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国企融资管理的创新研究

2018-07-17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融资资金政府

冯 霞

自建国初期,国有企业便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增强经济综合实力,还是保障改善社会民生,都能切实发挥促进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地方国企数量高达9万余家,占比60%,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方国企存在的问题越发突出,效率低下、产权不清、高度集权等,改革创新任重而道远。融资管理指的是企业向内外部筹集所需资金的活动,虽然是改革创新的可行之道,但同时也是地方国企一直存在的诟病。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必须改革创新地方国企的融资管理,不断规范融资行为,以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一、融资管理对地方国企的意义

(一)宏观层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四十余载,现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成为国家层面的当务之急。2015年8月24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投资融资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由此可知,融资管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行之举,能够为改革的开展切实提供资金保障和第一推动力。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讲,融资管理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中观层面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与央企有所不同,地方国企设立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社会进步。在我国,地方经济有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发展快速的,也有如甘肃、贵州、新疆等发展落后的。如此之大的经济差距,除却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外,地方国企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北上广的地方国企规模庞大、实力雄厚,而甘肃、贵州等区域的地方国企规模狭小、实力薄弱。通过融资管理,不仅可以扩大地方国企的规模和实力,而且能够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出力。因此,从中观层面而言,融资管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微观层面的缓解资金压力

在我国,地方国企不同于央企,后者由中央政府管理监督,历史悠久,业务垄断,资金庞大,而前者隶属地方政府,成立时间较短,行业竞争激烈,财政资金有限,其资金压力相当之大。融资管理通过合理的管理活动,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题,缓解资金压力,提高地方国企的实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融资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其实际意义不言而喻,不仅能规避资金短缺,降低整体风险水平,还能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二、地方国企融资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观念思想落后

首先,成本观念缺乏。在开展融资管理时,部分地方国企缺乏成本观念,忽略资金成本与收益的配比,融资时一味地以完成资金量为标准,盲目筹集资金而无视成本的高低,融资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次,风险意识淡薄。这是地方国企思想观念落后的一大表现,为了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无视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疏忽资金使用率的高低,对资金的用途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频频发生。再者,依赖心理过重,这里的依赖心理指的是对地方政府的依赖。众所周知,地方国企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财政资金是地方国企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使得企业对政府存在较强的依赖,反映到融资管理中就是不积极筹集外部资金,过度依赖国有资本。最后,反抗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最大的阻碍莫过于心理的反抗,而且还是全面的反抗。对于地方国企而言,融资管理体系根深蒂固,要想创新改革,必然会遭到员工的反抗,进而影响融资管理的创新,一是因为既定的工作模式已然习惯,二是因为创新改革可能会损害自身利益。

(二)战略规划欠缺

为了应对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我国地方国企逐渐实行“政企分开”,其融资管理的市场化成分随之增加,但政府的干预和导向一时难以消除,仍在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筹资途径,还是资金结构,政府都影响着地方国企的选择,使其融资管理存在行政化的倾向。当地方政府资金充裕时,其财政资金能够满足地方国企的资金需求,地方国企无需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融资缺少充分的主动性;当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时,地方国企成为其融资平台,向外大力筹集资金,但由于地方国企资产规模有限,一下子举债太多、负担过重,经营难以持续,再融资也变得困难。另外,我国国企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政府对国企改革的指导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拄着拐杖走路,融资政策制度朝令暮改。对于地方国企而言,中央政府颁发的统筹性政策必须遵守,而地方政府制定的针对性政策也要理解,这无疑加大了政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此外,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理,力度过大,时间紧迫,导致地方国企一时难以应对,长期的融资战略无法布局。

(三)融资渠道狭窄

按来源分类,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就内部融资来看,大多数地方国企是公共政策性和特定功能性企业,在社会建设中承担着政府的任务,具有公益性质,基本靠财政资金运营,加之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足,内部融资的空间相当有限。就外部融资来看,银行借款是地方国企的主要融资渠道,但由于诸多原因,地方国企的这一融资渠道也存在高风险。首先,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不足,公共政策性企业甚至常年亏损,部分企业承担着政府项目的建设,形成短贷长用的不良局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银行基于此不愿为地方国企提供借款。其次,地方国企的资产多是无偿划拨的国有资产,其价值不高,当银行要求提供抵押品时,地方国企所能提供的合格抵押品有限,筹集到的资金也随之降低。最后,因为地方国企由地方政府管理监督,当企业发生担保业务时,需要政府审核批准,但由于审核流程较长,手续繁琐复杂,而银行又有授信期限,往往会错过融资机会。

(四)管理体系匮乏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在众多地方国企中,虽然大部分建立了融资管理制度,但并非所有制度都完美无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点问题。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融资申请、审批流程不规范,对融资政策选择、长期借款管理等规定不完善,使得地方国企的融资管理缺少制度指导,而无法顺利且有效地开展。第二,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地方国企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功能弱化,对融资管理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难以将违规操作防范于未然,融资管理存在高水平风险;在地方国企外部,主要由政府承担监督职责,社会公众的监督角色未发挥作用,很难看见公众的身影,其参与度有待提高。第三,信息系统待改进。在数据化时代,信息系统的作用举足轻重,无论是增强管理效率,还是提供决策依据。然而,部分地方国企没有专门的融资管理系统,就算是有,也存在系统稳定性差、功能板块不齐全等问题,而融资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契合度低,融资数据的传递存在脱节现象,无法达到实时共享目的。

三、地方国企融资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树立先进观念思想

观念思想是实践行动的基础,是改革创新的重点,必须树立先进观念思想,为地方国企融资管理的创新筑好基石。建立成本观念,注重资金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在筹集资金时考虑成本水平,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盲目筹资,严格把控融资过程。同时,地方国企必须关注资本结构和资金使用率,合理规划资金用途,树立“举借有度、偿还有方、管理有序、风险有控”的风险意识,以免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另外,不能过分依赖财政资金,要提高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做好员工创新改革的心理建设。

(二)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一方面,为了减少政府对融资的干预,地方国企应当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引导融资管理向市场化迈步。无论财政资金是否充裕,地方国企都应当积极融资,且注意融资的力度和适度,不能成为不良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充分收集融资信息,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在统筹性政策下兼顾针对性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要审时度势,根据内外环境以及发展趋势,对融资管理的目标、渠道、方式等内容进行长期的战略规划。

(三)全面拓宽融资渠道

其一,加强内部融资。虽然地方国企靠财政资金运营,其内部融资空间较为有限,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运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可以拓宽地方国企内部融资的空间。其二,完善外部融资。为了筹集更多的外部资金,地方国企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贷声誉,维护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尽可能多接触金融机构,尤其是本土银行。同时,短长期借款并非唯一的融资方式,地方国企可以多加了解金融产品,开拓诸如票据、租赁等融资渠道。

(四)完善融资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岗位职责,规范融资申请审批流程,完善融资政策选择、长期借款管理等规定,以此为地方国企的融资管理提供指导。其次,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督,强化地方国企的内部审计功能,将违规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与之相应,外部监督的强化通过社会公众实现,增强事务所审计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透明度。最后,改进信息系统。地方国企应引入专门的融资管理系统,在统一模板下根据业务特征等因素加以调整,对数据的传递建立追踪机制,一旦发现传递脱节,便立即处理并归咎处罚。

综上所述,随着国企改革的有序推进,地方国企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唯有理解融资管理的深层意义,针对不足之处,从观念思想、战略规划、融资渠道、管理体系四方面,给予相应的创新对策,才是地方国企实现创新改革的有效之举。

猜你喜欢

融资资金政府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