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18-07-16曾雪萍
摘 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阅读对于语文这个学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也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需要多读多看,并且还应该积极地找寻出语文阅读的方法。小学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感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发扬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将学生当成主体。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仅仅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并且思考和感悟,进而从中获得乐趣以及思维启迪。同时还得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以及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素質教育的不断推进,再加上各个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成绩也是较为显著。但是其中依然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不够重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在学生阅读信心的保护方面也是严重不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能意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仅仅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忽视了学生阅读时情感的体验,进而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2)不够重视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兴趣的培养,并且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没能充分地体现出来;(3)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理念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这样也就难以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融合。
三、 小学语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去选择最为合适的阅读方式,更好地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发展。并且还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地去选择阅读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十分的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例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文章的教学之前,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房子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最喜欢哪一座房子,并且还得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对于站起来回答的学生应该首先肯定他们的答案,然后再加以引导,让他们跟着自己喜欢的房子进行重点分析和阅读。这样他们学习起来也会十分有趣,效果也会十分好。
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段落时,有的学生喜欢静静地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大声地朗读出来,并且还有的学生喜欢演出来,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这也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例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问小鸟和青蛙是因为什么事情争论起来的?他们两个哪一个说的是对的?然后再让学生自行去阅读,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相互进行讨论。老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这样也是体现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且教学效果也是极为显著。
(二) 及时纠正学生的阅读错误,为个性化的阅读指路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在踊跃地发言中也是难免会出现错误,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地进行引导,纠正学生错误的解读,使得学生学习的方向能够回归正轨。例如在《落花生》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通常会对花生和苹果以及桃子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还可能提出“我们以后不能学习苹果和桃子,因为这两个仅仅是外表漂亮而已”等相类似的错误观点。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进行及时地纠正,本文的意义主要就是告诉人们应该花生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过本文中的苹果、桃子以及石榴仅仅是起到一个反衬的作用,只是取了这三种水果的一点来承托出花生外表不好看,但是却非常的实用,并且不是说苹果、桃子以及石榴这三种水果不实用。当这种错误的认识出现时,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认识,然后就是对其进行错误进行纠正,让其明白他们的见解错在哪里,使得他们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作用都是十分重大,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多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学的手段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并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萍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6(1):206.
[2]余海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6,13(11):58.
[3]李永和.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25):63-64.
作者简介:
曾雪萍,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市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