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学核心能力培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研究
2018-07-16龙智
龙智
摘 要:学知识的习得也好,数学技能的形成也罢,事实上都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一旦教师试图将数学内容的学习整体纳入“问题解决”的框架之下,教育者就会发现,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能力
历史已经证明“满腹经纶”的学子无法创造一个新世界,只有创造型人才才能承担起使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振兴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句话已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21世纪中叶,现在的小学生将担负着世纪振兴的重任,这对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可谓任重道远。由此可见,寻求一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而“问题解决”无疑是现时代最好的“舶来品”。将之引入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对核心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认识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一、 创设问题条件,敢于质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不仅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想问“为什么”,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
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教材编排从单式统计过渡引出复式统计表,教材的问题是:“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分析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在此处的教学,笔者放慢教学的步子,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通过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从三张表格中找出相应的数据,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有了单式统计表还会出现复式统计表了。因为复式统计表能快速找出几个项目的数据,更方便。”尽管学生的表达不是特别完整,但这些时间的停留,不仅让学生能熟悉复式统计表,而且还能感受到产生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主动思考,敢于提出问题。
再如:同样在教学“角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教材中介绍了直角、平角、周角,学生已经认识的锐角、钝角。教材提问: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决。然而教师有没有想过在此处学生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之后会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教学中,我同样问了一个问题:“学到这,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这一个问题问下去,学生马上举手说道:“老师,钝角比90度大,比180度小。平角是180度,周角是360度,那比180度大比36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啊?”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一个问题问得也非常有价值,作为教师,笔者也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并留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第二天汇报。第二天课堂上不止一个声音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比180度大,比360度小的角叫优角。”在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已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知识的“发掘者”。
二、 注重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著名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领军人物舍费尔德教授曾这样说:“现在让我回到‘问题解决这一论题。尽管我在1985年出版的书用了《数学解题》这样一个名称,我现在认识到这一名称的选用不很恰当。我所考虑的是单纯的问题解决的思想过于狭隘了。我所希望的并非仅仅是教会我的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数学思维。”提出问题是手段,其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同样是在“角的度量”中一道习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吗?15度、150度、165度、75度”。看似一道简单的习题,但这道题非常有探究的价值,这道题可以和教材中的第12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10度、45度、90度、105度、120度、180度”进行整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促进学生缜密的数学思维发展。
三、 联系实际应用,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就是生活的文化结晶,也是前人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问题而总结出来的思想。因此,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数学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比如量与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计算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结束语
在数学学习中,作为学生真正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把握好引导者的角色,改变学生不敢质疑、不想质疑、不会质疑的现状,引导每一位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质疑问难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问题解决”能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大力推广,帮助每一位学生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米山国藏.毛正中,译.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2]陈洪杰.作为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是怎样消亡的[J].小学数学教师,2016(29).
[3]綦春霞.国际数学素养测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人民教育,2009(12).
[4]朱德江.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培养策略[J].学科教育,2004(7).
作者简介:
龍智,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石马镇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