻陷两京乃绝食殉国,至三十日而谢世,事载《明史》。夫妻合葬祖赐茔东六步五尺。[12]

顾叶墅,字季皋,号又昙。绍芬长子。明末清初人。少为邑庠生。崇祯十四年二伯绍芾去世后,与堂侄顾维一起构家难,指使人焚毁炎武家室庐,欲夺家产。明亡后入山为僧。[13]117为炎武堂叔。生子二,宗眉、宗麟,俱庠生。

顾兰服,字国馨,号穆庵。绍芬次子。明末清初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卒于清康熙十二年二月十四日(1673年3月31日)。幼聪颖,善读书,弱冠补太仓州学生员,援贡为监生。多才绩学,肆力于诗文,好作长歌。一生行谊以忠孝为质,以仁恕为用,与堂侄炎武极亲善(年龄相仿),与归庄、朱用纯辈为笃义之交。明崇祯十年冬秉承其父遗志,捐千金在千墩浦建证愿桥(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建改名凝薰桥,俗称混堂桥,1991年11月拆去,重建新桥)。清军攻昆山时,率众守城。明亡后屏居田野,穷究医理十年,遂精通其术,求疗者盈门,无不悉心诊治,救活无数病患。卒葬 川乡七保东里浜空字圩新茔。为炎武堂叔。配浦氏,继配朱氏、陈氏,妾钱氏。生子一,岩,太学生;女三。③佚名:《穆庵公传》,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4册“六十一世至六十五世家传•六十二世穆庵公传”,民国稿本,编年不详,第78—79页。

第六世

顾缃,字遐篆。同应长子。明末人,生年未详,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天才俊逸,曾受业长洲探花陈仁锡(1579—1634,著名学者,仕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为府庠生,荫入国子监。崇祯六年(1633)中顺天府举人。以天下动荡不安,遂研究兵书。平生好义重诺,世传其《两京赋》和时务诸策。年未四十,赍志以殁,祔葬父墓。[14]为炎武堂兄(本长兄)。配王氏。嗣子一,洪善(弟缵长子)。

顾炎武(见图5),乳名藩汉,谱名绛,庠名继坤,字忠清,又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又曾名圭年,学者称亭林先生。同应次子,同吉嗣子。明末清初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九日丑时(1682年2月15日1—3时)。襁褓中出嗣叔祖绍芾为孙、已故堂叔同吉为子。十四岁成昆山县学生员。毕生精究经世致用之学,清顺治十四年(1657)四十五岁起离乡远游鲁、苏、浙、京城、冀、秦、晋等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精勤考察,发愤著书,终成一代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一生著作闳富,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得病书》《肇域志》等六十多种。七十岁时病逝于山西曲沃,由当地友人与知县经纪丧事,遗柩暂置秦氏室,当年三月由专程前往的堂弟岩、堂侄洪慎①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和钱邦彦《校补顾亭林先生年谱》作“堂弟岩”,《淞南志》和(道光)《昆新两县志》作“堂侄洪慎”,此据张潜之、潘道根辑编《国朝昆山诗存》作者小传和潘道根撰《昆山名家诗人小传》顾岩小传所载。偕嗣子衍生扶柩归葬于曾祖赐茔东偏、嗣父母墓之昭位。翰林院检讨门人吴江潘耒撰墓表,著名学者鄞县全祖望撰神道表。[15]801-802元配王氏(崇祯四年[1631]十九岁时娶),系嗣母王氏侄女,生年未详,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未生育;妾四,韩氏(顺治六年[1649]三十七岁时纳)、戴氏(顺治十年[1653]四十一岁时纳)、某氏(康熙元年[1662]五十岁后纳)、山西静乐某氏(康熙十年[1671]五十九岁时纳)。生子二,诒榖,韩氏出,四岁殇;某,何氏出不详,康熙四年(1665)殇。嗣子一,衍生。抚堂侄(本三侄)洪慎长子世枢(后改名宏佐)为嗣孙(嗣诒榖后)。[16]

图5 顾炎武像

顾纾(见图6),字子严,号介庵。同应三子,生母黄氏。明末清初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自幼天资过人,少负经济才。居丧期间,因悲恸哭泣过度,目遂盲,因此早弃举子业。然经史诸子百家之书,令人口诵,即一过不忘,且历久而问之,必数千百言不错一字,令人惊叹。不喜佛、老家言,居闲则静坐而已,故思虑精警。隐居千墩旧庐,时值兵荒,遗产殆尽, 粥几不给。然能自树立,殚耐劳苦,稍稍逾其先业。嫡母何氏性严,其以病废人承奉,辄得欢心。迨嫡母殁,诸兄弟均已早逝,二兄炎武出嗣,纾独执丧事。炎武久游在外,留其元配王氏于千墩家,待嫂事事甚恭。家族中一切事务均独肩承担,井井有条。秉性耿介,敦醇孝友,尤严进退取舍之分。炎武讲学秦晋间,屡征不赴,其寄书益相砥砺,以完其节。炎武亡,命子洪慎奔赴三千里前往扶柩归里安葬。徐乾学诸甥位列高官,势隆一时,而纾修养自重,终身未曾轻访其庭。日闭斋阁,与一二故旧啜茗清谈,身外之荣不一挂齿。念叔祖绍芾自幼抚育之恩,以长孙宏佐嗣炎武亡子诒榖后,以承嗣叔祖一门。卒年六十三岁,葬昆邑夜区光圩,同邑朱用纯(柏庐)撰墓志铭。[17]为炎武大堂弟(本大弟)。配王氏①朱用纯《墓志铭》作“黄氏”,误。此据徐秉义《恭祝舅母王孺人七十寿序》记载。,生于明天启元年十一月初四日(1621年12月16日),寿至七十岁后。早岁家甚贫,纺织之暇,兼管数十亩近舍田之农事以自给。勤劳持家,敦睦亲族,夫侄洪善早殁,其二子孤贫,留其与诸孙一起入塾同学,如同己孙,承担一切费用。生子一,洪慎。[18]

图6 顾纾像

顾缵,字子叟,号南式。同应四子。明末人,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殉难于明弘光元年七月初六(1645年8月26日)。邑庠生。为人尚气节。清军攻打昆山城时,缵誓以身许国,持檄守城,白衣指麾,奋不顾家,城破被戮,方二十五岁②《淞南志》作“二十六岁”,误。此据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天启元年”条记载和徐乾学《舅母朱太孺人寿序》推算。。天炎尸腐,莫知死所,衣冠祔葬父茔侧。[15]805-806为炎武二堂弟(本二弟)。清康熙年间,因长子洪善官职,赠征仕郎、内阁中书舍人。配朱氏,福建参政同邑朱日 女。生于明天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端正和顺,深得婆婆何氏欢心。清军攻打昆山城时,为激励丈夫守城,引刀刺喉自刎,僵卧瓦砾中,何氏守媳尸不离,被清兵游骑砍伤右臂,许久朱氏苏醒,发现婆婆臂被折损,即撕裂旧襦为之包扎,并自包其颈,相抱匿藏于破屋中,得以幸免。越日扶掖乘舟出城,逃生荒村。由于丈夫遇难,婆婆由夫四姐顾氏(三徐之母)迎养,遂携幼小的两子一女归依父母家。复又筑屋迎养婆婆。教子有方,后长子洪善成进士,官中书舍人,得封孺人。卒年七十四岁。生子二,洪善(出嗣长兄缃)、洪泰。[19]

顾绳,字子武。同应五子。明末人,生年未详,殉难于明弘光元年七月初六。与兄缵一起殉难于清军攻陷昆山城之役。[13]110,121为炎武三堂弟(本三弟)。

古代嫁出的女儿是不入家谱的,为更全面地记载顾炎武的家世资料,谨将顾炎武的三姐一妹与姐夫、妹夫简历附述于此。

顾氏,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八月二十三日(1608年10月1日),卒于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三日(1680年1月4日)。同应长女,为炎武长堂姐(本长姐),嫁太仆寺卿同邑徐应聘之孙(徐应聘长子徐永芳的三子)徐开泽。开泽,字叔慈,号澹庵,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一日(1609年11月26日),卒于崇祯十三年三月初五日(1640年4月25日),年仅三十二岁。生子二,徐履忱(廪贡生、候选教谕、乡饮宾)、徐履愉。③徐逢辰:《徐开泽传》,见徐逢辰辑修:《徐氏家乘》“世系考•第九世•徐开泽”,光绪元年(1875)五月昆山义庄藏版。

顾氏,约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前后,卒于清康熙十九年二月。同应次女,为炎武二堂姐(本二姐),嫁马嗣光。嗣光,榜名刚,字右实,又字乾生,河南睢州人,原籍山东临朐,生年不详,卒于清康熙十九年五月,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四月任陕西肃州道(正四品),次年五月即病逝于任上,时顾炎武适在陕西华阴,亲送其柩出关中返乡。[10]4,80,82

顾氏,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约卒于清康熙三年(1664)或稍前。同应三女,为炎武三堂姐(本三姐),崇祯九年嫁南京国子监祭酒长洲陈仁锡长子陈济生。济生,字皇士,号定斋,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康熙三年,以荫官太仆寺寺丞,辑有《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夫妇感情甚笃,顾氏去世后,陈济生深感悲痛,遂溘然长逝。顾氏未生育,妾胡氏生子一,陈树葵。[20]

顾氏,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七月二十八日(1616年9月8日)未时,卒于清康熙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1676年12月11日)辰时。同应四女,为炎武堂妹(本胞妹)。幼聪慧,四岁即能诵唐诗、对对句,深得父喜爱,稍长习女红精美过人,性明敏,有远识。崇祯三年(1630)十五岁嫁太仆寺卿同邑徐应聘之孙(徐应聘次子徐永美的长子)徐开法。开法字兹念,号垣斋,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1614年5月3日),卒于清康熙五年三月二十一日(1666年4月24日)。十五岁为邑庠生,乡试不中,援例入国子监为恩贡生①徐逢辰:《徐开法传》,见徐逢辰辑修:《徐氏家乘》“世系考•第九世•徐开法”,光绪元年(1875)五月昆山义庄藏版。。率家由城内柴巷迁居小澞浦,精《资治通鉴》和《周易》。顾氏生子三,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即著名的同胞三鼎甲)。时家境萧条,开法游学在外,然善理家政,待婆婆潘氏甚孝,训子极严,为之延师又极敬重。崇祯十七年(1644)起携三子一女避乱于高巷、张浦间,故清军攻陷昆山城时全家独无恙。长兄缃早卒,二兄炎武长期在外游历,大弟纾目盲别居,二弟缵、幼弟绳双双遇难于清军攻陷昆山之战,迎养母亲何氏于家。后三子相继状元、探花及第,位居朝堂显贵,常致家书至京,谆谆教诲勿忘先德,勿忘患难,为官精勤,尽职报国。又自奉俭约,常济贫解困,乐善好施。顺治十八年(1661)封安人,康熙九年(1670)晋封太宜人,康熙十四年(1675)晋封太夫人。[21]

第七世

顾洪善,字达夫,号柏亭。缃嗣子,缵长子。清初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少补县学生员,康熙十一年(1672)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成进士,官内阁中书舍人。天资敏捷,淹贯经史,文章纯正,议论卓然。时朝廷制诰高文大册,多半出其手。又通晓满文,精翻译。参决机务,颇能符合上峰旨意,诸大臣咸爱重之,拟荐大用,遽以疾卒于京师,年仅四十。堂弟(本胞弟)洪泰扶柩归葬绰墩光逊圩祖茔。为炎武堂长侄(本长侄)。配钱氏,封安人,生子一,世楷。[22]846

顾洪泰,字来白。缵次子。清初人,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卒年未详。邑庠生。资性机警,具经纬才。表兄徐乾学聘至京中管理家事,颇能胜任。徐氏罢官家居,洪泰亦杜门绝迹,囊橐萧然,然吟诵不废。为炎武堂次侄(本次侄)。配王氏,生子一,世栋,又名梁,武学生。[22]856

顾诒榖,又名林元。炎武子。清初人,生于顺治七年正月初五(1650年2月5日),卒于顺治十年,四岁殇。嗣子一,宏佐。[13]110,121

顾洪慎,字汝嘉,号学圃。纾子。清初人,生于顺治九年六月十九日(1652年7月24日),卒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弱冠游京师,补国子监生,屡试太学名列第一,以资授州同知职。时表戚徐乾学、徐元文兄弟为当朝巨宦,谓可超擢,而洪慎不愿也,以亲老辞归。性伉爽拔尘,喜结宾客,倾家弗顾。于淞南汤墩房舍西隙地数亩,疏泉垒石,杂植竹木,结屋三楹,治为园圃,以娱老母。并日与诸名士分韵拈毫,壶觞竟日。后家益困气益豪,视世俗无足当意,耕读诗酒以终。有《学圃诗草》若干卷。卒年四十九岁,与妻合葬光圩祖茔。为炎武堂三侄(本三侄)。配赵氏,生子七,宏佐(出嗣堂兄诒榖)、世棠、王槐、梦颀、世桂、世业、世榕。[22]853

顾衍生,谱名洪瑞,字茂引(一作应)。炎武嗣子,炎武吴江族弟鼎文(字闇公)子。清初人,生于康熙五年(1666),卒年未详。配曲沃靳氏(为炎武六十九岁时请媒四人与衍生议婚者),民国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世系考》作“王氏”,未知孰是。后代失传。清潘道根补辑《淞南顾氏世系》时其后代已失考。[13]179-180

第八世

顾世楷,字允伯。洪善子。清初、中叶人。十七岁补府庠生,自以簪缨世胄,立志科举,益奋力于学,早夜淬厉,足不出户,然屡踬省闱,遽病瘵卒。[22]859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邵氏,生子一,炯绵。

顾宏佐,原名世枢,字复吕,改名宏佐,字荣绪(由亭林先生命名)。诒榖嗣子①民国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作“洪瑞嗣子”,但顾炎武致弟顾纾信中提出将侄孙世枢(后改名宏佐)为亡儿诒榖嗣子,并得到顾纾同意。,洪慎长子。生于康熙十五年(1676),卒年未详。天姿英爽,风度凝然,十三岁补松江府学增广生。长洲名儒何焯颇赞其文,惜年未二十患肺病卒,葬昆山县六保香字圩。[22]859为炎武嗣孙(本侄孙)。配周氏,嗣子一,炯诗。

顾世棠,字思召(由亭林先生命名),号甘园。洪慎次子。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卒于乾隆五年(1740)。幼颖敏,十三岁游庠,以太仓州庠生入国子监。喜搜罗先世文稿,抄录以藏。长兄宏佐早逝,析产予长子炯诗嗣兄后。并在原址重筑遗清堂,储藏堂伯祖炎武部分遗稿,以俾世守。建别宅二,一为邻雪轩,供先贤祀事,纳石刻碑记于壁,以志旧德;一为学为圃,杆四时花卉,时与知交寄怀诗酒,觞吟其中,四壁多书先人诗,告诫子孙勿忘。书法秀劲绝伦。著有《甘园诗集》四卷。[23]990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陈氏,生子四,炯诗(出嗣长兄宏佐)、炯书、炯礼、炯易。

顾王槐,字三佑。洪慎三子。清初、中叶人。太学生。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支氏,生子未详。

顾梦颀,字兆硕。洪慎四子。清初、中叶人。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徐氏,继配范氏,生子二,炯忠、炯恕(出嗣弟世桂)。

顾世桂,字钧五。洪慎五子。清初、中叶人。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张氏,继配祁氏,嗣子一,炯恕。

顾世业,字刘授。洪慎六子。清初、中叶人。品题贤达赫赫,教育英才济济。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支氏,生子三,炯义(出嗣弟世榕)、炯碧(出嗣再堂弟世果)、炯续。

顾世榕,字敷公。洪慎七子。清初、中叶人。迁居吴家堰。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古氏,嗣子一,炯义。

顾世栋,又名梁,字直方。洪泰子。清初、中叶人。昆庠武生。迁居千墩谷家村。为炎武堂侄孙(本侄孙)。配盛氏,生子二,鹤林、祖衡。

第九世

顾炯诗,字正言。宏佐嗣子,世棠长子。清中叶人。太学生。潜心积学,驰誉国子监。为炎武嗣曾孙(本曾侄孙)。配王氏,候选州同知同里王建女,十七岁嫁顾炯诗,勤于家务,颇得婆婆陈氏钟爱。六年后炯诗亡故,辛勤抚育遗孤。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依靠纺织积资,为夫嗣父营墓地,并附葬其夫。年四十六岁卒。乾隆十三年(1748)获“节孝”题旌。[23]994生子二,堂承、堂启。

顾炯书,字克公。世棠次子。清中叶人。太学生。兄弟翕和,子孙孝谨,与族相亲相逊,居家克勤克俭。为炎武堂曾侄孙(本曾侄孙)。配龚氏,生子二,堂廉、堂良。

顾炯礼,字敬昭。世棠三子。清中叶人。国学生。为人乐易,性孝友。体质羸弱,年二十七岁卒。为炎武堂曾侄孙(本曾侄孙)。配杨氏,二十六岁夫亡,扶孤守节三十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学宪李鹤峰旌表“贞范长垂”。生子一,龙光。

顾炯易,字开羲,号效庐。世棠四子。清中叶人。太学生,候补县佐。天生才俊,识时达务。性严谨不苟言笑,持身以节俭,治家以整肃,与人交不计较得失。侄龙光幼孤,偕二兄炯书对其哺育教诲,俾克成立。平素热心公益,捐厚资修筑道路、桥梁,疏浚河道,乐输不倦。卒年七十一岁,葬为区五图积字圩祖茔再昭位。为炎武堂曾侄孙(本曾侄孙)。配许氏,生子一,鹏程,为候选布理问。[24]

第十世

顾堂承,字左原。炯诗长子。清中叶人。太学生。为炎武嗣四世孙。配朱氏,生子二,锡服、锡晋。

顾堂启,字右原。炯诗次子。清中叶人。太学生。配王氏,生子一,锡乾。

第十一世

顾锡服,字心来。堂承长子。清中叶人。为炎武嗣五世孙。配钱氏,继配沙氏,生子三,浩、润、渊(出嗣堂弟锡乾)。

顾锡晋,字懋昭。堂承次子。清中叶人。卒葬于岗四图能字圩。配朱氏,生子三,湘、泾、泗。

顾锡乾,字宪伯。堂启子。清中叶人。配孙氏,继配任氏、吴氏,无子,以堂兄锡服幼子渊为嗣子。

第十二世

顾浩,字其天。锡服长子。清中、末叶人。为炎武嗣六世孙。配陈氏,生子三,士松、士椿、士楫。

顾润,锡服次子。清中、末叶人。嗣子一,士椿。生平事迹失传。

顾渊,字文隆。锡乾嗣子,锡服三子。清中、末叶人。配陶氏,生子四,士桢、士翰、士桥、士柘。

顾湘,字景韩。锡晋长子。清中、末叶人。配陆氏,道光七年(1827)学宪旌表“节苦风霜”。生子三,攀桂、攀椿、攀杏。

顾泾,字维翰。锡晋次子。清中、末叶人。太学生。配陶氏,生子四,邦荣、邦材、邦棨、邦棣。

顾泗,字万安。锡晋三子。清中、末叶人。配施氏,生子三,曰杼、曰桓、曰栋。

第十三世

顾士松,字云万。浩长子。清中、末叶人。为炎武嗣七世孙。配程氏,无子,以幼弟士楫长子燮为嗣子。

顾士椿,字荫南。润嗣子,浩次子。清中、末叶人。配周氏,无子,以幼弟士楫次子煦为嗣子。

顾士楫,字邦基。浩三子。清中、末叶人。配施氏,继配程氏、张氏,生子三,燮、煦、振焘。①参见顾心毅纂修:《顾氏重汇宗谱》第29册“六十六世至七十世世系考•天佐支章志派绍芾后(顾堂承至顾士楫,即本文第十世至第十三世世系)”,民国稿本,编年不详,第128—130页。

第十四世

顾燮,字克和,号超堂。士松嗣子,士楫长子。清末人。为炎武嗣八世孙。聘叶氏,继配高氏、董氏,生子一,圻;嗣子一,治均。

顾煦,字掌欲,号维卿。士椿嗣子,士楫次子。清末人。配李氏,生子二,问生、辨生。

顾振焘,字赞卿。士楫三子。清末人。昆学庠生。配叶氏,继配朱氏,生子二,治均(出嗣长兄燮)、清垚。

第十五世

顾圻,燮子。清末人。为炎武嗣九世孙。嗣子一,森林。

顾治均,字际平,号诚生。燮嗣子,振焘长子。清末人。配范氏。

顾清垚,字颂平。振焘次子。清末人。配周氏,继配姚氏,生子一,阿毛。

顾问生,煦长子。清末人。子二,森林(出嗣长堂兄圻)、二官(祧嗣弟辨生)。顾辨生,煦次子。清末人。祧嗣子一,二官。

第十六世

顾森林,圻嗣子,问生长子。清末民初人。为炎武嗣十世孙。生平事迹失传。顾阿毛,清垚子。清末民初人。生平事迹失传。

顾二官,问生次子,辨生祧嗣子。清末民初人。生平事迹失传。②参见顾竹海、顾秉懿主修:《顾氏汇集宗谱》“己部卷三•世系表•绍芾后裔孙•第六十九世至七十三世(顾燮至顾二官,即本文第十四世至第十六世世系)”,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第65页。

以上所考昆山千墩顾炎武支世系见图7。因20世纪40年代纂修的顾氏宗谱遍寻不可得,第十六世后世系失传,甚憾。

图7 昆山千墩顾氏炎武支世系图① 此图仅载长房谪传。马一平2017年11月12日编制。

猜你喜欢

顾氏生子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多生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析
《鲁迅全集》注释一误
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艺术的传承
教皇帝说话
我想飞得更高——顾氏小盗龙
清代医家顾世澄生平及《疡医大全》探微
黄道周的忠义气节
处暑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