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策略
2018-07-17何小华
何小华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中心小学,安徽宿松 246500)
引 言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已有的经验、能力、志趣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因材施教[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和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层教学,尽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分层教学中,练习是关键环节,教师应巧妙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而提升分层教学的质量。
一、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和个性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水平等也因此而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练习题,从而使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均得到满足。要让每位学生经过努力学习之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
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基础版:40×0.36×0.25,1.26×101;升级版:(25.6×0.2)×50,0.25×3.12×2×4;综合运用版:(100-2)×0.78,25×3.4+25×0.6;发展版:23×8×0.25×0.4×125,2.45-0.3×24.5-6×0.245。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题目版本进行运算,可尝试挑战难度大的版本。
以上设计的练习题分为4个层次,难易程度不一致,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符合自己能力的算式的答案,每一层级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解题的快乐,学生均有成就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和练习目标时,应以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为基本的出发点,所设计的目标尽可能体现各种教学知识之间的层次性以及协调性;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练习。
以“分数除法”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就是分数除法”这一知识点,告诉学生A除以B等于A乘以B的倒数;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算式进行运算。教师可通过以下例子进行分层教学。
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把 6个西瓜平均分成2等份,那么每份共有多少个西瓜?”教师问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就通过“6÷2=3”这一算式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发问:“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那么每份有多少个西瓜?”学生思考片刻后列出“1÷2=?”的算式,学生回答教师:“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半个西瓜,应该是个西瓜。”教师答道:“非常好!若是再把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呢?每份又应该是多少?”有学生回答:“刚才老师说过,A除以B等于A乘以B的倒数,那么就等于教师道:“这位同学记住了老师刚才说的话,太棒了!现在老师让同学们猜一猜之间有什么规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猜测以及计算,一步步地验证,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A(任何一个数)除以B(另一个数),实际上就是A乘以B的倒数,不管A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这种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习效果更好。
三、练习设计富含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练习的兴趣
《论语》有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趣的人,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推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2]。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设计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将数学学习视为乐趣后,即使没有教师的时刻督促,学生也会自发自觉地投入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随之提高。
以“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为例,为锻炼以及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一个数的部分倍数朋友以及这个数的所有因数朋友,接着让学生找出第二个数的倍数与因数朋友,最后让学生找出这两个数之间共同的朋友。这种由浅至深的游戏设计,与学生的“跳一跳摘果子”的心理很贴切,学生的兴趣较高。在游戏中,学生也认识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有限而倍数个数无限。在充满趣味的游戏环节的推动下,教学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可以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更好。
四、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启迪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开放性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开放性练习的答案以及解决方法不唯一,不限制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方向,学生积极进行合理思考,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学习能力也随之提升。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开放性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精神,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数学素养更高。
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开放性情境。体育委员去体育用品专卖店买足球,看中两款不同价格的足球,其中一款80元一个,另一款100元一个;选好足球后,体育委员交给收银员800元钱且没有找零,那么这两款足球中,体育委员各买了多少个?有多少种可能?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假设和运算,最后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小明拿20元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具,其中练习本每本1元、圆珠笔每支2.5元、笔记本每本4元,这三种学习用具小明都买了,且花光了20元钱,请问每种文具买了几件?”这样的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更高。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适当设计开放性练习题,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结 语
综上,在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从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四个方面来设计练习题,进而提升分层教学的效果,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