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
2018-07-17马玉田
马玉田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更优。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发病率较高,是困扰老年男性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病理机制为前列腺细胞增多,加大了前列腺体积,对尿道进行压迫,从而导致患者排尿异常[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57~74岁,平均(67.3±1.4)岁;病程4个月N 10年,平均(5.3±1.7)年。观察组年龄58~83岁,平均(69.4±1.1)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5.9±1.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因夜尿增多、尿频和进行性排尿困难到我院就诊;经由尿动力学诊断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明显的手术适应证[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全部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使用我院前列腺电切镜,经由尿道进入治疗部位。如果患者前列腺增生位置主要集中在中叶,则医生选择膀胱颈部5~7点位置,以此为起点指精阜近端切开,将其作为标志,并将其之间的腺体切除,随后切除患者两侧叶和顶部腺体。在切除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将切除的碎块组织放入膀胱,待手术结束后自尿道,利用冲洗器将上述组织清除。结束后再次置入电切镜,对创面进行修整,并保证止血的彻底性,手术结束后放置尿管,时间5d。②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麻醉方式及体位与对照组相同,电凝功率和电切功率设置60 W和120 W,电切镜经尿道置入,并利用葡萄糖液进行冲洗,切除方法和对照组相同,操作范围同样为膀胱颈至精阜,深度以到达前列腺包膜层为宜。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②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③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继发出血、尿道狭窄、暂时性尿失禁。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f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现阶段,我国老年男性人群中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多出现尿急、尿痛等症状,使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大多数良性前列增生患者而言,临床治疗多以手术方式为主,但传统手术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术后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且近年来医学界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二者具体治疗情况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能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本次研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患者术后IPSS评分和Qmax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可见此手术方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过程中,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效果显著,相较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理想,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斌,郑嘉欣,张开颜,等.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不同质量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8):608-612.
[2]刘小勇,陈胜龙.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4,26(6):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