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法对提升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分析
2018-07-16饶晓兵李春红
饶晓兵,李春红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 330021)
为了提升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我院引入PDCA管理理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PDCA循环方法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即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以确保药学服务的安全性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2]。PDCA循环法是通过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现工作的持续改进[3,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体系运用于处方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的2016年6-10月我院共7200张处方评价数据,由专职药师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新编药物学》、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判定处方是否合格,统计并进行月评。
1.2方法 针对门诊处方出现不合理问题,开展第一轮PDCA循环进行针对性干预。次月PDCA循环后进行分析,找出为未得到改善的地方,进行第二轮PDCA循环。再次进行评估实施成效,通过比较PDCA循环开展之前 (2016年6月)和两轮PDCA循环之后(2016年8月和10月)的处方点评分析报告,以研究PDCA循环在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的作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2016年6月份、8月份、10月份门诊不合格处方统计、分析,对计数变量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组之间的差异性,其中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PDCA循环
2.1.1计划阶段 分析门诊处方的现状,找出不合格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中主要原因。对2016年6月前(包括6月份)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排名靠前类型主要有:⑴联合用药不适宜;⑵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⑶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这些不合格处方主要分布在普外科、急诊科、皮肤科、骨科等。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⑴部分医师执业态度不够严谨;⑵行政干预督导不到位;⑶对医师教育培训不足。
2.1.2执行阶段 主要干预措施及实施情况:⑴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处方集、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专项学习,对屡次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项讨论等;⑵加强门诊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工作。
2.1.3检查阶段 在落实完成计划的改进措施后,跟踪各项实施改进措施,剖析实施效果。
2.1.4处理阶段 对门诊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再评价,提出新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并予实施,并投入下一个循环。第二阶段的循环是在第一阶段的循环的基础上,对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强化落实。
2.2PDCA循环在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实施结果
2.2.1PDCA循环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比较 经过两轮PCDA循环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较PCDA循环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PCDA第二循环后与第一阶段循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处方质量仍然有提高。
2.2.2PDCA循环前后门诊不合格处方类型比较经过两轮PCDA循环,不合格处方类型较PCDA循环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PCDA前各类型比例有所降低。
表1 PDCA循环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比较
2.2.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原因分析 不合格处方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分析其中原因有:⑴耳鼻喉科门诊、皮肤科门诊、急诊科新入职员工抗菌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未严格遵照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开具抗菌药物。⑵普外科门诊、骨科门诊出诊的医师为我院老专家,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更新不及时,特别是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此类问题在门诊比较常见。⑶行政干预督导不到位。由于门诊医生无法参加抗菌药物工作小组召开的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听证会,虽然点评结果通报至相关临床科室及责任医师,但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临床医师缺乏行政干预。
表2 PDCA循环前后门诊不合格处方类型比较
3 讨论
参照国家卫计委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目标设定于将门诊处方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通过两次PDCA循环,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国家卫计委关于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要求。这表明PDCA循环对提升门诊处方合格率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上述两个PDCA循环,对处方合格率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解决了部分不合格处方问题,但仍然具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PDCA循环管理方法,每个环节相互渗透又相互支持,层层推进、难以截然割断。PDCA循环过程中实施人的应具备较强的综合技术能力,尤其是临床药师。临床药师通过与处方医师的直接沟通,组织培训、专题讨论等,需要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临床药师通过坚持做好处方审核,对不合格处方事前干预,及时拦截了不合格处方可能造成的潜在医疗风险,通过强化药师的业务学习,逐渐培养和提高药师主动帮助医生提升处方合格率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