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素养教育

2018-07-16马红英

读天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素养教育历史与社会教学

摘 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应更新教学思想,对教材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高效高质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分为,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素养教育

对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可更好地通过这门课来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历史与社会教学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 素养教育是当前中学生个人发展的必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以及社会经验都比较不完善的过程,所以还没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而通过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学习,历史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伟大或崇高的人格特征来感染学生,使其在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上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二) 素养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视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的培养,提倡人文精神,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累有关人类发展的更多经验,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并善于在现实问题的认识上,学会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辩证性地看待问题,引导广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人类文明建设、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观察能力。

二、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

(一) 增强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对教师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当前广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应具备新时期现代化教育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且优秀的人才。那么,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受到老师人文气息精神的影响与感染。過去传统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老师相对古板单一,这在当下与广大学生的心理、学情以及行为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偏差与滞后性,但老师所具有的榜样作用却没有发生变化,为此,新时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尤其是不断增强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并调整和改变过去古板单一、死气沉沉的教学现状,转变为更加个性化、活泼的教学,凸显出历史与社会学科该有的豪迈、广博与大气。

(二) 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历史

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社会这个群体发展中,为其教学的展开提供了一个非常宽广的平台和更多丰富的素材内容。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设置有活动课,老师可通过组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活动,把课本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发展的情况进行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塑造学生更加开阔的人格素养。那么,这些活动内容可以是历史讲座、社会实践调查、主题日活动或者是历史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历史,并从中感染和影响自己,提升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精神。

(三) 创设人文气息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环境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老师应通过艺术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人文素养教育的环境。在这门学科中,老师可对其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来增强学科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在对“中国封建王朝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将产生”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这样导入教学:“在西欧强盗不断展开凶猛地击打过程中,中国腐朽的大门最终倒下……随着越来越重的火药味,一股十分清新而强劲的风缓缓吹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肥沃的土壤中开始孕育出全新的生命,并开始萌动起来……。”在这种带有艺术色彩的语言引导下,引领学生逐渐投入到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并开始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逐渐从中开始思考和分析问题。所以,老师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或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透过现实看到其中涉及的历史与社会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正确、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看待这些问题。

(四) 挖掘历史与社会的学科资源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在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使其汲取到有关历史、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形成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珍爱生命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并通过学科中的很多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逐渐对社会建立自我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合理地取舍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利用其中的内容与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让纯理论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感性,不断完善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为中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品格等予以关注和针对性地引导,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健全和完善的人格品质及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雪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154.

[2]蒋剑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神州,2017(25):180.

[3]朱美娇.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17(7):55-56.

作者简介:

马红英,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中学。

猜你喜欢

素养教育历史与社会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探析
浅谈徽商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