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与胃镜下表现的对照分析

2018-07-17石立华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石立华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结论。方法:选取研究近些年85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的胃镜图像及病理诊断结论。结论85名病患中胃镜图像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发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下部4例,胃中段6例,胃上端75例;病理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发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均处于胃上端处;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合并肠上皮化生20例,伴非常规增生21例。胃镜表现和病理报告诊断之间的重合率为率为4705%(40/8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报告诊断重合率非常差,胃镜的诊断结论利用价值十分有限,实际运用中应当以病理报告为主要确诊方式。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病理报告

【中图分类号】R322.4+4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37-02

一、材料和措施

11常规材料选择近些年进行胃镜诊断且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患85名,其中男病患为49例,女病患26例,岁数范畴 26-65岁,平均岁数51岁。都排除了肠胃溃疡、胃肠恶性肿瘤及其他胃肠病症。患者大多表现为胃肠有饱胀感、不舒服或者巨疼,用餐后加剧,同时还合并有消化异常的病症,例如反胃、食欲不佳、胃胀等,连续几天或者几个月不等。

1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报告原则胃黏膜表现为红白色,白色表现明显,血管可清晰显现;胃黏膜薄弱;胃黏膜不平滑,呈现颗粒状并发溃烂。所有病患都由负责医生进行诊断和说明。

13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首先标本要足够大,达到黏膜肌层,同时伴有炎症反应,黏膜肌上翘,肠上皮化生,腺体减少,淋巴组织增生等病理镜下表现。

14诊断标准依照诊断标准的需要采取5个标样进行常规的活体检查,都需要用10%中性的甲醛溶液标定。诊断准则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相应诊断数据。

15数据处理数值都用EXCEL资料库进行记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研究,胃镜诊断和病理报告重合率的研究使用Kappa同一性检测。

二、结论

(1)85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其中胃下段4例,胃中段6例,胃上端75例;病理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9例,都处于胃上段;慢性浅表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随肠上皮质化增生20例,伴非常规增生21例。(2)胃镜诊断和病理报告二者间的重合率为4705%(40/85)。

三、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其病发与年级、细菌侵入、作息习惯、其他肠胃病及基因等多方面原因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有3个常见的胃镜图像即黏膜单薄而且光滑、褶皱变平坦或者消逝、粘膜表皮呈现颗粒形状;黏膜由原来的橘红色变成了白色;表皮下的血管网络清楚可见,偶见溃烂。经统计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和病理报告重合率为40%~55%,本课题的重合率为4705%(40/85),低于50%,二者间的符合性相当差,大概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①胃镜检查医师在检测时对注气量无检测标准参考,气量过多时,胃部气压过高,胃壁薄化,颜色变浅,血管自然很容易显现而被认为是萎缩性胃炎;②胃颈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表现为多区域性分布,如胃镜下没有获取到发病区域的细胞或获取的细胞太表面或比较少、比较小,或没有到达腺体层,都会带来病理的误诊;③没有联系实际的病例,慢性萎缩性胃有A型、B型两种,第一种十分少见,发病区域大多出现在胃下段和胃中段,患者常出现严重贫血;第二种最普遍,发病区域大多在胃上端。本课题10例(胃下段4例,胃中段6例)胃镜报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案例,病理报告诊断都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由于从形态上的对两种类型的胃炎胃镜判断非常,因此,胃镜判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时,需要联系病患的日常状况和血液检验报告才可以作出判断;④检测医师用石蜡包装细胞时的标准不统一,把发病细胞埋藏到最底部,化验时没有到达发病区域片量数过于少,也会引起病理报告的误诊或者漏诊。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胃镜检查的病理报告精准度也逐渐的提高了,但因为以上原因的干扰,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中的检查和病理报告之间的重合率十分低,二者间的同一性非常差,因此应注重胃内窥镜活检中复杂病症的特性及其判别方式,提升对胃镜检查诊断的精准度。胃镜获取组织细胞时要在发病区域多点采取,最好取2~6个点,检查时需要与黏膜的表面相垂直,细胞的选取需到达肌肉层,同时保证有足量的活体检查数;细胞在行石蜡包埋时,要掌握好细胞埋藏深浅度的同一性,切片需要从各个方位切至少6片;胃镜检查时需要对所有检查细胞进行仔细查看。

活体病理检查对胃部疾病的诊治非常关键,应当依据实际状况和要求进行活体检测。用于实际诊疗时最好夹取两到三块组织细胞,依次在胃上端、胃尾端和胃中间区域夹取活体检测;有问题的病患处另外夹取活体检测。病理诊断原则应按照腺体的下降量为标准,萎缩度以胃部原有的腺体减少量的各三分之一来确定。轻症:原有的腺体量下降不高于固有腺体的三分之一;中症:原有的腺体量下降在固有腺体数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重症:原有的腺体量下降大于三分之二,仅有少量的腺体,偶遇全部丧失。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判断原则: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报告表明原有的腺体减少就可判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无论活体检测样本的腺体数量和大小。医生可依据病理报告并联合胃镜所观察的,最中诊断萎缩的大小。

参考文献

[1]夏玉亭,于中麟胃炎临床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45-50,118-120

[3]陈剑呜,龚飞跃.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胃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6):2045-2047

[4]李晋革,于飞.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2下半月):1130-1131

[5]肖南平,代阳丹,欧阳钦,等.810例次慢性胃炎内镜与病理检查的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2007,l2(4):214-217

[6]滕忠平.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09-110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