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成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18-07-17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13102卢正华
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13102) 卢正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乡镇成校,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好成校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的做法如下。
1.搭平台,聚力成校服务新动能
服务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成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成校搭建三大平台,聚力服务新动能。
(1)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协调平台 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职能部门的配合是成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首要前提。建立分管领导牵头,成校、劳动保障、工办、团委、农办等部门参与的定期协商机制。一是与农办、工办、劳动保障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对接,建立项目合作机制;二是通过每周走访不少于3家企业和村社,建立常态联企联村机制。通过协调平台,从而加强对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
(2)强化职成联手,搭建合作平台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借力长兴职教中心、技师学院的实训设备、师资力量,搭建培训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与职业素养培训等合作项目,实现全员、全程、全面覆盖。如,满足镇工业集中区转型升级下企业对高技能电工的需求,利用职教中心先进的电工实训设备和优秀师资,为企业培养一批高技能的电工人才。
(3)借助优势资源,搭建基地平台 乡镇成校势单力薄,仅依自身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办学理念,借力社会上人才、设备、设施等资源,寻求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如,与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长兴丝绸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纺织挡车工校外培训基地,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再如,针对桐昆集团恒腾公司对电工、电焊工、叉车工需求量大、招工难的实际,利用该企业的设备,实施了“随到随学”的滚动教学模式,解决工学矛盾。校外实训基地解决了成校培训成本低的同时,也赢得了学员和企业的好评。
2.找结合,打造成校培训新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是现代产业兴旺的根本。
(1)结合规模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电大长兴分校等院校密切合作与联系,动员当地农民企业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产业发展和自身需要,参与到园林绿化、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等涉农专业学习深造,培养农民大学生、农民经纪人和种养能手,成为农业创业的骨干、技术的能手和致富的领头人。如中法农业董事长周晨光退伍后创办了中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上大学和自身的实践,成为猕猴桃种植的土专家,为周边农户带来技术和经营之道。二是实施农科教项目。一方面通过科技的不断创新助推项目产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依托农业公司的技术力量,产教融合,通过示范、引领、培训农民,推广农业科技,培养现代农业实用人才,带动一方农业集群发展,培育职业农民。三是落实农函大教育培训。农函大是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的有效载体,也是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平台。在落实农函大培训时,要推出符合有利于或有助于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的培训专业。如了解玉山果生态农业公司需要懂香榧种植的人员后,成校开设了香榧种植技术培训班,不仅为企业培养了种植人员,也提升了培训人员种植香榧的热情。
总之,紧紧依托县职成教联盟、农民学院和农民专家讲师团,立足当地农业产业的新发展和新需要,创新培训机制,培养农民大学生、农民经纪人和种养能手,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种养技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力支撑。
(2)结合工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乡镇成校应预判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和新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一是优化技能培训。开发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的培训专业,服务企业和群众。如,针对当地粉体和耐火两大传统产业“上大压小”“机器换人”,企业急需培养懂数控的技术人员,成校及时组织重组后的粉体企业和耐火企业40余人到长兴技师学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数控技术培训。针对县委县府提出的“电商换市”“互联网+”,大力推动线上交易和农村淘宝项目,近两年成校开展网创实训和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培训5期,参与人数近300人,为青年网上创业,企业网上营销培养实战性人才。
二是建立技能培训基地。成校根据本区域工业产业的优势,建立相对成熟的技能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高端技能人才。如,针对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和电商配送基地,建立现代物流技能培训基地。
3.创载体,焕发成校育人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通过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从而寻求更美好的生活。
(1)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社区治理等时代主题,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组织元宵彩灯迷、中秋话团圆等百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社区教育活动。二是通过大张旗鼓树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个人的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全民学习氛围,创造全民学习机会。多措并举营造“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型氛围。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陶冶居民的高尚情趣,抵御不良思想文化,重塑健康向上的乡风、村风。
(2)推进“家文化”宣教活动 “家和万事兴”。成校致力于优秀家训、家规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教育,以及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化等传承和培育,如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故事”“美丽家庭评比”等活动,深入推进“修身齐家,友爱互助”家风的形成。如通过“百姓讲故事”“民间技艺大比拼”等,深入推进区域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3)开展送教进文化礼堂围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立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积极开展民主法制、思想道德、资源环保、移风易俗、致富技能、休闲娱乐等讲座进文化礼堂行动,为居民创造学习有去处、情感有交流、精神有寄托的活动平台,提升全体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