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贵的金色

2018-07-16张立峰

读者欣赏 2018年7期
关键词:金银

张立峰

鹰形金冠饰

金色权力

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静静地陈列着一件“鹰形金冠饰”。当耀目的金光映入眼帘时,每个人都惊叹于它的不凡。这件战国时期的金质鹰冠,是迄今为止我国仅存的两千多年前的匈奴“胡冠”。

金冠由冠顶、额圈两部分组成,冠顶作半球面形、花瓣状,上面浅浮雕“四狼吃四羊”图案。冠顶中央傲立一只展翅雄鹰,鹰体中空,由金片组成,鹰身、双翅有羽毛纹饰,鹰首、鹰颈用绿松石做成,首颈间有花边金片相隔,鹰首用金丝从鼻孔插入,通过颈部与腹下相连,直至尾部。冠项整体造型呈现出雄鹰俯瞰大地、苍狼噬咬羊群的生动情景。金冠额圈部分由3条半圆形的绳索式金带并合组成,前面两条上下用榫卯结合;后面一条金带两端有榫与前面金带连接。3条金带末端靠近人耳处,分别浅浮雕卧虎、卧羊和卧马。

整个金冠构思奇特,是天、地、人思想结合的艺术产物。在古代匈奴人心目中,雄鹰是天空王者,代表上苍;“狼噬羊”及卧虎、卧马是世间生灵,代表大地;金冠佩戴在头顶,寓意为人中王者,是天地之间王权的象征。金冠出土地——鄂尔多斯高原在两千多年前还是水草丰美、放马游牧的草原,金冠的主人可能是活动于此地的匈奴部族林胡王、楼烦王或白羊王。这件由匈奴部族王者曾经佩戴过的鹰形金冠,既是匈奴王威仪与勇武的象征,也折射出游牧民族曾经纵马驰骋、弯弓射猎的历史生活图景。

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金银制品多以装饰品为主,与之相比,北方少数民族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形成发展与中原截然不同,他们的产品往往以人体装饰品为主,“鹰形金冠饰”如此,“鹿形金怪兽”也是如此。这件“鹿形金怪兽”足下的托座四周,有12个圆孔用于镶接固定,可能也是某个匈奴首领的冠饰,是部族的权力图腾。

鹿形金怪兽集圆雕、透雕和浮雕工艺于一体,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站立在一个四瓣花形托座上。金兽眼球凸出,大耳竖立,双角内弯,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像,也为立耳环眼乌喙,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金兽作弯颈低头角斗状,尾卷成环形,通体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金兽整体造型奇特,雕工讲究,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工匠师的高超技巧。

“辽代镂空凤鸟纹金冠”是另一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金冠。金冠呈高筒形,冠體由四片花瓣形金片拼合而成;冠正面居中錾刻火焰宝珠、两侧为两只展翅鸣叫的凤鸟,百鸟之王卓然独立在花座上,伸展双翅,展露出俯视天下的气势。冠两侧饰折枝菊花和变形回纹。冠顶正中缀鎏金金翅鸟,双足踩在莲花座上,鸟尾高高翘起,展翅欲飞。整个金冠造型端庄,工艺复杂,造型优美。金冠可能是辽代帝后所戴之冕。辽代曾出现过不少女强人,与北宋缔结“澶渊之盟”的萧绰萧太后就是代表人物,这项金冠的主人应当是某个辽代皇室女性。

“明皇金丝翼善冠”是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年)所佩戴的金冠。金冠由“前屋”、“后山”、“翅”三部分组成,用518根直径2毫米的金丝,编织出均匀、细密的“灯笼空”花,透薄如纱。冠顶的后上方盘踞有两条对称的蟠龙,张口吐舌,双目炯炯,双龙中间有一颗圆形火珠,作双龙戏珠状。龙身细鳞也一丝不苟地用花丝掐成,再经码丝、垒丝、焊烧而成。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明代皇帝常服,戴乌纱折角向上巾,其后称“翼善冠”。此冠制作精细,孔眼均匀,不露接头痕迹,反映了明代宫廷金银细工的高超技艺。

镂空凤鸟纹金冠

鹿形金怪兽

明皇金丝翼善冠

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为这种神话般的生物能降下雨露、滋养生命。公元前221年,中国的统一者、长城的建造者秦始皇宣布自己是龙的后代。从此以后,几乎每个统治者都会宣称自己为“真龙天子”。

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收藏有一对鎏金飞龙,是8世纪盛唐时期的杰作,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安何家村也曾出土了几条唐代金龙,后者更为写实生动,头面、体鳞刻画详尽,身体结构、关节交代清楚。与之相比,这对鎏金飞龙作为左右对称的一个整体,身形蜿蜒遒劲,四肢飞舞张扬,体态动姿尤为活泼,神态更加昂然自信,充满了动感与韵律,更能体现盛唐时期唐人的精神面貌。

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已经扎根于我们血脉中,成为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凝聚与积淀。不同时期的金龙作品往往也能反映出当时的审美格调。这件清代金质走龙装饰更为华美,制作工艺更加精细,整体呈现出富丽堂皇的珠光宝气,在表现金器所象征的高贵与权势方面,取得了更高的成就。相对而言,金龙的艺术生命力却有所削弱。

鎏金飞龙

金龙 清

论起金龙最多的地方,当属北京故宫。乾清宫是故宫一处重要的殿宇,这里的皇帝宝座通体贴金,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而成,御座后为蟠龙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8个金字。太和殿是明清故宫第一大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等庆典的地方。殿中御座是漆金缠龙木雕,6根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围绕着御座,殿顶正中为八角浑金蟠龙大藻井,整个大殿金光灿灿,故称“金銮殿”,实属黄金与权力结合的典范之作。

嵌金银卷云四瓣纹鼎

金色生活

按照用途,金器大致可分为碗、盘、碟、箸、勺等食器;杯、壶、羽觞、茶托等饮器;簪、钗、钏镯、面花等首饰;罐、盆、盂、盒等日用容器;熏炉、熏球、方箱、棺椁、酒筹筒、把手等杂器。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帝王将相,亦复如此。

战国嵌金银卷云四瓣纹鼎是一件炊煮或盛食器,鼎身与鼎盖合成扁圆球形,盖正中有带圆环的铺首鼻钮,器腹一侧斜向上为管状流。全器遍饰嵌金银图案,盖与腹饰嵌金银卷云纹和三角纹带、四瓣团花纹;耳、足、流部为嵌金银卷云纹和三角纹为主题的花纹图案。整器不仅花纹图案对称工整,嵌金银也都对称和谐,精巧玲珑,装饰华丽,是一件极其精美的工艺品。观此鼎,可以遥想古代权贵“钟鸣鼎食”的豪奢生活。

秦代鎏金龙凤纹银盘也是一件盛食器,口沿与内外腹部各饰3组变体龙凤图案,内底錾刻盘龙3条。纹饰皆鎏金。口沿背面及外底部分别刻有铭文,显示该盘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制。该盘出土于齐王陵墓,可能是秦亡以后,从秦宫中流散于齐地。盘上纹饰錾刻精致娴熟,线条富有旋律感,是秦代仅见的金银器代表作。

隋唐时期,在强盛的国力保障下,唐人留给后世的金银器可谓繁多,著名的发现就有“何家村遗宝”、“法门寺地宫遗宝”。在唐代,金银器基本是皇室及贵族专用,也是各地向朝廷纳贡的重要贡品。《册府元龟》记载:“大历二年(767年),剑南节度使杜鸿渐自成都入朝,献金银器共五十床”,统治阶层对金银器的追求,在唐代达到顶峰。唐代的金银器制作水平也極为高超,器物成型以钣金锤锻、浇铸为主,采用切削、抛光、焊接、镂刻等多种工艺,并开始使用车床加工。唐代工匠在对西方金银器艺术吸收借鉴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推陈出新,部分器皿纹饰造型富有异域风格特点。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为唐人的盛食器,盘呈相连双桃形,锤揲成型。在盘底两桃中心处锤出一对相向而行、颇有立体感的狐狸,两狐互为顾盼,神态生动活泼。双狐周身饰鎏金,在光洁锃亮的银盘映衬下熠熠生辉。将器物制成桃形,应源于国人对这种果品的熟悉和喜好;白狐、玄狐在唐代属于上瑞,取双狐双桃形作装饰题材迎合了人们“避邪”、“祈福”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鎏金龙凤纹银盘

鹿纹鎏金银马镫壶

1970年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该器口沿外侈,腹部内收,为八棱形,圈足外撇,把呈环形。内壁素面,外壁填以蔓草纹,底饰鱼子纹。

“丝碧罗冠,搔头缀髻。宝妆玉凤金蝉,轻轻敷粉,深深长画眉绿。”这首名为《内家娇》的敦煌杂曲,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古代女子梳妆打扮时的情景,女子精心地挑选首饰,细致地装扮容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应奉君王”。

簪、钗、钏、镯、面花等首饰,以及奁、镜等器物都是古代宫廷贵族女子必不可少的化妆用具。

奁,是中国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一般为圆形、深腹、直壁、有盖的器型。这件“宋戗金仕女图朱漆奁”颇具代表性,漆奁制成莲瓣形,分为4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款款而行,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园中有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

戗金是漆工艺的一种,又称镂金。在推光漆或罩漆的漆器表面,采用特制的针或细雕刀,刻画出较纤细的纹样来,并在刻画的花样中上漆,然后填以泥金或金箔。花样露出金色的阴文,谓之“戗金”。这件“宋戗金仕女图朱漆奁”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精致高雅,繁丽绚烂,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

女子梳妆照容所用的铜镜是必不可少的。“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是唐代最为流行的铜镜式样之一。金银平脱镜,是在精致木器或漆器上剪金银薄片作图案花纹,以胶漆将之黏在器物上,再刷漆数重,然后细磨加工脱露出金银薄片上的图案花纹,故称为“平脱”。这件铜镜背纹饰以鸾鸟口衔长绶,足踏花枝,或踩瑞云,并配以苞叶花朵等。“长绶”象征长寿,鸾乌是一种吉祥的飞鸟,所以鸾鸟衔绶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吉祥图案。

戗金仕女图朱漆奁

所用器具齐全了,女性们就可以挑选首饰,装扮自己。根据首饰佩戴的位置,可分为头饰、颈饰、胸腰饰、手足饰。与其他部位的首饰相比,头饰装饰性最强,是首饰中的精华。

“花草纹镶珠宝金饰”是一件工艺精美、视觉繁复的头饰。该金饰采用锤揲、掐丝、焊接等工艺,做成镂空、多曲线的复杂底形,上面镶嵌有贝壳、珍珠、绿松石、蓝宝石、玛瑙、琉璃等珍贵材料。这件金饰几乎没有直线,它的边框、花茎、主叶边线由均匀规则的联珠纹构成,这与多彩的嵌饰相呼应,在视觉上形成流动、活泼、繁复、富丽的感觉,体现出特有的温柔纤巧的审美情趣。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

花草纹镶珠宝金饰

凤型金发饰

金累丝点翠嵌珠宝双龙戏珠簪

唐代贵族女性所用发饰以凤形为尊,唐代的凤形发饰源于秦汉。唐末马缟《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唐代金银首饰的发展,与当时社会风尚息息相关,甚至反映出国力的盛衰,初唐崇尚简朴,至盛唐则趋向富丽堂皇及繁缛精致。这件“唐代凤型金发饰”诞生于7世纪至8世纪,正是从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其造型大气舒展,纹饰简繁得宜,时代风格浓厚,是唐代金发饰的精品佳作。

与盛唐时期的首饰相比,清代宫廷御用首饰更为富丽繁缛,以彰显其不凡的地位与权势。“清乾隆金累丝点翠嵌珠宝双龙戏珠簪”就是代表作之一。

所谓“金累丝”,是将金丝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立体的金累丝作品要先经“堆灰”过程,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黏液调和,以之塑成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在上面进行“累丝”、焊连,最后把炭模烧掉,形成立体中空、玲珑剔透的精美艺术品。这件金簪上的“双龙戏珠”造型就是采用此种工艺流程,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精致华美,进而展现了天家的煌煌威仪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我国历史上,黄金一度是权力的象征,金黄色一度为皇家专享。数千年来,没有哪一种元素对于人们的吸引与折磨,比得上这种化学符号叫做Au的闪耀金属,它使兴奋的人更兴奋,也让焦虑的人更焦虑。

黄金那超乎尋常的密度以及永恒的光泽,使其成为世人最为向往的商品之一。追求黄金的渴望,让人们不断铤而走险,甚至挑起了战火与纷争,催生了帝国与繁荣。黄金那稀缺的、神秘的金色光芒,增添了作为权力象征的光彩——无论是将黄金用来突出王者的光环,或是覆盖皇宫的宝座;也无论金器在生活中闪耀,或是金饰在头上摇曳,都是如此。

金多穆壶

兽纹金高脚杯

猜你喜欢

金银
金银潭医院
金银花开“金银”来
五连环(二)
五连环(一)
金银点缀
盐场场长的“金银”之道
历代金银技艺发展浅析
石漠地上“金银”满坡
五行与贵金属投资趋向艺术
采用火试金法分析铜精矿中金银时试样粒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