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8-07-17闫静
闫静
【摘要】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这些处于认知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提升法律素养和明辨是非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教育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创新法律基础课教学,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法律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从而提出改革法律基础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期待对国内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基础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法律基础课 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32-02
前言:
法律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设立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律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法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同样的法律教学也有着不断完善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暴露出实效性较低的弊端,而为了更好的发挥法律教材体系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课堂上主动参与的能力,就需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使法学体系能够较为完整地为同学展示出来。
一、提高对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学校不应把法理基础课作为公共课程反而忽视,而是要作为专业必修课以突出其重要性,在学习期末考评时要综合考察学生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法律素养在内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多样发展,培养适合新时期教育目标的青年。另一方面,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讲解,要学会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展现给学生生动活跃的课堂授课作业,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应试教育的分数,而应通过日常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评析,着重强调学生的法律基础掌握。
二、教学课程的多样化设计。
1.增强学生的法律基础认知能力。
法律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涵盖法学体系的多个方面,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婚姻法》等多个部门法,这些法律涉及面广,与生活息息相关,整合这些法律知识的内容是完善法律教材的关键。为避免青少年因法制观念不强而误入违法犯罪道路,应着重强调《刑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规定,让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形成对法律的基础认知,从而具备基础的自我判断的能力;能够清醒意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减少对社会和他人的伤害。
2.授课计划与学生的互动。
我國现行法域覆盖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而且其中的法律知识基础磅礴复杂,对于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不小的要求。为了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应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讲解中,比如在讲解《物权法》里面的善意取得制度,教师不仅要把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加以说明,还要设定联系实际的特定情景,使法律的具体内涵变得丰富,形象变得丰满。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抛弃传统的滔滔不绝讲课模式,有选择性地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参与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3.培养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基础的教学将会对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因此,在选取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相应选择。既要体现专业的法律基础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增加对本专业的认知和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了解;还要尽量设计多个法域的部门法,加强部门法之间的联系,促使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三、运用案例辅助教学模式。
以往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难以将较为抽象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解释,这一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占据很大比重。为锻炼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妨使用案例引导教学实践,这样使用典例教学可以充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法条在案例上得到呈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新世纪法制人才建设工作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一批又一批迎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更多关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鼓励学生亲身体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法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仲晓芳.中职生法津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81).
[2]王冬花.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法津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J].成才之路,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