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审慎视角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2018-07-17谢司阳

时代金融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宏观金融市场跨境

谢司阳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02)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

宏观审慎监管是后危机时代的新产物,同时,宏观审慎监管也是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具有一定动态性调整的监管模式。通过对逆周期进行监管是宏观审慎监管最重要的特征。宏观审慎监管以金融业整体为监管对象,以系统性风险内生为前提条件,重点关注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采用逆周期监管工具,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管。

目前,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二是流动性相关工具,三是资本管制措施。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补充,并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得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维护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几点原则

(一)突出央行的主导地位

在构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首先应该明确审慎监管的主体,是一个关键问题。我国应该确定央行在金融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做好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使得央行和各监管部门即做到统筹兼顾,又做到分工明确。以确保央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一致性。

(二)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及管理

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不等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这一点次贷危机中证明了这一点。系统性金融风险将直接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所以,在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应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及管理。

(三)监管领域进一步扩大

金融监管导致金融创新地不断加速,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各种期权、期货以及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不断上市。我国金融业中,影子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金融机构通过衍生金融产品规避现有的管制。而这些衍生金融产品流动性强,风险大,给我国的监管带来一定的挑战。在构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方式,加大监管范围和力度。以防止短期资本流动对我们金融市场的冲击。

(四)加强逆周期的监管强度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候,应该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在经济放缓的时候,采取适度的放松政策,以达到逆周期调节的目的。

(五)协调宏观审慎监管与一些宏观政策间的关系

宏观审慎监管与宏观政策既相互独立,又需要协调。两者既互相冲突,又需要互为补充,以维护我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在构建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我国应该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经济政策进行很好的配合,以建立全面系统的审慎监管框架。

三、构建我国宏观审慎框架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一)丰富和优化多样化的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政策工具

宏观审慎的措施类型可以分为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主要起到限制资本流入与流出的作用。其具体的实施如何取决于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初步的政策工具框架设计见表1。从长远看,以数量型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带有一定的资本管制色彩,而资本管制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建议以价格型工具为主导,以数量型为补充。

(二)宏观审慎政策需要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使用

巴西在不同的宏观金融环境下实行了宏观审慎监管,其作用完成不同,这就说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需要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搭配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控制税率和政府支出,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汇率政策控制开放经济下的宏观均衡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宏观经济情况,通过汇率、利率、银行信贷等渠道来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完善金融市场,增加融资渠道,加强对短期异常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加快汇率形成机制,为开放经济下宏观均衡创造良好条件。

(三)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强事前监管

随着我国资本账户的逐步放开,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更加频繁,受利率、汇率、避险情绪及预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预警体系指预先发出的警报,通过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形成预警体系。金融开放体系包括国际收支、直接投资(如FDI流入增长率、外资依存度、ODI流出流入增长率)、和资本流动性等指标。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计算噪音信号比例,对外汇市场进行压力测试等计量方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并加以监管。

(四)稳步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确保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

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过早过快地全面开放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使得国际游资大规模自由地流入流出,导致汇率和股价大幅下跌,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因此,我国在金融国际化过程中,对资本账户的开放既要积极主动、加大力度,也要小心谨慎、循序渐进。重点加强对银行业短期外债数额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确保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资本金融项目的开放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减少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的重要防线和根本途径是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和健全制度安排。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业为主体,间接融资为主。我国应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让我国的金融市场有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供投资者选择和规避金融风险。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投资者金融素养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金融发达程度的一个主要指标。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对投资者的教育,不能因为业务赢利的需要而减少对投资者的教育,完善信息披露等制度,从而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

(六)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球化在加速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扩大了危机的传播范围,加速了危机的传导速度。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冲击力度很大。鉴于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在资本流动管理规则上协调与合作,减少政策上的冲突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第二,积极开展国际间、区域间的货币合作与金融监管,建立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定期磋商机制。第三,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增加政策透明度,高质量的信息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从而减少羊群效应,减少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性。

猜你喜欢

宏观金融市场跨境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宏观与政策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宏观
宏观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