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护理干预体会

2018-07-17李爱华李慧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急诊内科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李爱华 李慧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常规护理。2017年1月~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0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017年存活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满意率高于2016年,2017年转运过程中危象、急诊内科停留期间危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心力衰竭;急诊内科;重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64-01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事件,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良的对象,猝死风险较高,对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为进一步提升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质量,医院尝试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其中男70例、女34例, 年齡(615±84)岁。均为左心心力衰竭。病因:长期透析患者2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80例,其他22例。入院时休克15例。2017年1月~12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其中男75例、女35例, 年龄(634±119)岁。均为左心心力衰竭。病因:长期透析患者3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85例,其他23例。入院时休克14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因、入院时休克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2016年医院急诊内科针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内容为心电图监护、病情监护、吸氧以及机械通气管理、输液泵管理以及输液管理、体位管理,尽量24h陪护,做好应急准备,做好猝死的抢救。

1222017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提高护士应急能力:①组织建立猝死抢救小组,组织进行培训、抢救演练,提高抢救的效率;②提高预测的能力,心电图在猝死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①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发挥家属的干预作用,家属可参与抢救工作,主要为安抚工作、沟通工作,尽快帮助患者镇定镇静,以提高家属的主诉能力,家属可通过握手、抚触、轻吻等方法,帮助患者镇定镇静;②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除家属外,护士也需要发挥心理干预作用,控制心理应激,合理的使用镇静剂,边操作边安抚,善于使用抚触、卧床等方法帮助患者镇定镇静,特别是那些高血压、呼吸循环紊乱的对象,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放松、有节奏的呼吸等方法快速降低心率,减轻患者的心率负担,许多患者在感觉到心动过速后,出现焦虑情绪,心率更快,形成了恶性循环,需要帮助快速的控制心率。

(3)转运安全管理:①分析转运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急性支气管炎的对象,还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支气管痉挛等症状,转运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②分析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如对于存在颈部问题如喉部听诊声音粗大、痰液较多的对象,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需要安排颈脱,对于有明显躁动的对象,容易出现导管脱落等不良事件,需要反复检查是否妥善固定,检查气囊压力,确保外周液路通畅,选择舒适体位,采取保护性措施,对于意识尚可者,抚触、言语安慰;③做好抢救设备的性能检查,特别是过去表现不佳的对象,需要出车前的检查,转运过程中的检查。

(4)躯体不适缓解:①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搭配药包帮助患者入睡,减轻心理应激;②出现气促等症状,按揉肺腧、定喘、天突穴,以缓解胸闷等症状;③主动保温,减轻四肢冰冷感;④反复强调患者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概念,反复说“要相信我们”,强化信念,帮助患者快速镇定镇静;④放下双下肢时,做好支撑,避免患者出现下肢拉拽感。

13观察指标院内死亡率,存活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家属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院内死亡率、护理满意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7年存活患者护理满意率、家属满意率高于2016年,2017年转运过程中危象、急诊内科停留期间危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心力衰竭往往合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同时发生猝死、急性呼吸衰竭等其他致死性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实践过程中常出现护士应急能力不足、转运过程中危象、急诊内科停留期间危象等不良事件、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应激水平较高。为此,医院尝试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2017年护理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尽管院内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但护理满意率上升,危象明显减少,这与患者的应激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有关[2]。

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较复杂,除原发的器质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外,透析、一氧化碳中毒、内环境紊乱等都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在护理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对于那些少见的急性心力衰竭,护理需求可能会有所差异,如一氧化碳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还往往需要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需要重视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管理。在转运、急诊科停留时,危象发生率较高,不仅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医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重视多学科的合作,提高抢救的效率。

小结

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王丽冰.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的诊断与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3):39-40

[2]刘大一, 潘震华, 黎辉,等.强化心率控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1):27-29

猜你喜欢

急诊内科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