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盐农业『两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7浙江省海盐县农办314300陈建平朱永光

新农村(浙江)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产品生态农业

浙江省海盐县农办 (314300) 陈建平 朱永光

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下简称“两区”),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3.9万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园区亩均产出高于周边农户32%,农业“两区”成为粮食高产示范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两区”成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区;区内拥有农机合作、植保合作、供销合作、劳务合作等专业合作社116家,占全县合作社总数的40%,建立了涉及机耕、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烘干等专业服务组织,服务总面积40多万亩,“两区”形成了统一服务的集聚区;土地流转在全省率先实施“三权”分置,推出首款承包经营权抵押金融产品,“两区”成为农业综合改革的先行区。

1.主要举措

(1)在创新上做文章,激发“两区”建设活力 一是着眼于规划的整体性。把规划作为集聚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将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从长远角度谋划空间管控,从现实路径盘活土地资源,从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布局产业业态。把土地整治作为优化“两区”发展环境的抓手,同步实施田、水、路综合整治,拓展耕地3 425亩,提升了规模化经营水平。以现代农业综合区为核心,将集聚区打造成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功能齐全、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二是着眼于培育的精准性。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向“两区”集聚。突出抓好金融支农,全省首创农村“三权”基金;为家庭农场发展量身定制系列保险产品。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与院校合作,实行“两区”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大学生到集聚区创业,对符合条件的三年内给予7.5万元奖励,累计已有54名大学生创(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

三是着眼于市场的导向性。适应消费者对农产品生态环保的新需求,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累计培育了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3家,合作社248家,家庭农场530家,“膳博士”猪肉和“万好”蔬菜品牌具有较强影响力。

(2)在融合上做文章,不断提升“两区”建设层次 一是以打造全产业链为抓手,提升农业效益。立足产业体系整体谋划,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畜禽、蔬菜、水果等区域特色主导产品,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红地球葡萄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设施芦荟基地等。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培育了青莲、万好、万奥等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农企对接、农商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开辟网上、网下农产品交易,引导经销商和经纪人向实体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是以“互联网+”为引领,开辟农业新路径。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集聚区信息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畜禽水产养殖、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达到11%。把“农村电商惠民工程”列为实事工程,首批建成34个农村淘宝站,3个村跻身“中国淘宝村”。推广使用二维码,初步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三是以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把农业公共服务作为集聚区建设的重要保障,着力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项与综合相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标准化服务,制定了农业社会服务管理规范,加强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服务管理。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向全产业链拓展,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技术、农资配送、金融保险等多项服务,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体化。实施公益性服务,政府购买测土配方、农作物秸秆、病死动物和畜禽粪便处理等服务。

(3)在生态上做文章,不断提高“两区”建设品质 一是着力打造美丽田园。把美丽田园作为集聚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治水拆违植绿,打造“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浇”的美丽田园。做好“建”的文章,2015年以来,投入8.4亿元,优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好“绿”的文章,结合平原绿化,高标准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做好“游”的文章,依托集聚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产品供给,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了“八鲜采摘游”等旅游产品,打造了万奥农庄、世界名猪文化博览园等旅游平台。

二是着力推动生态循环。坚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集聚区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为原则,构建了大、中、小三个生态循环链。在集聚区内,产品相互供给、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保持了总体平衡,形成大生态循环链;在产业内部,引导上下游主体间开展合作,促使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中生态循环链;在生产环节,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形成小生态循环链。目前,已培育友邦肥料、丰义牧业等18个生态循环示范主体和“秸秆—湖羊—果树”“稻鳅立体种养”等多种模式,集聚区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三是着力强化污染防治。坚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集聚区建设的重点,将农田保洁等纳入“四位一体”保洁机制,确保实现“一控二减四基本”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农牧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措施,累计实现化肥减量30%,农药减量65%。推动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生猪存栏数从100余万头下降至目前的5万头,实现了散养户全面退养,规模养殖场提标整治。探索生物质燃料、湖羊饲料等多种处理模式,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2.两区”建设中的短板

(1)要素短板 一是设施化程度不高。粮食生产功能区中,一等田占比只有25%,现代农业园区中设施农业不到19%,全县设施农业2.79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不足9%。二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占耕地总面积的51.8%。土地流转10年以上的占29%,20年以上的仅占0.2%。三是投入强度不高。全县直接用于农业的投入比重不高,来源不广,县财政每年的投入基本维持在3 500万元左右。

(2)产业化短板 一是“龙头弱”。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仅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龙头企业也仅24家,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二是“链条短”。加工企业多、流通企业少,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三是“融合浅”。在数十个农业细分行业中,真正形成全产业链的不多。

(3)供给质量短板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不高,往往增产不增收。加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品相、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丰富的农产品。

3.“两区”建设的思考

(1)从土地、产业、投入三个要素入手,推动“两区”集聚发展 一是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推动“土地集聚”。要深化土地确权赋权活权改革,让农民在土地租金之外,获得产业链增值收益。要完善县、乡镇、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强流转组织、协调、服务,推进整村整组整畈连片集中长期流转。二是以“产业合理布局”为导向,推动“产业集聚”。要按照全县“一个盘子”“一本账”的思路搞好农业规划,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别是农产品主产区规划,加强农业开发方向和空间管制,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明确不同区域发展重点,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凸显的农业产业带。三是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导向,推动“投入集聚”。涉农财政投入要加强整合、优化配置、精准投向,从“碎片化”走向“整合化”,保障“两区”和“一区一镇”建设,提高财政的投入比重。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等抵押贷款,扩大保险覆盖面和品种,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2)从产业链延伸和功能拓展入手,推动“两区”融合发展 一方面,加强纵向布局,拉伸产业链条。要“扶大扶优”,探索实施农业名企、名牌、名家“三名工程”,着力培育实力强、成长性好、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引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企业、基地型大项目,加速形成若干全产业链。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布局,推动功能拓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区”不仅是“粮地”“农地”,也是“湿地”“绿地”。在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农业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以及美化田园、呵护山水的景观功能,使农业与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3)从调结构、定标准、打品牌入手,推动“两区”共享发展 一要做深做透“结构”文章。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的趋势,增加销路好、效益高的农产品生产,建立“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的正向机制。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科学开发各种农业资源,增加生态产品和旅游产品供给。二要做深做透“标准”文章。大力推进“标准化+”农业。一方面,要按照农产品质量“产出来”的要求,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行“一品一策”模式,加快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按照农产品质量“管出来”的要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面提升海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要做深做透“品牌”文章。品牌农业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原点,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品牌营销为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利用特色农业强镇平台,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建设农业区域品牌。下大力气宣传推广,加强品牌管理,创建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