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菌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2018-07-17梁军林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半衰期合理用药

梁军林

【摘要】目的: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抗菌药物谱中,选取具有半衰期的抗菌药物50种,对其半衰期分布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大多集中在1~4小时范围内,在各类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药物的半衰期最短,大多在1~2小时范围内,中位数为11小时,头孢菌素、氨基酸糖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類、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逐渐增加,中位时间分别为15小时、25小时、3小时、55小时和24小时。结论:抗菌药物种类的不同,其半衰期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用药方案,保障其合理性。

【关键词】 抗菌性;半衰期;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56-01

前言

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规范、用量控制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药物滥用问题频发[1]。以当前的药品监管情况来看,很多种类抗菌药物对于用药方式、用药剂量等,都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2]。而抗菌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难以有效发挥药物作用,而且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患者生命[3]。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此次研究以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差异,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展开探究。以期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1方法

此次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首先通过图书馆借阅和互联网检索的方式,较为广泛的收集了大量与抗菌药物、半衰期、合理用药等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加深对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理解,为此次研究奠定充足理论依据。选择50种具有半衰期的抗菌药物,根据不同时间区间,对其半衰期进行合理划分,借助于SPSS200、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对此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不同抗菌药物种类及其半衰期如下表1所示,在此次调查包含的50种抗菌药物中,根据其类别差异大致可划分为6组,其中青霉素类药物的种类最多,达到14种,头孢类有12中,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类药物分别有8种和6种,此外,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分别有7种和3种,根据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水平进行划分,半衰期时间在1~2小时和2~4小时范围内的抗菌药物种类最多,分别达到19种和16种,半衰期在4~8小时范围内的药物有7中,此外,半衰期时间在0~05小时、8~16小时、16~32小时、32~204小时的抗菌药物分别有1种。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主要集中在1~4小时范围内,氨基糖苷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集中在2~4小时范围内,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普遍较长,大多集中在4~8小时范围内,半衰期时间最长的抗菌药物为磺胺类药物,全部达到8小时以上,最高可达到204小时。

22青霉素药物半衰期此次研究中的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均属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根据其半衰期时间差异进行分析,苯唑西林的半衰期时间最短,为04小时,也是全部抗菌类药物中,唯一一个半衰期时间在0~05小时范围内的,氯唑西林的半衰期时间为青霉素药物中最长的一种,达到了3小时,剩下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时间,大部分都保持在1~2小时的范围内,整体来看,全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中位数为11小时。

23头孢菌素类半衰期头孢素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时间也相对偏低,但是略高于青霉素类药物,主要包含头孢雷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等,在各种头孢类抗菌药物中,头孢匹林的半衰期时间最短,仅有05小时,头孢曲松的半衰期时间最长,高达8小时,整体来看,此次研究所选取的全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其半衰期时间保持在05~4小时的范围内,具体计算得知,其半衰期中位数为15小时。

24氨基糖苷类药物半衰期此次研究所选取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主要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共计8种,其中妥布霉素的半衰期时间最短,仅有07小时,半衰期时间最长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为核糖霉素,其半衰期时间长达8小时,整体来看,较大比例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在2~4小时范围内,占50%以上,半衰期中位数为25小时。

25大环内脂类此次研究选取大环内脂类药物6种,其中包含红霉素、环乙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其半衰期时间大多集中在1~8小时范围内,醋酸麦迪霉素的时间最短,仅有1小时,是唯一一种半衰期时间在05~1小时范围内的大环内酯药物,螺旋霉素的半衰期时间长达24小时,半衰期中位数为3小时。

26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普遍较长,其中包含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和司氟沙星等药物,其中氟罗沙星的半衰期时间最短,仅有2小时,而半衰期时间最长的喹诺酮药物为司氟沙星,其时间达到16小时。整体来看,全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中位数为55小时。

27磺胺类此次研究选取的磺胺类抗菌药物共有三种,分别为磺胺嘧啶、磺胺异恶唑和磺胺多辛,该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较长,而且跨度较大,三种磺胺类药物中,磺胺异恶唑半衰期的时间最短,仅需9小时,而磺胺多辛的时间较长,高达204小时,整体来看,磺胺类半衰期中位数为24小时。

3讨论

调查结果发现,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最低可达到05小时,最高可达到204个小时,较大比例的药物半衰期集中在1~2小时的范围内[4]。根据抗菌药物的类别差异来看,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其中青霉素的半衰期中位数为11小时,头孢菌素的半衰期中位数为15小时。对比之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稍长,为25小时,大环内酯类的半衰期中位数为3个小时,喹诺酮类药物为55小时,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中位数最高,可达到24小时[5]。

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当抗菌类药物使用4~6个半衰期后,药物成为可在患者血液中趋于稳态浓度,此时,血药浓度与靶器官药物浓度存在直接关联。当抗菌药物半衰期为2小时,采取等剂量分次给药的方式,需要经过12小时后,患者体内药物成分可达到稳态浓度,注射方式应选为静脉注射,保持匀速注射。若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在4小时左右,需要24小时可达到稳定浓度,不仅如此,药物经由患者血液进入器官过程,会延长药物趋于稳定时间,因此,在抗菌药物半衰期较长的情况下,通常不会采用静脉注射等方式予以使用。此次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衰期大多保持在2小时以上,部分药物的半衰期时间可达到16小时以上,相较于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时间更长,达到稳态所需消耗的时间更长,药物峰值时间通常需要用药数周后才能达到,为了加快该类药物的浓度峰值时间,可通过负荷剂量法实现[6]。在抗菌药物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其半衰期不同,适当调整使用方式,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为术前1小时,在手术开始后4小时,进行二次给药,如药物半衰期时间较长,可避免二次给药。根据药物半衰期长短差异,半衰期较长药物可通过负荷量法使用,半衰期较短类可利用静脉注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某院15000张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其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02):223-225

[2]郭萍萍.不同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4):182-183

[3]许锦,王庆阳,刘彬,李炯.某院住院癫痫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03):37-41

[4]蔡青.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7-8

[5]陆明霞.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31):9+11

[6]李冬云.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研究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296-297

猜你喜欢

半衰期合理用药
基于语言学中文学术图书的半衰期分析研究*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文献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