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力肺活量测试在高龄患者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2018-07-17黎淑芬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龄患者质量控制

黎淑芬

【摘要】目的:探究用力肺活量测试在高龄患者中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用力肺活量测试的30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肺功能检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300例高龄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限制组以及阻塞组。对300例患者的肺功能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分组。结果:最终确定正常组患者126例,占比为42.0%;限制组患者55例,占比为18.3%;阻塞组患者119例,占比为39.7%。正常组高龄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阻塞组,限制组患者占比最低。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高患者虽然可以部分完成用力肺活量测试,但是其可以达到质量控制标准的占比较低。

【关键词】高龄患者;用力肺活量测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7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 (2018)06-229-02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略小于没有时间限制条件下测得的肺活量。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其中,开始呼气第一秒内的呼出气量为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0),其临床应用较广,常以FEV1.0/FVC%表示。正常人3秒内可将肺活量全部呼出,第1、2、3秒所呼出气量各占FVC的百分率正常分别为83%、96%、99%。FEV1.0正常值:男性约3179±117ml、女性约2314土48ml,FEV1.0/FVC%正常为>80%[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用力肺活量测试的30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肺功能检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300例高龄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限制组以及阻塞组。300例患者中男性177例,女性123例,年龄为85~98岁,平均年龄为(92.7±2.6)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仪器

使用德国耶格公司的MasterScreen PFT 肺功能仪。测试用力依赖性肺活量指标,主要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每Et检测前用3L定标筒定标,室温、室压及湿度作相应的校正[2]。1.2.2测定操作

使受检者保持坐位,与肺量计连接后作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秒钟后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呼气至残气量位,持續、均匀、快速呼尽,重复2次。然后选择最佳曲线进行计算。临床常用FEV1及FEV1/FVC%作为判定指标。

1.2.3用力肺活量测试质量控制标准

①外推容积<5%FVC或<150ml,取最大值;②呼气时间≥6s;③呼气相V-T曲线显示呼气容积曲线出现平台(容积变化≤30ml),持续时间≥1s;④检测次数3~8次;⑤重复性为最佳2次FVC及FEV1的变异<5%或<200ml[3]。

1.2.4分组

根据最终测定结果将300例患者分为3组,正常组、限制组以及阻塞组。正常为FEV1.0/FVC%>80%。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减低,FEV1/FVC正常或增高。残气量减低,肺总量减低,残总比正常或轻度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正常或减低,FEV1/FVC减低,残气量增高,肺总量正常或增高,残总比明显增高。

2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PEMS3.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3结果

最终确定正常组患者126例,占比为42.0%;限制组患者55例,占比为18.3%;阻塞组患者119例,占比为39.7%。正常组高龄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阻塞组,限制组患者占比最低。正常组中99例患者未发生严重的肺部病变,18例患者为肺部肿瘤,9例为肋骨骨折。限制组中36例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12例为肺气肿,7例为气管肿瘤。阻塞组中82例为支气管哮喘,37例为肺炎。

4讨论

FVC是测定呼吸道有无阻力的重要指标。阻塞性通气障碍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由于气道阻塞、呼气延长,其FEV1.0和FEV1.0/FVC%均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如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胸廓畸形等病人可正常,甚至可达100%。

用力肺活量测试对患者的肺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老年人做肺功能检查时,更应做各项检查前准备工作,如戴上义齿、戴上助听器;合理安排检查项目及次序;耐心详细讲解示范,并讲述可能出现的感觉,以解除受试者紧张状态[4]。

参考文献

[1]欧阳钦.临床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6

[2]张二明,孙佳,王艳, 等.高龄患者用力肺活量测试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4):394-397. DOI:10.7507/1671-6205.20130094.

[3]郑劲平.用力肺活量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77-78. 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5.02.003.

[4]朱砚萍,朱惠莉,蔡映云.220例用力肺活量测定的质量评估和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7):497-498. DOI:10.3760/j:issn:1001-0939.2004.07.018.

猜你喜欢

高龄患者质量控制
全麻下高龄患者腹腔手术体温护理对照研究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治疗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