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作用分析
2018-07-17唐桂红
唐桂红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耳炎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50),且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8/40),且组间对比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作用十分显著,且可有效降低副作用,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中耳炎;治疗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72-01
在临床上,中耳部分或全部结构的炎性病变即为中耳炎,多由咽部感染以及普通感冒等引起。该病症在临床上可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两类,前者包括胆脂瘤型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而后者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1]。临床针对此类病症,主要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如氯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等[2]。因此即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中耳炎患者,利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2635±517)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0-54岁,平均年龄-为(2725±419)岁。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在治疗前,两组均采用抗生素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并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予以积极治疗,然偶对外耳道以及耳腔内溶液采用硼酸水或者3%双氧水反复冲洗。
对照组给予氯霉素滴耳液治疗,即将患耳朝上,滴2-3滴/次,3次/d,制动5min。而观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即将患耳朝上,滴6-10滴/次,2-3次/d,制动5min,两组均持续治疗2w。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判定依据:治愈:患者治疗后致病菌消失、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炎症消退、耳道干燥;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炎症未全部消退、耳内略有分泌物、耳鼓潮红、致病菌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炎症有所减轻、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致病菌减少、耳内分泌物有所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炎症、耳内分泌物、临床症状等均未改变甚至加重。)及副作用(恶心、头痛、耳痛)。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处理处理,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值检验,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50),且组间对比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中耳炎多发于感冒后,且初期无显著异常,而变动头位时可感觉到听力变化,而患者病情逐渐发展后,其会相继产生耳内闷胀感、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则患者极易发生慢性中耳炎,从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临床在治疗中耳炎患者时,以往主要采用的药物为氯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均属于广谱抗菌药物,其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李斯特菌、肺炎球菌等敏感性较强,但缺陷在于副作用较多[4]。而作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为:组织细菌DNA复制和合成,可对细菌DNA旋转酶活性产生有效抑制,从而发挥显著的抗菌作用[5]。本文的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且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00%,且组间对比P<005。因此可以看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中耳炎的治疗作用十分显著,且可有效降低副作用,因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曰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04):145-147
[2]崔佳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5):68-69
[3]艾則孜·艾合麦提.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50例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58
[4]代红英.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38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81+187
[5]宋广斌,庞博,栾毕.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0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