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07-16艾丹钟丽珍

江西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黏膜

艾丹,钟丽珍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生殖健康科;2、门诊,南昌 330006)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中最为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中,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导致肌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数据报道显示[2]:35岁妇女肌瘤发生率为40.0%-60.0%,而50岁妇女肌瘤发生率为70.0%-80.0%,严重影响我国女性健康及生活。临床上,根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解剖关系分为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3种,而黏膜下肌瘤占据比例较高[3]。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虽然能切除肌瘤组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但是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研究表明[5,6]:将宫腔镜手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是不同学者试验结果存在争议。因此,本课题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科室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科室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腹腔镜组和宫腔镜组。腹腔镜组30例,年龄(22-75)岁,平均(48.50±5.50)岁,肌瘤直径(4.50-10.70)cm,平均(6.80±2.10)cm,肌瘤数量(1-6)枚,平均(3.00±2.00)枚。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型:0型12例,Ⅰ型10例,Ⅱ型8例。宫腔镜组组30例,年龄(23-74)岁,平均(48.91±5.58)岁,肌瘤直径(4.00-10.60)cm,平均(6.75±2.05)cm,肌瘤数量(1-5)枚,平均(3.00±1.00)枚。子宫黏膜下肌瘤分型:0型11例,Ⅰ型13例,Ⅱ型6例。本课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方案具备知情权。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符合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诊断标准[7],最终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⑵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⑵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标准:⑴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伴有明显精神异常者;⑵合并恶性肿瘤史并且患者接受放疗、化疗治疗;⑶合并宫颈肌瘤、黏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者。

1.3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后置入腹腔镜,于肌瘤包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3个单位+100ml生理盐水,或缩宫素20单位+100ml生理盐水,以减少术中出血,单极电钩切开浆肌层剔除肌瘤,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深肌层及浆肌层完全关闭瘤腔。用旋瘤器取肌瘤后,放出腹腔气体,缝合腹部切口,术毕。

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⑴仪器与设备。采用德国WOLP狼牌宫腔镜系统、膨宫介质、液体膨宫机。治疗时设置膨宫压力为70-105mmHg,流速设定为250ml/min;手术过程中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电切功率50W、电凝功率25W。⑵手术步骤。手术前完成相关检查,了解患者身体基本状况,在腹部超声配合宫腔镜下确定肌瘤的大小、数据、位置以及基层之间的关系。术前24h每8h肛门放置米索前列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96)软化宫颈;术前2d每次口服50mg米非司酮 (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36),每天2次,连续服用4次;手术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患者保持截石位,将宫颈扩张为10-12mm,利用膨宫液进行持续灌注,利用宫腔电切镜再次确认记录的位置、数目和大小,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者采用环形电极从里到外逐层切割,利用卵圆钳将肌瘤碎片取出,直到切除干净;对于Ⅱ型肌瘤手术过程中将突向宫腔部位切除,连续变动宫腔内压力;向子宫内注射10-20U宫缩素(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1982)加强宫缩,促进肌瘤向宫腔内突出,保证子宫肌瘤完全切除,利用卵圆钳将肌瘤碎片取出,直到切除干净。手术完成后再次对宫腔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术后给予常规抗炎、促宫缩等方法治疗,将切除的肌瘤组织病理检查。

1.4观察指标 ⑴围术期指标。观察2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⑵炎症因子水平。2组手术前、手术后7d次日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C反应蛋白(CRP)、促卵泡生成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操作说明书完成[8,9]。⑶并发症。观察2组术后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血压升高、腹腔感染发生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术后7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手术前炎症因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手术前、后FSH和LH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 CRP、IL-2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7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属于子宫肌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位于子宫腔内,不利于患者子宫的正常收缩,引起患者出现持续性的阴道出血,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现象[10]。另外,子宫黏膜下肌瘤还会对患者受精卵的着床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引发不孕的情况出现[11]。开腹手术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能满足手术基本治疗需要,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2]。

近年来,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宫腔镜手术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宫腔镜手术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手术不仅具有直观、判断准确等优点,还具有微创、内环境受影响小一级出血量少等优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文献报道显示:将宫腔镜用于子宫黏膜肌瘤患者中能避免开腹手术引起的创伤,术后恢复较快;同时,手术无切口,能降低术后剖宫产率,并且该手术能获得较高的手术预后[13]。近年来,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通常会有保持子宫完整性的要求,最大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生理结构进行破坏成为临床发展的趋势,因此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成为必然[14-16]。子宫黏膜肌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过程,多与子宫平滑肌细胞局部受体敏感性有关,由于雌激素受体长期激活者,将会引起平滑肌细胞持续性增殖,能激素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17-19]。临床上,将宫腔镜用于子宫黏膜肌瘤患者中能将病灶组织彻底切除,从而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从根本上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20]。本研究中,宫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手术前、后FSH和LH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 CRP、IL-2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宫腔镜能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利于患者恢复。同时,宫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微创性,手术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子宫黏膜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使得患者的手术更具科学性、合理性[22]。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手术前、术后7d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综上所述,将宫腔镜手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黏膜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