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国卷作文命题看“读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018-07-18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网状线性

文/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赵 辉

认知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对写作的本质做过一个非常精到的描述:“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它告知我们写作就是要把大脑中非线性、网状式的想法以线性状态展现给读者。写作中,无论是网状想法还是线性呈现,无论是应对高考还是用于生活交际,都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读者:在梳理网状式想法时需要以读者需求模式为引导,在线性呈现时则需以读者接受规律作为衡量表达策略优劣的依据。因此在作文教学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成为当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要求。

一、高考命题新趋向呼唤“读者意识”

近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了一股清流:命题者试图为考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让考生有目标读者,有真实的表达欲望,最终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2017年全国卷Ⅰ则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两次作文题目,关注现实社会热点问题,均设置目标读者群体,注重语言交际实用功能。这是一种高考作文考查新趋向,它要求考生在“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和真切体验”的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而确定恰当的言语表达策略。这对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层级的要求,若要应对这新变化,需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二、高质量网状思考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网状的思考”揭示网内各点之间相互协作、相辅相成、互赢共生的状态,也暗示了思考的复杂性、综合性、交互性、共生性。网状思考上有许多点,点与点之间有着各种关联,这种关联极其复杂: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同时辐射,点点联结还具有必然与偶然生发的际遇,还有点跃迁层面的突变等。网状思考中的多姿多彩的勾连形成了人们思维的千变万化,写作因此而异彩纷呈。网状思考上点的构成,可以包括人们的各领域、各层次、各时段知识或能力的累积,这从一个侧面形成人们认知的品质。点点之间的各种勾连形态,涉及到人们的思考习惯、逻辑经验等等,形成人们认知的另一品质。因此,一个人若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认知背景,再结合严谨的逻辑、敏捷的反应、别具天赋的勾连,那么就可以说他具备良好的以读者意识引领写作的能力,他不仅能对所读文章有恰当地评价,还能在写作过程中自觉用高水平的读者要求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质量的网状思考确实是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对2015年新课标卷Ⅰ中涉及事件的认知,普通考生会直接选择其中一位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表达自己第一念头想到的观点、第一反应生出的态度,多数考生会立意为“敬畏法律,珍爱生命”或是“举报背后亲情在”,亦或是为小陈“大义灭亲唱赞歌”。多数考生会站在这一立场,这是当代主流价值观使然。当然,这些立意角度符合题意,无可厚非。但若是能有更广的思考空间,考生的思考会更具价值。更广的思考空间来自更广的认知:在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中,都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配偶及特定近亲属作证特免权。这与西方传统社会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的法律理念相匹配,并充分体现出法律对亲属作证自愿性的保护以及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更好地维护了亲属之间的伦理亲情关系和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试想,将题目中的社会事件放在这种认知之下去考量,考生关于情与理、法律与伦理的认知会更具价值。回顾让思考升级的过程,我们发现:首先应让某种知识成为你思考网上的点,在思考需要时刻还要能够与此点建立提取联结,此外还应有对这种联结是否恰切的判断能力。网上点、能联结是读者意识的基础,对联结的判断(即预估判断)就是“读者意识”的最本质内涵。

根据演说恢复的思维导图

三、由网状思考到线性表达的能力提升

由网状思考到线性表达的能力如何提升?笔者尝试用“思维导图复原演讲”的方式进行提升训练。《超级演说家》是近来比较热门的节目,里面的演说不仅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而且言辞精彩、布局巧妙。素材本身极具吸引力,加之演讲会迫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应对速度问题,因此成为训练的上佳选择。具体操作以熊昊的 《为时代发声》为例:

1.第一次播放演说视频,侧重感受,统观全局,建立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2.第二次播放演说视频,以关键词形式,尽可能多地按演讲顺序用流程图形式记录演说内容。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应感受演说者思路的线性呈现过程。

3.第三次播放演说视频,对第二步进行补充和丰富。

4.按照自己的记录,试着复述本次演说。

5.根据自己的记录和对本次演说的理解,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再现演讲文稿的论证思路图。

6.从演说文稿的思维导图到演说内容的线性记录,体会并思考:演说者如何安排的用意和效果。

这里的思维导图可以基本呈现网状思考的点,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点点之间的关联,线性记录则呈现演说者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与策略;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就可以领悟以读者接受为导引的选择表达策略的理由。用这种方式来做从思考到表达的过程呈现训练,非常合适且有效。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网状线性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
二维网状配聚物[Co(btmb)2(SCN)2]n的合成、晶体结构和Pb2+识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