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2018-07-16吴志瑛章桂娇夏婷
吴志瑛,章桂娇,夏婷
(1.南昌三三四医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四医院肿瘤科,江西 南昌 330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患者发病过程较为隐匿,易被患者忽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时期。当前放射治疗和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最为有效的方法,临床运用较为广泛[1]。当前临床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两者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以了解治疗方案对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及合作单位2014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随机数表分组:单纯组(n=30)、联合组(n=30)。单纯组患者男25例,女5例;患者年龄28~84岁,平均(60.2±9.5)岁;肿瘤直径 0.5~4.3 cm,平均(2.3±1.5)cm;病程3个月~4年,平均(2.1±1.2)年;Child-Pugh分级:A级22例,B级8例;联合组患者男26例,女4例;患者年龄30~80岁,平均(60.3±9.6)岁;肿瘤直径0.5~4.3 cm,平均(2.4±1.5)cm;病程3个月~4年,平均(2.2±1.2)年;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5例。单纯组与联合组患者临床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
纳入标准:实施临床检查、肝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AFP)、活体病理检查等确诊为中晚期肝癌患者;年龄≥18岁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卡氏评分(KPS)≥60分患者;Child-Pugh分级A-B级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2]。排除标准:已经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治疗过程配合度不高患者。
1.2方法单纯组实施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OUR-QGD型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治疗系统实施治疗,指导患者仰卧在负压袋上,上举双臂,将负压袋抽真空,在躯体上固定,对肝脏病灶范围使用定位架覆盖,使用旋CT增强扫描辅助标记患者病灶区域,行体表及体模标记。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输入图像资料及数据,行三维立体重建,对临床靶区、计划靶区、肿瘤靶区及靶区靶点进行标记。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调整及优化剂量分布。计划靶区用50%~70%剂量包绕,剂量3.0~5.0 Gy/次,治疗次数:8~13次,总放射剂量30~50Gy,1次/d,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
联合组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先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行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直至患者肝左右肝动脉或固有动脉,路上照影检查置管状况,将导管选择性插至肿瘤供血动脉近肿瘤部位,并注入800~1 000 mg/次氟尿嘧啶(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45)+40~60 mg/m²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61)灌注,使用40~60 mg/m²表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79)+10~20 ml超液化碘油(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585)混匀后实施肝动脉栓塞。连续治疗1~2次后休息1个月,再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状况。按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分为CR、PR、PD、SD四项[8]。CR+PR+PD表示局部控制。②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3个月后生活质量状况。用SF-36评价,总分100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高低正相关。③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毒副反应(消化道反应、发热、皮肤损伤、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状况。④对比不同方案下患者1年生存率状况。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方案下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状况分析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CR10例,PR16例,PD9例,SD5例;单纯组分别为:7例,10例,10例,13例。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肿瘤局部控制率87.5%较单纯组67.5%明显升高(χ2=4.588,P=0.032)。
2.2不同方案下患者3个月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联合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单纯组更高(P<0.05),见表1。
2.3不同方案下患者毒副反应分析联合组出现毒副反应25例,单纯组23例。联合组毒副反应发生率62.5%与单纯组5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648)。
2.4不同方案下患者1年生存率状况联合组1年生存35例,单纯组22例。联合组1年生存率87.5%较单纯组55.0%明显升高(χ2=10.313,P=0.001)。
表1 不同方案下患者3个月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x±s,分)Table 1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n different programs after 3 months(x±s,points)
3 讨论
放疗和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研究较多。但传统放射治疗时对患者机体耐受性要求较高,为减轻周边组织损伤引起的不良反应,常需限制肿瘤剂量,影响放疗效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在传统放疗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放疗方式,有效改善传统放疗的安全性问题,可促进局部病灶获得准确高剂量照射,并有效降低周边组织损伤,减轻不良反应[3-4]。杨有文[5]等人的研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临床常用肝癌介入治疗方案,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实施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难以促进肿瘤完全坏死,患者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效果不佳。张学成等[6]人的研究中介入化疗后患者两年局部控制率仅为32.8%。
本研究中联合组3个月后肿瘤局部控制率、生活质量评分、1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组,说明两者联合可产生互补效果:①介入治疗中应用化疗药物可对放疗产生增敏作用;②介入治疗后可缩小肿瘤,减少放疗范围,减少正常肝组织损伤;③放疗可杀死介入治疗后残存癌细胞,尤其是对肿瘤边缘区由门静脉血供、氧合较好的癌细胞,放射治疗的效果更强,可改善患者远期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7-10]。但介入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均会增加肝脏毒性,本研究中两组毒副作用对比无差异,说明两者联合应用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可达到良好的远近期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运用社会效益高,但应用过程中仍需预防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