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带病工作,“享受”当下
2018-07-17编写郑后生
编写 | 郑后生
夜晚对郭恩慧来说,越来越难过了。
晚期肾癌的病灶转移至肺已经9年,1厘米以上的病灶超过20个,一个3厘米的顶在肺门,再无手术的可能。呼吸不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尤其是晚上,时不时需要“长舒一口气”。打了治疗的药物后往往疼痛难忍,“手指的3个关节疼法都不一样”。
可当早晨来临,一切仿佛重生,郭恩慧从病人变回了检察官。如果上班前照镜子的话,镜子里的人一定是匀称而笔挺的身材,银框眼镜后目光如炬,满头白发仿佛都散发着正气,符合人们对于检察官的全部想象。
1996年,因为综合表现优秀,郭恩慧获得了第一个个人二等功,当时整个吉林省铁路运输检察系统只有两个名额。
从内勤、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到副科长、科长,随着专业的不断精进,在事业上,郭恩慧始终不断成长,直到2009年。
这年,郭恩慧被调入长春铁路运输检察院任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直两地分居的妻子也有望调入长春。如果不是在陪着妻子赶公交的过程中咳了血,生活的美好图景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2009年12月12日,他去检查身体,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准确的诊断。从长春到北京再到上海,几个月的辗转求医、医生意见的分歧,都在撕扯着这个男人坚强的神经。2010年1月19日,他在北京被确诊为肺癌。
1月的北京,正值寒冬,想去天安门透透气的郭恩慧,第一次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我觉得未来离得那么近,可就是触摸不到。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太累了,累到想抛开诊断书,抛开治疗,抛开一切,就那么躺着算了。”
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化解绝境的潜能。
之后,到上海被诊断出癌症的根源在肾,并且已经转移到肺时,他的内心开始触底反弹,“有问题面对它解决它,有瘤子切下去就可以了。”
2月2日到3月2日,他做了肾部手术后,坐了22个小时火车回长春过年,又在还不能自如行走时回到上海做了肺部手术。
每隔3个月左右就要进行的治疗,总是提醒着他与死亡的距离。但妻子与单位领导同事的理解,让一切不至于那么艰难。被医生断言只有一年可活的他仍然坚持上班。这一上就快10年了。
2015年之后,已经是副检察长的郭恩慧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反贪工作上。反贪工作任务繁多,是全院分量最重的工作之一。摸排证据、侦查讯问,还需要大量连续出差。
他随身携带药剂,需要打针时就到当地医院去打;打针之后会有一段时间意识不清,他会提前叮嘱,事无巨细。
他的病让他没办法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就让同事开车,他乘火车前往办案点;反贪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郭恩慧坚持与同事一起加班一起下班。他说:“年轻人觉多,尤其是凌晨以后更爱犯困,我年纪大觉少。”
2016年,郭恩慧带领团队仅用半年时间立查职务犯罪案件10件13人,要案1件4人,办案数量占吉林铁检系统的1/3,人均办案数在全国铁检机关名列前茅。
他不喜欢用“热爱”来总结自己对工作的态度,觉得“调门高了”,他选择“享受”这个词。
“我个性有点完美主义,工作做到极致会很有成就感。‘雕琢’工作让我特别享受,让我心很静,让我忘掉很多,包括疾病的疼痛。”郭恩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