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短波

2018-07-17

新农村(浙江)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用型蚕茧中国农业科学院

三熟制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成功克服了早熟油菜单产偏低、抗病性差和抗倒性差三大技术难题,成功选育了能满足双季稻区冬季生产的极早熟油菜新品种“阳光131”,实现了三熟制早熟油菜单产147.7千克/亩,比传统品种翻了一番。平均生育期仅173天,品质达双低油菜标准,抗菌核病能力强,抗倒伏适宜机收。该新品种的育成,可有效缓解我国食用油紧缺问题,减少对国外油料的严重依赖。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我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启动

最近,由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指导,中国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和江苏省兴化市主办的中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于6月2日在兴化启动。

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组成的智能化农机团队参与了当天的试验启动仪式,并演示了旱耕机、打浆整平机、插秧机、施药施肥机以及收割机的无人作业。多种无人农机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加入传感器和控制器,利用嵌入式系统进行现场路径规划和作业控制,并依靠通信技术完成数据传输。

随着融合传感、精密导航、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中国农机装备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国内首株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株研制成功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利用专利“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应用”的技术方案,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株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株。通过安全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证实该弱毒株对妊娠母猪、仔猪等各年龄猪只均安全且无副反应,为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在国内外首次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弱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定,发现其具有独特的分子标记,该分子标记可用来鉴别诊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强、弱毒株。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网

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破解

最近,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团队牵头的多个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为研究山茶属植物的物种进化、茶叶风味物质形成机理与品质调控、分子育种等奠定了基础。

研究团队以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中国种)为材料,用二代和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采取杂合组装策略,获得覆盖基因组93%区域的高质量序列草图,注释出33932个高可信度的茶树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后,首次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

摘自《人民日报》

浙江大学培育出全国首个实用型彩茧品种

最近,由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玉银教授团队研制的全国首个实用型彩色蚕茧品种“金秋×初日”,经过十多年选育,于近日亮相。

研究团队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创立了家蚕红、黄、绿、粉、桔等天然彩色茧的系列基础品种;通过目标导入,采用回交、杂交等育种手段,定向选择培育出了全国首个实用型彩色蚕茧品种“金秋×初日”。

该品种结出的蚕茧色彩金黄,鲜艳夺目,茧形大而匀称,产量高、丝质好。蚕茧的色素含有类胡萝卜素、黄酮等多种功能性活物质,有抗真菌、抗氧化、防紫外线等优良特性。彩色茧缫丝后不需后期化学染色。

(浙大)

(本栏编辑:江 平)

猜你喜欢

实用型蚕茧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蚕茧与飞蝶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卖蚕茧
高职院校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