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18-07-17周丽霞
周丽霞
一、当下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是很准确。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后,做不到项目预算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据了解许多地区县级的部门预算,包括项目预算才刚起步,有的单位认识不到位,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编制项目预算时,根本没有相关的测算数据,没有经过专家论证、评审,仅靠大致预测来编报项目预算;有的单位是缺乏工作预见性,编制的项目预算与实际的工作计划严重脱节;有的是由于地方财力紧张,对于部门上报的项目预算资金无法足额保证,而是以“切块资金”列入预算等等,综上种种原因,在执行预算时,会出现有的项目严重超支,有的项目资金结余过大,有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导致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支出,或者年终突击花钱,同时可能出现需要开展的项目因没有纳入当年预算而要追加,造成项目支出完成情况与年初预算存在很大的差异。
2.专项资金配套不是很到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上级政府下达给地方的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各级财政按照比例配套,然而一些贫困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困难,不能按要求拿出相关项目的配套资金,但是又舍不得退回专项资金,因此会出现要么私自将配套改为自筹,要么精简项目缩小工程量,或者甚至弄虚假配套等问题。
3.专项资金滞留在多个环节。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尤其是在专项资金支付上的链条是比较长的,在这漫长的资金支出环节上,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不规范,致使专项资金在很多环节,比如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等,都可能出现滞留,一般滞留时间越长,这些专项资金就会有着更大的被挪用的风险。
4.专项资金监督理念滞后。目前专项资金监督的方式落后,一些突击专项检查和日常监控较少,主要采取传统的财务审计事后监督,重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审查,不重视政策执行和绩效评价,不问效果,没谈效益,不能在管理体制机制层面查找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而仅仅简单指出问题。也就是说要么对已产生的错误无能为力,要么花费更多的钱来弥补或纠正已产生的错误,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监督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从源头和过程全方位上防范、减少和杜绝违纪违规、损失浪费、绩效低下等风险隐患的作用。
5.专项资金结余管理不规范。由于工作计划调整、政策变化或自然因素等原因导致有些项目无法实施而终止,或者项目已完工专项资金仍有结余,年终决算时,有些单位没有把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分开,而是汇在一起纳入“结余”科目,无法明确专项资金结余,来年混用结余资金,甚至用来弥补经费。有些单位虽然知道专款必须专用,但不及时清理,致使专项结余资金长期挂账。有些单位领导认为都是用于项目建设,将专项结余资金任意调配来弥补其他项目资金缺口。
二、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细化预算编制
第一,各级政府要制定中长期财政计划,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至少应从跨年度角度考虑年度预算编制。各部门编制预算时,必须以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优先考虑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符合国家财政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项目。第二,加快建立项目库,进入项目库的项目的申报、审核和管理要有明确的条件和规定,本级财政专项资金都要实行项目库管理,将项目库作为申报财政专项资金的唯一入口,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编入年度预算。第三,项目预算的编制要遵循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和绩效性的原则,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力求数据真实准确,先保证基本支出,然后安排项目支出,根据财力情况,按轻重缓急,先考虑重点、急需项目,后考虑一般项目。
2.完善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强化财务控制意识
一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在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上,要突破部门之间的利益界限,破除部门所有、部门支配的观念,对资金用途或对象相近且又是不同部门管理的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实行综合使用,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理顺部门职能职责。要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分工,理顺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职能职责,落实到专项资金从分配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从而加强部门之间协作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积极探索“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跟踪监管机制,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资金监管体系,对专项资金投资项目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同时创新监督方法,规范检查行为,为专项资金的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四是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财务人员要更新职业观念,不能把财务工作简单地理解为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锻炼成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切实履行好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
3.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强化绩效管理
随着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大力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要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第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制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办法,推动财政、审计、监察、项目主管单位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及综合性的绩效评估,并启动绩效管理问责机制。第二,强化部门、资金使用者的绩效和责任意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结束,主管部门应牵头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各部门应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要我评价”的被动认识转化为“我要评价”的主动实践,通过借助社会专业力量规范有序开展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公信力。第三,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对于重视专项资金管理的单位,比如在节省资金方面和项目进度、重大事项报告等执行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进行奖励。反之,对于不能满足评价要求的部门,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处罚,比如对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骗取财政专项资金的部门,实行“黑名单”公告制,情节严重的,限期取消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资格;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前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针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出现比较突出的问题,积极努力去完善专项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财政专项资金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