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出版社的品牌建设

2018-07-16李蓬

科技传播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牌意识品牌建设出版社

李蓬

摘 要 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各种新的传播手段的出现,各个出版单位都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扶持、各种项目的补贴、人才队伍的大量涌现等都给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前提。同时,由于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品种有限、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使得当前许多出版单位面临着巨大挑战,缺乏战略眼光,缺少人才队伍,没有核心竞争力等成为影响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阻力。在此情况下,各家出版单位各显神通,都想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在此情况下出版社的品牌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没有品牌意识的出版社是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的,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围绕出版社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品牌维护和品牌壮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出版社;品牌意识;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3-0158-02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人说一流的企业订规则,二流的企业靠理念和品牌,三流的企业靠产品。品牌是一个单位能否做大做强、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制后的出版社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既要实现社会效益,又要完成经济指标实现经济效益,更是离不开品牌的建设与维护,只有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当今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下处于不败之地。

出版社主要的产品是图书,这是出版社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具有特色的产品。当前,读者买书的行为不再是原来的一手交钱、一手拿书,而是买到质量、体验、信誉以及对出版社的忠诚度。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样内容、同等的价格,有的图书鲜有人问津,有的却是供不应求,这就是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图书质量的好坏,出版社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出版社品牌的形成。当我们提到外研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知名的出版社时,品牌的力量就产生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为创造并维护好自身的品牌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之路。

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1 品牌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新华字典》是商务印书馆的品牌产品,当我们走进书店想买同样的工具书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会是商务印书馆,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同样内容的作品在别的出版社时,就不会在市场上具有这么大的竞争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社英语类工具书在市场上一直独占鳌头,外研社出版社外语类教材在全国的市场上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这都是品牌的力量。只有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才在当前纷乱复杂的市场中具备核心竞争力。

1.2 品牌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建立在出版物质量的基础上形成的品牌力量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出版社的品牌是由一本一本精品书堆积起来,经过一代一代人经过长时间积累发展起来的,没有长时间、大量精品出版物的浮现,品牌的力量就不会产生。只有在读者和用户的心中形成品牌意識,出版社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出版社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品牌战略的实施,一个没有品牌意识的出版社,就不可能生产出大量的精品图书,没有精品书的出版社,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会在读者心中形成好的印象。

1.3 品牌是出版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障

出版社是一个文化企业,社会价值大于经济价值,每一个出版单位都肩负着传播文化、传递正能量的重任。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是每一个出版人的责任和担当,只有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才能实现出版人的历史使命。如果一个出版社出的图书没有特色、照着别的出版社来计划自己出版社的产品,怎么能有自己的特色?更有甚者,有的出版社粗制滥造,出版的产品错误百出,反而依靠所谓的关系和身份来实现经济效益,这种出版单位不但没有尽到出版人的义务,也严重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更是扰乱了出版市场秩序。没有品牌的出版单位,是无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2 出版社应该创立自己的品牌

2.1 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

出版社所有人员必须树立品牌意识,特别是出版单位的管理层,应该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横向纵向考察好相关出版单位的特点,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把准出版方向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分析各方面要素,然后制定出符合本出版社的品牌建设方案。可以包括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用户群体、宣传模式、出版社的社徽等。让品牌战略的意识深入人心,让出版社的所有员工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并形成合力,为了出版社的品牌战略去出谋划策。比如专业出版社瞄准专业出版的方向,把相关的图书做好做精,形成品牌。像大学出版社一定要结合母体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大学的优势资源,做专做精然后做大做强,一定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项目齐上马,导致毫无自身特色,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浪费了大量资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肖启明认为出版社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然后确定自己的出版重点与方向,逐渐让读者知道并认同你是一家什么出版社,出版什么样的图书。在市场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形象,确定出版重点与方向,围绕品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的出版重点上,逐渐形成自身特色品牌优势。

2.2 严把质量关,让品牌成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图书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的产品,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所有形成品牌的出版社,无一不是靠质量立足的。品牌实际上就是产品质量的认可程度,一本书能被读者认可,首先是其质量过硬,然后才是设计、配套服务、价位等配套功能。图书的质量为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长期出版质量过硬的产品是形成出版品牌的最好保证。

质量是影响出版社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作为出版单位的一员,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首先从源头上把关。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要介入,成为作者的同路人,多提建议,多与作者沟通,让稿件的质量有更大的提高。其次,在编校的过程中要认真、踏实、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编校制度进行出版前的工作。再次在图书的设计编排上要发挥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努力把图书的板式、封面、彩插、编排等做到完美。在印刷环节上,也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万事大吉撒手不管,要严把印刷质量关,在纸张的选择上、在装订的使用上都要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

2.3 拓宽传播途径,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

出版社发行人员和营销人员一定要大力拓宽本社图书的传播路径,原来很多出版社的营销人员在图书出版之后,只是简单的把书放到新华书店等实体店进行销售,对销售的路程不闻不问,到期把书拉回来往库房一放。这种发行营销根本适应不了当前图书市场的销售模式,既实现不了利润,也掌握不了任何的市场信息。笔者认为,在图书出版以后要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多方位的营销。可以举办相应的新书发布会,可以利用当前的新媒体手段,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段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图书上印上相应的二维码进行市场调研和反馈。让读者的相关信息如:年龄阶段、读书习惯、可接受的价位、喜欢哪种类型的图书等第一时间反馈到出版社,进而进行整理和汇总,这样不但增加了作者、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交流,还能够为下一步的选题策划提供更好的素材。宣传的模式要多样化、持续化、人性化。久而久之,出版的每一本书都能深入人心,读者会慢慢地不自觉地喜欢上出版社的书,这样,品牌就形成了。

2.4 千方百计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形成需要几代出版人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形成,但是如果不注意维护,一本书都可能把一个出版社的品牌给砸了。许多出版社在形成自己的品牌后,不注意维护,一夜之间就会被挤出市场,等意识到时为時已晚。出版社应该高度重视对自己品牌的保护,首先在质量上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始终抓住“质量取胜”法宝。其次借助法律的力量对自己的图书产品进行维权保护,对发现的盗版、盗印等情况要引起重视,不能姑息迁就、息事宁人。再次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对自己的品牌进行保护,丰富品牌维护手段。可以把图书出版和组织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图书的特点和受众群体的要求,选一些媒体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富有创意的社会活动,吸引媒体进行有效的造势宣传。在媒体多种形式的宣传传播中,激发、激活读者的内在需求,加深读者对出版社的印象,培育读者的阅读情结,提升出版社的品牌。

出版社的品牌形成需要一个极为重要的积淀和扩张的过程,往往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没有精品出版物,就不可能有出版社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出版社也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不可能实现出版社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出版人一定坚定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战略,不辱使命,把出版社的品牌树立起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媛.新时期出版社品牌化发展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297.

[2]陈晓辉.试论出版社品牌建立的难点和出路[J].中国出版,209(7):47-49.

[3]钱敏. 浅谈互联网时代专业出版社的品牌战略[J].编辑学刊,2017(3):28-32.

[4]刘晓英.出版社微信品牌传播研究[J].出版科学,2014(3):74-77.

猜你喜欢

品牌意识品牌建设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品牌意识成就今日顺丰
武定县己衣镇发展玫瑰茄产业的思考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