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解读,挖掘教材育人价值
2018-07-16贾文
贾文
教育方针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一、站在学情的角度解读教材,发现育人因素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
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文章短小精悍,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和震撼的注解之一。
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对于《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关于子期和伯牙的知音关系。课中,可以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来让学生感悟何为知音,何为知心,让他们对知音有更具体的认知。同时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到伯牙因为知音子期死后的伤心和绝望。教材解读到这里还不够,继续设想学生会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子期和伯牙是知音。子期死了,伯牙为了他摔断了自己心爱的琴,并不再弹琴了。那么,如果是伯牙死了,子期会为他做些过激的事情吗……类似这样的问题。课前,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伯牙和子期是知音,是好朋友,伯牙一定不希望子期为他做这么极端的事。你们和朋友之间也是这样,如果要用伤害自己来证明你们感情深厚,那就说明这个朋友不值得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
二、站在教材的角度赏析词句,找出最佳育人切入点
多方位细读,“细读”它的前提都是慢读、多读和认真读。细读之后,一定要留下形象、留下语言、留下情感,落实语文教学本体目标。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
语文课文往往需要通过对字词句的赏析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那么此时也是德育渗透的好时机。
(一)咬文嚼字品精妙
《草船借箭》文章讲读结束后,可以就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之不同。
(二)选择切入点明道理
三年级上册的《掌声》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以文中第三自然段出现的那一次“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找到掌声前的英子是怎样的,然后学习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看看掌声后英子的心理变化,感受“掌声”的意义,懂得尊重、鼓励他人。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快速找到英子在掌声前后的相关句子,各抒己见,在教学拓展时,能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该如何尊重鼓励他人。把自己获得掌声的感受与给予他人掌声后的变化结合起来,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掌声的深刻含义。
三、站在课标的角度创设情景,提高语文素养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目标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會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一)在情景创设中渗透德育
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教学《难忘的一课》,可以在初步感知时让学生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画出下来,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定下感情基调。然后再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教师的爱国之情,最后再结合“这里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使学生明白台湾教师产生这种强烈感情的根源。
(二)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不同角度解读教材,可以让它的育人价值得到深入挖掘。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其实老师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教育便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才有更强的说服力,让学生能以老师为榜样,真正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